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核心素養(yǎng)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體現(xiàn)在教學的實用性和真實性方面。通過語文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口頭交際和書面表達能力,并且能夠在生活中熟練使用。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通過啟發(fā)式教育從一點一滴開始,潛移默化地來實現(xiàn)。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聽,安排的學生作業(yè)也往往是基于考試和大綱,這使得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而不能主動獲取。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方法。
一、安排貼近真實生活的寫作教學任務
小學語文的教學離不開寫作。寫作的動機來自于本人內心情感的抒發(fā)和宣泄和與他人進行的共同表達的需要,前文也說過,小學階段寫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寫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運用能力,由此看來,寫作的最基本要求是真實的表達。但是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我們往往忽略這一點,布置一些抽象的,不切實際的任務來要求學生完成,導致學生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寫出來的東西也都是空洞無物的套詞,比如,我們總能在學生描寫景色的作文中看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諸如此類的套詞不僅讓作文變得空洞無味,更重要的是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毫無作用,甚至可能還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在以核心素養(yǎng)為觀點的寫作教育中,應該以實際出發(fā),布置一些貼近生活,貼近真實的寫作任務,通過這些任務,讓學生逐漸意識到寫作的目的,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例如,我們在學習《少年閏土》以后,可以為學生布置一篇寫作練習,從魯迅因為對兒時朋友的懷念和對長大后對閏土的變化的痛心引申,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身邊的好伙伴、好朋友,看看他們這些年有什么變化,通過這些變化你有什么感悟。這樣,不僅能是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更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縮小學生對寫作的距離感和恐懼感,從而提高寫作表達能力。
二、增加課堂即時互動教學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遵照課文本身來進行講說、提問,目的總是局限于讓學生理解課文本身這一狹小的領域,對生活的聯(lián)系不大,學生對課文內容往往不能感同身受,是為了學而學,在生活實際中往往不能相互聯(lián)系。所以,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在對課文講說的同時應當注重課外的衍生,注重實際應用的教學,布置一些課堂即時小段演說或者寫作,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對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更好的理解,從而起到教育或者警示的目的。
如我們在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文章時,在對課文本身所蘊含的寓意和道理的同時,可以提出一個課堂小演講或者小練筆,讓同學們談談自己都受過什么鼓勵和批評,并且說說你認為鼓勵和批評哪個更加重要。這樣就把課堂和實際聯(lián)系到了一起,既提高了教學質量,也使學生鍛煉了本身的能力。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的不斷發(fā)展,并且對學生寫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很大的作用。在當今的教學模式中,對課外閱讀方面依然有著很大的空缺,在日常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缺乏足夠的閱讀量或者閱讀量單一,對閱讀興趣不大。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可以聯(lián)合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進行一些針對性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主性。比如將課外閱讀以講故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一些引導,小學生在現(xiàn)階段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故事的發(fā)展方向有著很強的求知欲,當故事講到一半時,就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閱讀,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延展到其他的課外閱讀書籍,提高學生的眼界和見識,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在當今的教學大環(huán)境下,提高和改變教學質量、教學模式勢在必行?;诤诵乃仞B(yǎng)的教學模式正在被接受和認同。教學模式正從單純的教授知識逐漸變成了教授獲取知識的方法。而這些改變,需要我們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共同發(fā)展求索,這樣,我們的教學質量才會越來越貼近社會大方向,貼近國家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