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金
新課程改革更加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活動進程呢?本人在課堂教學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為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提供基本的內容和探索機會,讓學生做到“六會”。
一、學會提問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钡鶕?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求又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思維水平較低,提出的問題往往深淺層次不同,甚至不著邊際,但只要孩子能大膽的提出問題,老師就應該微笑著接納學生的每一個問題,去呵護、包容這種敢于提問的意識。中高年級則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思維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老師應該在學生能提問題的基礎上,慢慢提高要求,讓學生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如學習“24計時法”,讓學生總結出普通計時法化為24時計時法要加12時,有學生馬上質疑:“上午也要加12嗎?”這些問題的提出,都是學生思維向深層次發(fā)展的表現(xiàn),同時隨著這些問題的解決又把學生思維引向了更深入的層次。
二、學會操作
動手操作是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方式,它能促使學生在“做數(shù)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chǎn)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奥犚娏?,就忘了;看見了,就記住了;做了,就理解了?!边@三句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動手操作、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的重要性。如學習“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時,有老師這樣做;(1)第一行擺▼▼,第二行擺圓形,是第一行的3倍,你是怎樣擺的?4倍呢?5倍呢?6倍呢?
就這樣摸著石頭過河,老師還要擺下去,這時候學生不讓了,搖著小手說:“老師不用擺了,幾倍就是幾個幾?!闭怯捎谟H自動手操作,孩子才有了切身的感受和體驗,所以,很自然的就把“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轉化成了求幾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主動完成了知識的化歸。
三、學會表達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所以,老師應該抓住每一次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出來,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往往心里有,嘴里就是說不出,有時候還說“半截話”,老師要耐心引導,并允許學生用生活化的語言輔助以手勢、動作進行表達。
通常情況下,學生會想、會做和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說出來,絕對不是一個層次。對于平均分概念的理解,老師重視了讓學生去動手操作,獲得理解概念的第一手資料,更重視讓學生把自己的的想法、做法說出來,動手促進動腦,再通過語言輸出,就完成了概念的主動構建。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說”的機會,說做法、說想法、說思路、說結論等等,不做“啞巴”數(shù)學,養(yǎng)成表達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著思維水平的提高,我們還應該慢慢的訓練學生表達完整、規(guī)范、確切、條理,并能嘗試使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表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品質。
四、學會合作
課改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風雨之后,逐漸開始走向理性化,就拿合作來說吧,課堂上動輒討論,沒2分鐘就“啪啪啪”拍拍手流于形式的討論少了,老師們大多能把握好先獨立思考再合作討論,也能注意思維空間較大時組織討論。盡管老師們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方面仍覺欠缺,主要表現(xiàn)在:合作小組分工不明確,隨意性很強;組內發(fā)言代表個體的成分多,缺乏整合與碰撞;合作成分體現(xiàn)不夠,缺乏團隊競爭意識。
五、學會傾聽
傾聽是其他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學會傾聽”就是學會在與人交談時,做到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的發(fā)言,只有聽清楚了別人的意見,才能在此基礎上對哪個進行修正、補充、完善,直至得到正確的結論。但是,依據(jù)年齡的差異,要求又有所不同。低年級學生重在培養(yǎng)一種傾聽意識、傾聽習慣,即別人發(fā)言時,馬上意識到要認真聽,懂的尊重別人,一般不隨意打斷或插嘴,并能復述別人的發(fā)言,如一年級剛入學一個多月的孩子,在學習“10以內的加法”時,觀察圖后,有孩子做了這樣的描述:
生1:岸上有3個小朋友,水里有5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
生2:岸上有3個小朋友,水里有5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呢?
師:他們兩個的說法一樣嗎?
老師滿以為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一樣,但是有一個小學生非??隙ǖ嘏e起了手:“老師不一樣,第二個同學有個‘呢第一個同學沒有個‘呢。多么童稚的語言哪!老師一愣,欣喜地走到這個學生的跟前:“你聽得多仔細呀,不過他們的兩個的意思是一樣的。”
在培養(yǎng)學生傾聽意識和傾聽習慣的基礎上,隨著年級的升高,慢慢地交給學生傾聽方法,在聽的時候,要聽出別人的發(fā)言要點,再提出自己的見解。同時,要進行反思,經(jīng)過思維的摩擦、碰撞,修正補充去偽存真,完善提高,培養(yǎng)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反思評價能力。
六、學會探究
要讓學生學會探究,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探究的、富于挑戰(zhàn)的情景;其次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積極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每一個學生都要有展示自己的機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使學生經(jīng)歷、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真正做到:“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嘗試;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發(fā)揮。
總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必須依賴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即由“教師講學生練”的過程轉變?yōu)椤敖處熞龑W生探索”的過程,在學生經(jīng)歷知識探究的過程當中,教師要盡可能地拓展學生各方面發(fā)展的空間,包括提問、操作、表達、合作、傾聽、探究、交流、評價等等,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能力,真正著眼于學生的終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