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茜
小學階段的男孩子,尤其是活潑好動的男生,大多體現(xiàn)出基礎知識薄弱、動手能力強的特點。這樣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但是做事麻利,生活能力強。如何充分發(fā)揮這類學生的特長,帶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是每位班主任的課題。
一、背景
我班有一個男生,因為學習基礎比較差、上課聽講習慣不好,導致學業(yè)成績不理想,我們姑且稱他為“小不懂”吧!
剛教“小不懂”時是二年級,他課文讀不下來、生字不會寫,就連題目中的字都認不全。但是他性格非常熱情,天然有一種“大而化小”“行俠仗義”的生活態(tài)度,是班里很多孩子的“頭兒”??傊藢φn本知識不感興趣,“小不懂”學什么都很快,做什么都有積極性,為集體服務更是一把好手。
為了發(fā)揚“小不懂”的優(yōu)點,借此幫助他盡快在學習上趕上大部隊,樹立學習自信,我主動和他的家長聯(lián)系,建立了家校配合機制?,F(xiàn)在“小不懂”三年級了,學習上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二、事例以及問題的解決
發(fā)現(xiàn)“小不懂”語文基礎薄弱是在2年級,他上課總是說話、做小動作,下課總是第一個沖出教室。“大嗓門”的他,無論課上課下,說話總像和人吵架,但其實“小不懂”很少與同學產生矛盾。
那一天,上課時抽查朗讀課文,“小不懂”剛讀幾個字就出現(xiàn)了很多錯誤,班里和他一起玩的幾個小男生笑出了聲?!靶〔欢蹦樇t了,整節(jié)課都無精打采的。然而一下課,這些不開心就被他拋諸腦后,依然蹦蹦跳跳地號召那幾個笑出聲的男孩子玩去了。
有意思的是,認不全生字的“小不懂”竟然能夠號召很多孩子課間一起看繪本,他們圍成一圈看同一本書,還津津有味的。我湊近一聽,原來他正學著老師的樣子,安排同學們輪流讀每一頁繪本。故事講到某一處特別有意思的,他還會和同學們互相分享經歷和想法,他講的故事經常逗得同學們前仰后合的。
“小不懂”雖然樂天派,但心里卻有個受傷的小角落。有一次,當我講到“一家人要互相關愛”時,永遠坐不住的“小不懂”突然沉默了,他撅起小嘴,眼圈紅紅的。課下我找機會單獨和他談心,他告訴我他的哥哥總欺負他,他的爸爸有一次帶他出去玩,竟然忘了帶他回家。說著說著,“小不懂”抹起了眼淚。
當天放學,我就約請了“小不懂”的爸爸,因為負責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基本都是這位父親?!靶〔欢钡陌职致犖艺f這孩子很有人緣,班里很多同學都喜歡跟他玩時,他有點意外地說,原以為這孩子學習不好又比較調皮,班里不會有幾個朋友。通過孩子爸爸這么說,我推測“小不懂”的家人很少關心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我表達了我的猜想,孩子爸爸說確實如此,開始時是孩子不愿說,后來家人也就不問了。于是我鼓勵“小不懂”的爸爸:孩子不愿和家人分享在學校的事情,是因為得不到家人積極正向的回應。下次再和孩子交流時,盡量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久而久之孩子就愿意交流了,也愿意接受批評、及時改正錯誤了。
另外,他被哥哥“欺負”的事情,“小不懂”的爸爸表示由于家庭特殊原因,家庭成員確實較多,但不存在兄弟不和的事情。我分析道:會不會是因為,孩子在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和正確的引導,所以就以這種方式來獲取注意?!靶〔欢钡陌职忠卜此?,自己以前由于工作太忙,確實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關注少了。
為解決以上問題,借助“小不懂”的爸爸是專業(yè)播音員的優(yōu)勢,我鼓勵他積極參與班級微信群的互動,發(fā)揮特長,為孩子們錄制一些故事音頻。更重要的是,每天在家中要和孩子有生活上的交流、學習上的指導。這樣一來,孩子能感到自己的爸爸十分關注自己的學習,感到自己的爸爸在班中有位置,進而促使自己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從此,“小不懂”的爸爸為全班孩子錄制課文范讀,在優(yōu)美的配樂和充沛感情的朗讀中,孩子們逐漸體會了什么是“有感情地朗誦”,并且熱衷于練習和模仿。課堂上,“小不懂”因為能聽到爸爸的聲音而自豪,因為有家人陪同預習和復習而認真聽講、積極發(fā)言。慢慢地,“小不懂”認識的字越來越多,聽寫的正確率也逐漸提高。我和“小不懂”的家人也經?;咏涣鳎頁P孩子做的好的事情,提示下一階段的學習重點。
在家校的緊密配合中,“小不懂”漸漸跟上了同學的學習進度,有了一定的學習自信。更令人欣喜的是,“小不懂”在班中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以前同學們一提起他,總是想笑,就想和他一起玩;現(xiàn)在同學們提起他,能說出他的很多優(yōu)點和做過的好事。當然,“小不懂”還有很多可以提高、進步的空間,學習上也依然比較被動。但是他不再像以前一樣,畏懼學習、逃避學習了,在學校時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學習興趣。最可貴的是,“小不懂”從原來的看不懂、不看書,轉變?yōu)槟弥淖职妗豆ㄌ亍房吹媒蚪蛴形?。我問他:“這本書你能看下來嗎?”他回答我:“雖然里面很多字我都不認識,可是我能看懂的地方我覺得特有意思,所以我喜歡看?!?/p>
在這樣密切關注下,“小不懂”在學習上慢慢開了竅,當起“孩子王”來也更有號召力了,每天在學校都能看到認真學習的他、趁老師不留心調皮的他、遇到困難疑惑的他、解決問題后開心的他……
三、反思與討論
針對“小不懂”的教育,我采取的是“家校協(xié)作,共同教育”的方略。因我了解到,“小不懂”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針不同——媽媽是“散養(yǎng)式”,爸爸是“嚴格式”,且在家中的學習主要由孩子的爸爸負責,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和孩子爸爸溝通得比較密切。每天我們都會互相反饋孩子在家、在校的進步和不足?!靶〔欢钡陌职止ぷ鞅容^忙,出差時家中就沒有人負責孩子的學習了,這時候我就會對“小不懂”的學習更加留意,在課堂上給他更多發(fā)言的機會。他的爸爸在出差期間也會通過微信,每天追問孩子是否完成了作業(yè),是否學會了當天學習的課文的朗讀。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與反思,我發(fā)現(xiàn)“家校共育”的教育方略對“小不懂”最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