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雯
在閱讀和寫作中,我們常常見到,或者用比喻的形式來比擬自己對于某件事物或事情的感受。因此,用好比喻的形式,能較為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可是,比喻是把雙刃劍,用好了能表達正確自己的感受,用不好會讓自己感受的表達被歪曲。在我的課堂上,就發(fā)生了這樣一場關于比喻的“亮劍”。
那堂課我們在學習第七單元語文園地七的內(nèi)容。其中“字詞句運用”板塊有一個以“……好像……”“……像……似的”“……就像……一樣”三個比喻句為例的練習。我像以往一樣鼓勵孩子們小組學習,試著用上這三個句式,也跟自己的學習伙伴練習說一說比喻句,借此提升他們的表達交流能力。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除了安靜分享的四個小組外,另外兩個小組的學習氣氛有明顯的不同,一組似乎在因什么起爭執(zhí),另一組似乎圍著一個一個同學一起邊說邊大笑。
因為相信他們自己能夠試著調節(jié),我便沒有插手制止爭執(zhí)不休和大笑不止。但在全班分享的時候我格外關注了這兩個截然相反的小組。
“大笑組”起立分享的時候仍然帶著笑,組長笑著說:“我們組是以琳琳為中心,開展的比喻?!边@話就讓我和其他同學十分的好奇了。
“說來聽聽,你們怎么開展的?”我做出邀請分享的姿勢。
“琳琳的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兩顆鉆石在閃閃發(fā)光。”同學1笑著起立打頭陣。我一聽,就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意思,于是示意他們繼續(xù)分享。
“琳琳的頭發(fā)又細又長,像柳條似的?!蓖瑢W2說完捂嘴笑著坐下了。
“琳琳的牙齒白白的,就像潔白的貝殼一樣?!蓖瑢W3說完還朝琳琳擠眉弄眼,笑著也坐下了。
“琳琳的眉毛彎彎的,好像兩條彎彎的月牙兒?!?/p>
“琳琳白白胖胖的,就像洋娃娃一樣可愛?!?/p>
同學4和同學5也分別用不同的句式,比喻著琳琳的外表。等輪到琳琳自己說的時候,她害羞的也用比喻句,比喻了同組的另一個小姑娘的外表。琳琳剛說完,班里的同學就對這個組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我聽到了“說的真棒!”“真厲害!”的夸贊聲。其實,在這個組說的過程中,不少孩子就已經(jīng)用“哇!”來表達自己的驚訝和贊嘆了。
“用比喻句的形式來形容琳琳的外表,你們可真會用,而且還說的既形象又有意思,真不錯!”我毫不吝嗇自己的夸贊。
“我剛剛也用比喻來形容陽陽了!”“爭執(zhí)組”的同同大聲說著,“陽陽的頭大的好像西瓜一樣!”他說完,就有同學開始笑了起來,也有的在替陽陽鳴不平。陽陽很生氣,很委屈,快哭了似的告狀:“老師!他說我壞話!”我摸摸陽陽的頭,安撫著其他同學的情緒,卻并不急于訓斥同同,而是問陽陽:“同同這么說你,你什么心情???”“我特別生氣!”陽陽紅著眼睛說?!斑€有點兒傷心是嗎?我看你眼圈兒都紅了。”“對,我很不高興?!标栮柸嘀劬卮鹞摇!澳蔷桶涯愕男那橥暾母f一遍?!蔽夜膭钪栮枴j栮柨聪蜷_始有些不安的同同,說:“你這么說我,我很不高興,特別生氣!我以后不跟你玩了!”說完,陽陽自己就氣呼呼地坐下了。
而同同此時面對著我和大家的目光就有些手足無措了,他說:“我沒說他壞話。我就是想開玩笑。”“出于什么原因,你想跟他開玩笑呢?”我問他。同同猶豫著,“我……我想跟他玩兒?!?我提出我的想法:“可是,你這樣說,他說以后都不跟你玩了呀!”其他同學有的也應和著我。同同不說話了,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慢慢坐下了。
這時我問其他同學,這兩組同學的確都用了比喻??墒菫槭裁匆唤M高高興興的,還贏得了大家的掌聲,另一組卻鬧得不開心。孩子們有的說是因為沒有夸贊,有的說是比喻應該用在令人高興的情況。這時,我說:“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你看,從六組(大笑組)同學的比喻句中,你聽出了他們對琳琳怎樣的感覺?”“喜歡!”“對,就是這樣,因為他們喜歡琳琳,所以他們用比喻夸琳琳。琳琳也因此很開心,他們一起大笑著,我相信他們組下課一定能一起玩的很開心。但是一組(爭執(zhí)組)同同說陽陽的比喻句,讓有些別的同學聽了都不開心,更別提陽陽了。對不對?同同是想跟陽陽玩,卻用比喻在開陽陽的玩笑。這樣跟他自己原本的想法不一樣,于是,他們爭吵了,不能一起玩了。所以,我們用比喻句其實不是為了凸顯什么,而是用比喻句來將兩個相似的事物作比,來比擬自己對于某件事物或事情相同的感受?!蓖犞业脑挘胧敲靼装胧呛蠡诘募t了眼眶。下課的時候,我看到同同悄悄地去找陽陽道歉了。
在課后總結的時候,我想,孩子們在課堂上或許沒有寫出十分令人驚艷的比喻句,但是我卻在他們稚嫩的比喻句中看到了他們對彼此的喜愛,雖然有的喜愛的表達有些“別扭”。語文課堂教學承擔著對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我明白語文課堂不止局限于能力的培養(yǎng),也包含著在課堂上對于孩子們表達中感受的回應和指導,引導他們樹立積極正確的價值觀。就像這堂講授比喻句的課,抓住這樣的課堂生成,我珍視孩子們在比喻句練習上出現(xiàn)的雙面情況,理解他們彼此的喜愛,包容他們對表達喜愛時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引導他們將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用比喻句表達出來。借由“比喻”這把“雙刃劍”,也讓我明白了,也許這就是我們教師在語文教育教學時真正承擔的“美麗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