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講授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手段。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解釋概和闡明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方便于學生學習和復習 鞏固;娓娓動聽的講授讓人陶醉。我們不能否認,講授法為我們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能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說明、分析、論證、描述、設疑、解疑等教學語言,短時間內可以獲得大量的系統(tǒng)知識,因之適用于傳授新知識和闡明學習目的、教會學習方法和進行思想教育等教學范圍的運用。但是,單調的教學方式也有它的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缺乏學生直接實踐和及時作出反饋的機會,有時會影響學生積極性的發(fā)揮,而且忽視個別差異的存在。然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彌補這一不足,它是將聲音、文字、圖話、形狀集于于一體。具有生動性形象性、直觀性、學生容易吸收和消化。可以說,它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和投影儀等硬件設備為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展開的課堂教學以計算機輔助教學方法,讓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語文課堂教學,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血液,不僅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而且活躍了課堂的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管理人員也可以輕松地察看教學過程,有利于相互學習,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一、語文教學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策略單一,基本上以教師講授為主,有時難免顯得有些枯燥乏味,學生興趣不濃厚,效率低下。俗話說過的好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是課堂的建設者,只有不斷引導學生,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沖動。學生才會欣然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改革下,多媒體教學方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多媒體利用現代技術,圖形、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組合在一起。以不同的方式,通過多種學習途徑向學生傳遞有效信息,給學生提供了提高思維、靈活、濃厚的的學習環(huán)境,讓原來乏味、枯燥的的課堂氛圍變得有活力、有朝氣。這不僅激發(fā)學生愛學習興趣,更是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二)啟發(fā)學生想象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而現在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然而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一般是:要求學生掌握生字新詞,把握文章大意,主旨,在閱讀中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用圖片,視頻、音樂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在進行閱讀時,播放相應的音樂,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做到讓他們做到更直觀、更形象的了解。
(三)擴大課堂教學信息量
有的教師認為復習課,復習就是寫作業(yè),就是通過復習來彌補之前學習的缺漏。于是讓學生讀了之后寫,寫了之后讀,做練習卷,課堂上教師問,學生答;也有些教師像平時授課的方式一樣將教學內容再重復的講一遍;還有的教師認為復習課可寬松點,沒有硬件任務。
其實復習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溫故而知新。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單元知識系統(tǒng)進行梳理,理解重點句子,分析文章內容,綜合運用。利用多媒體可以化整為零,又能查漏補缺,一舉兩得。并讓學生在觸類旁通,學習中的遺漏。提高學生整體知識水平,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形成整體的認知。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四)運用多媒體,可以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關鍵是課件,沒有課件,再好的硬件也是擺設。課文中有大量的動畫、圖片,以及重點詞句,僅憑教師一人在臺上講解,分析,即使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很難達到想要的的效果。課件也能反映一個教師的教學風格,因為很難找到適合自己要求的現成的課件,所以需要教師自己進行制作。而這個過程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根據自己對課文的主旨,重點內容的把握,結合自己的風格,設計出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滿意的課件,多媒體的直觀性,生動性,具有感染力,瞬間就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多媒體使教師的教學個性得以很好地彰顯。
二、如何運用多媒體發(fā)揮其優(yōu)勢
(一)教學中教師要正確使用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不要過猶不及。教學要根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點和難點。適當的時間正確的地運用信息技術,教師要把握好使用信息技術的時間,根據課文內容來確定是否在這節(jié)課上使用多媒體。使用時,不能過分依賴信息技術,不是每篇課文都需要的。且要根據學生特點,不同學科內容來決定使用力求恰到好處。從而實現講授、談話、與多媒體的自然教學過程優(yōu)化。
(二)教師角色轉變工作、提高教師素質
自古以來,教師是教書育人的。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教師角色的轉變已成為一種必然。教師在新的時代被賦予了新意義。由以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傳者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實踐者。教師角色的轉變是為了讓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發(fā)揮應有的功能,這種轉變是讓教師改變原先擁有知識權威者的形象,側重于對學習過程的組織、引導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角色的轉變,重要的是行動上要表現出來,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獲取信息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必須自己在知識面、理論水平、多媒體運用能力等方面具備較高的修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掌握現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術,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
總之,由于多媒體的靈活多樣性,作為教學手段有非常大的優(yōu)越性。它不僅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更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正確地運用多媒體信息工具,提高教學課堂質量,讓它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更大更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