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要求要高效,那么什么叫做高效課堂呢?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好課堂,而好課堂就是“有趣”加“有效”。英語新課程標準主張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能力,明確學習要求,建立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把所有的答案都想出來,不拘泥于對與錯,高度重視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學生有了激情就會有創(chuàng)造力,這就是高效課堂的一種體現(xiàn)。新課標重視學生完整的人格教育,既要注重知識的掌握又要重視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是一套挖掘經驗,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課程標準,而我作為臺山市一線英語教學的參與者,談談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運用的方法:
一、在教學課堂中巧用激勵法
在英語課堂中巧用激勵法,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因為 初中生大都好勝心強,凡事愛爭高低,愛論輸贏。據(jù)此可適當引入競爭機制。競爭可使學生精神煥發(fā),積極思維,力爭上游,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挖掘其內在潛力。因而在教學中我將全班45人分成8組,每組5個或6個人,再根據(jù)成績分為ABCD四個層次,開展單詞競賽,朗讀比賽,作文競賽,測試成績競賽,課堂紀律比賽等。我要求同學分組完成,并且選出兩組寫得較好的貼在課堂的學習園地展示,既增加了學生的榮譽感,也增強了他們的競爭意識,每個學期總結2次,期中考試后總結一次,期末考試后總結一次,每次獎勵前3名,最后兩組通過抽簽為同學們做好事一周或表演一個節(jié)目,通過這樣使他們相互激勵,相互啟迪,彼此促進。這種特殊的微型“環(huán)境氣候”一旦形成,十分有利于激揚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產生群體感應和共生效應。
二、設計高效的英語教學課堂
如何才能達到“高效”?方法和途徑很多,但李鎮(zhèn)西教授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所謂學生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彼此互相講解知識的過程,因為最好的學習就是給別人講,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停地給別人講,于是知識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記得越來越深刻。課堂小組討論是一種省時、省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避免了滿堂灌,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由學習的機會:既解決了學生疑難,也鍛煉了學生能力,拓展了學生思維,融洽了師生關系,使學生大膽質疑。通過討論獲得知識,營造了民主、平等、多維的學習氛圍,可謂是課堂教學的一潭活水。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每單元的Reading(閱讀理解)教學中,我總是根據(jù)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特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生容易達到的“階梯式”教學目標,然后向學生提出每次學習目標,明確自學方法和自學要求后,由學生個人自學讓其發(fā)現(xiàn)問題,為小組討論做準備,討論以小組為主,各負其責,組員水平不一,取長補短。真正做到每個學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落實了這一教學方法,我使用到教英語單詞時,效果也頗為顯著。如我在教單詞時,有的單詞比較難讀,我就讓學生分成小組互相朗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尤其是課堂評講練習時更有效,經常評講學生作業(yè)時,我總是讓組長帶領其組員交流答案,在交流爭論中尋找答案的來由,然后我再抽查同學來說答案,但要講出根據(jù)哪個知識點來做。交流爭論答案后被抽到的同學必須要說出這是考查形容詞修飾不定代詞,形容詞放在不定代詞后面,而anything用于否定或疑問句,something用于肯定句,所以正確答案是D,這樣才能獲得他所屬層次的滿分,因此一些學困生由于他們講對答案所獲得的分數(shù)是5分,是A層同學的2.5倍,他們也就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也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三、英語課堂中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機會
眾所周知對英語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常常伴隨著學習動力的不足和其它一些不良習慣,從而形成雙后進生,甚至形成自暴自棄的心理特征,教師也往往對其喪失信心。事實證明,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教學水平,而且與師生關系有關?!坝H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個別學生因學不會,學不好而喪失了學習信心。這樣,在課堂上,我從實際出發(fā),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讓他們回答較易的問題,哪怕讀準一個音,一個詞,也要及時進行表揚、鼓勵,肯定他們的一點點進步,使其學有目標,學有方向。如我現(xiàn)任教的九2班有一位同學叫黃健鵬,他七年級入學時英語成績才20多分,但其它科不錯,于是我經常課后和他談心,課堂上只要有機會我就讓他回答問題,增強他的自信心,通過努力,他這個學期的期中考試拿了63分。
四、為了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實行教后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總會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反思:思得、思失、思效、思改。思得,是針對課堂教學效果而言,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嚴肅認真的施教,另一方面還要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隨時調整教學內容。例如:為講解重點和突破難點,而臨時選用更典型的例句,為培養(yǎng)學生的某種能力而臨時變換教法,對于這些調整我們都應該在課后認真思考,反復推敲,不斷完善,并記載下來,作為以后教學工作的寶貴經驗。思失是針對課堂教學效果及作業(yè)的準確度而進行的思考。即使我們理解了教學大綱的精神,熟悉了教材,精心準備了教案。我們的構思和設計與實際過程總會有不相適應的地方。對此,我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和及時補救,并采取有效措施,確保以后不犯相同或類似的錯誤。思效是針對課后作業(yè),個別輔導或檢測考試進行的思考,針對從學生那里反饋的信息,我們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認真地思考教學的實際效果,即哪些工作做得較好,哪些工作尚待改進。思改,“思”的目的是“改”,通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得失和效果進行客觀的分析,認真思考而受到啟發(fā),并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出改進教學的方法,屬于少數(shù)學生的問題,可個別輔導,屬于大多數(shù)學生的共性問題,需要統(tǒng)一解決,必要時調整教案或教學進度。
通過以上的教學實踐,本人任教的班英語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無論是學校的檢測還是市的質檢,都排在級普通班的前茅,為英語科組被評為2017年臺山市優(yōu)秀科組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