方清菊
在現(xiàn)行的教育大環(huán)境下,我們不得不面對一群特殊的學生,他們是老師經(jīng)常抱怨的對象,一談起他們,尤其是每次要進行抽考出成績的時候,這一群學生是最讓老師們操心的,他們的名字在此時此刻出現(xiàn)的頻率那叫一個高啊。雖說國家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可實際情況卻還是非常注重學生的成績,尤其是家長,因此鷹式教育其實是深深刻在老師和家長的心中的。這一群特殊的學生群體,我們就把他們叫做學困生。學困生具體指智力身體正常,但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不好,由于方法不當,他們的智力得不到正常的開發(fā),各方面的能力達不到,最終達不到國家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的學生。學困生是教師們最為敏感的話題,因為他們的成績總是提不上去,老師們也是無能為力。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首先要分析出學困生是如何形成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只有找出根源,才能讓學困生摘掉這一頂傷自尊的帽子,自信地投入到學習中,讓家長和老師不再抱怨,自己也能抬起頭來做人。
步入教師行列是我的夙愿,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既然這樣,我未來的人生還會依然堅持在這三尺講臺,而且我一直很喜歡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抬起頭來走路,每個學生都要讓他們自信地在學校度過快樂的童年,我一直在思考,并想辦法讓自己所教的學生個個都活潑開朗,大膽自信,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與學習。我也一直在尋找那一群總是無法達到我的教學目標的學生形成的原因。
一是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無人管教,也管教不了。我記得我班有個學生叫佘志雄,爸爸跟媽媽早就離婚了,爸爸常年在外面打工,他常年跟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年紀大,腿腳也不方便,所以基本上沒時間管他,也管不了他。每次作業(yè)總是不能按時按量完成,打架鬧事卻少不了他。家里留的電話是假的,去家訪奶奶也說無能為力,不停地拜托我們老師好好管教,我們只能點頭。
二是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我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人文環(huán)境真是有點與眾不同,學生在學校遇到了困難,家長動不動就到學校扯皮,跟老師罵架,甚至有跟老師打架的,孩子在學校有問題,遇到了麻煩,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去找老師的麻煩,而且找老師麻煩的這些家長,他們的孩子恰恰就是學困生,給老師帶來了多大的壓力呀。
三是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生。我所帶的班級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是留守孩子,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他們還要忙農(nóng)活,有的爺爺奶奶帶著幾個孫子,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管教每個孩子。現(xiàn)在是信息時代,通信設備又發(fā)達,家家都有智能手機,甚至有電腦,家長門比的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比家居設備,孩子在電腦手機的游戲里馳騁,對學習一點都不感興趣。
四是學校壓力的影響。雖然國家大力提倡素質(zhì)教育,但地方卻仍然加強學生學習成績,尤其是要統(tǒng)考的時候,一級一級的壓力都來到學校,最終的壓力還是要學生來承擔,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那是很正常的,但評比的標準卻是優(yōu)秀率及格率,老師們在沖刺抓成績,學生們天天沉浸在題海戰(zhàn)術中,小學生愛玩是天性,可是這樣的逼迫,只會讓他們厭煩,成績在后面的學生更容易自暴自棄,因此造成了惡性循環(huán),學困生就會更加地沒有自信。
既然找出了原因,我們就對癥下藥,解決這些麻煩,讓學困生不再為學習而煩惱。
一是給家庭缺少關懷的學生更多老師的愛與關心。愛是教育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是教育之根本。老師要給與學困生特殊的愛,時時刻刻關注他們,讓他們感受老師的付出。
二是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無形壓力都沖著老師,讓老師們根本就無法安心教書育人,學校也在積極的解決這個問題。學校領導都能主動地去面對解決家長和老師的矛盾,同時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讓老師們提高覺悟,因為畢竟學生都是無辜的,我們是教師,天底下最神圣的職業(yè),我們的宗旨就是對自己的學生負責,把握好這一出發(fā)點,我們就會豁然開朗,公平耐心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不因為家長的無理取鬧而受到壞的影響。
三是多方面鼓舞小學生,讓他們學會積極樂觀面對困難與挫折。有的學生家人太過溺愛,一點小事都會哭,我會給他講很多勵志的小故事,然后告訴他哭是最沒有用的表現(xiàn),然后會給他看一些這方面的視頻,尤其是同齡的孩子在面對相同的困難時,態(tài)度不一樣,最終的結(jié)果不一樣。
四是改變教學意識,減輕學習壓力。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畢業(yè)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0萬字,這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nèi)绻^續(xù)讓學生陷入題海戰(zhàn)術中,就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也沒法完成教育教學目標,而且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做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每一年高考狀元他們之所以獲得這樣的光環(huán),也是因為閱讀,我們不能再讓學生一味地做寫,我們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大作家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也被認為使學困生,數(shù)學還考過零分,可是他不照樣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每個人都有他特殊的才能,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學習方案,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如此,社會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他們還小的時候,老師要注意觀察并發(fā)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空間,發(fā)揮他們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潛能。有人說過,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有的注定會很早開出絢麗的花朵,有的則需要等待,而有的卻永遠開不出花,只能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我們的學困生也許就是一朵朵需要等待開放的花朵,甚至是那參天大樹。作為老師的我們,只能對每個學生都給予耐心,才會讓學困生充滿自信,然后慢慢取得進步,最終為他們的將來奠定牢固的基礎,讓他們將來在社會的每個領域發(fā)光發(fā)熱。
新課標要求我們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我們的教育要面對也是全體學生,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尤其使學困生。學校和家庭要共同努力,重視孩子的心理,加強監(jiān)督,多用鼓勵的話語,積極的暗示,當他們?nèi)〉靡稽c點小小的進步的時候,我們更要放大,讓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那么學困生這一特殊群體就會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自身的追求就不,我們就會不再抱怨,而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