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紅
一、課題的提出
閱讀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學生閱讀積累能力的高低是一個學生文學素養(yǎng)高低的一個標志。
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課內(nèi)閱讀量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單靠每學期不足30篇課文的課內(nèi)閱讀就想要形成獨立閱讀的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效的課外閱讀積累作為支撐。這就要做到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積累的有機結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有效的閱讀積累,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的方法與技巧 。
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引領學生閱讀
教師,既要重教書,也要重讀書。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在課堂上,設計一些與教學有關的小故事,娓娓道來,并設計一些精彩的情節(jié),關鍵處“且聽下回分解”,讓學生帶著問題和興趣去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就會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語文教師不僅要讀經(jīng)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等,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章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學生能讀到自己喜愛的書、動畫片與學生一起交流,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放手自主閱讀,指導學生閱讀積累
(1) 讀中感悟:閱讀能力首先要在學生自己的閱讀實踐中培養(yǎng),它更多的是強調(diào)自主?!皶x百遍,其義自見。”我國當代教育家張?zhí)锶粝壬f過:“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可見,讀的重要性,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離開學生的閱讀、思考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本,將課堂學習讀書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反復朗讀、精讀、默讀等方式談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感受。經(jīng)常這樣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體現(xiàn)和落實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自信,從而培養(yǎng)和調(diào)動學生自主閱讀,慢慢悟出閱讀的有效方法。
(2)局部研讀:曾國藩指出讀書之法:“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讀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备鶕?jù)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的讀,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xù)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十行,意在了解大概內(nèi)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jīng)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nèi)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的部分精讀。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的原動力,教師應努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特別是針對那些不愛閱讀的學生更應該尋求其閱讀“盲點”,喚醒其求知欲。孩子的天性好動、愛玩,想象力豐富,為了引導學生喜歡讀書,我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班級讀書活動,如舉行讀書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會,優(yōu)秀詩文朗誦賽、讀書知識賽、好的讀書筆記的展評等,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匯報自己課外閱讀的成果。
(一)情境表演
表演性的讀書,可以吸引孩子好奇的天性,把他們引到知識的殿堂中來。最簡單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節(jié)奏適當?shù)睦首x。如果讓孩子成為故事書中的一部分,他們會樂此不疲。所以我班經(jīng)常舉行故事會,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內(nèi)容、情節(jié)表演出來。這樣不僅激發(fā)孩子的讀書興趣,對孩子的言語、思維、理解和表達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游戲讀書
天下或許有不愛讀書的孩子,卻沒有不愛玩的孩子。對于孩子來說,閱讀本來就是一種游戲。我們可以隨機變出花樣,讓孩子邊讀邊玩,如畫一幅畫來展現(xiàn)詩歌的內(nèi)容,做手工等。
(三)成果展示
小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大都喜歡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我將活動和閱讀結合在一起,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比賽、讀書交流會、優(yōu)秀讀書筆記展評、讀書小報評比等活動,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讓他們在閱讀中收獲快樂與成功。
作為小學中高年級的一名一線語文教師,我深感目前學生的閱讀狀況還存在很大缺失。由此,針對如何行之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特別是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力,我提出了以下幾點淺顯的思考和建議:
一是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的積累。想要閱讀水平有質(zhì)的飛躍,前提必須是增加閱讀量的積累,建議學校一周增加兩節(jié)讀書閱讀課,增加學生在校內(nèi)讀書的時間。
二是為學生推薦適合他們年齡段的好書,培養(yǎng)閱讀興趣。
為了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班里設有圖書角,這些圖書是讓孩子們在平時課間讀的,因此篇幅都比較短小,主要有《中國古今寓言》、《成語故事》、《安徒生童話》等等;而假期的推薦書目主要是適合他們閱讀的中外名著,如吳承恩的《西游記》和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
三是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做到會讀書。
加強讀書指導,要教會學生一些常用的讀書方法,如瀏覽閱讀法、詳細閱讀法、摘抄法、質(zhì)疑法、讀寫結合法等等。讓學生學會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選取不同的讀書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四是增加讀書形式,營造書香校園,形成讀書氛圍。
校園里應當洋溢著濃郁的書香氣息,這樣才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早晨,學生一踏進校門,廣播里迎接他們的是《三字經(jīng)》《詩經(jīng)》《弟子規(guī)》等中華經(jīng)典;課間,“小學生古詩新唱”的音樂代替了傳統(tǒng)的鈴聲。教室、校園的墻壁上、宣傳欄里空洞的口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經(jīng)典名言、讀書格言、古詩詞、手抄報、精彩習作等,每個班級有圖書袋、閱讀墻。學生徜徉在經(jīng)典中,沐浴在書香里。
總之,閱讀積累是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支撐,閱讀的豐富性決定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每個語文教師都應該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力,把閱讀由課內(nèi)閱讀拓展到課外閱讀的指導中,滲透到平時教學的一點一滴中,使真正有效的課外閱讀為學生語文水平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