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珍
案例背景:
針對目前作文教學中,老師評、學生看、學生改,這種作文評價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教學需要。如何探索更有實效的作文評價方式,是每個語文老師應該研究的課題,學生互評互改作文,這種方式不妨一試,效果斐然。
國培課堂上,李老師曾嘗試采用學生互批作文的這種做法,效果良好,他的做法給我們的作文評改教學帶來很大的啟示。要想充分發(fā)揮作文評改教學的作用,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作文的寫作水平,必須改革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模式。學生作文自己評改,而教師的著眼點、出發(fā)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筆者以此為目標,在作文評改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探索和思考。
現行的初中語文教材,每冊有六個單元的寫作訓練,每個單元的寫作訓練都為學生設計了一個寫作訓練題目。語文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增加兩個訓練題目。這些題目,都給學生的寫作訓練提供了較為寬松的自由創(chuàng)作空間,也為學生的作文評改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案例描述:
學生的作文《童年趣事》完成之后,教師先簡略翻閱一遍,了解本次學生作文寫作基本情況,從中篩選幾篇作文,其中包括最出色作文三篇,具有典型優(yōu)缺點的作文三篇。同時,教師要根據本次作文訓練重點及要求制定出評改細則,再將這些評改細節(jié)加以整理。
待到學生評改作文時,分成兩課時,大致按照以下步驟進行評改:
1.把學生分成數個作文評改小組,每組承擔最出色作文一篇和具有典型優(yōu)缺點的作文一篇的評改。
2.教師將“作文評改表”打印下發(fā),各小組的成員按照“作文評改表”認真的進行評改,寫出評改意見。
3.每個學生的評改意見必須在小組上進行交流,經過充分討論交流后,由小組組長寫出小組評改意見。這樣每篇作文都會有兩個小組的評語。
4.將評改小組所寫的評改意見收回,進行整理、歸納。再將每個學生的作文下發(fā),仍按照原來的小組,互相交換,進行研討、評改。
接下來,分別依次對所選的六篇作文中的一篇作文進行細致的點評。
1.由所選的作文作者結合自己的作文,就寫作意圖、行文思路進行簡明扼要的闡述。
2.教師用課件展示第一課時學生互評互改此文時所寫的兩組評語以及教師所寫的評語。
3.讓學生結合作者的寫作意圖、行文思路的闡述,把這三組評語逐條加以對比,看看這些評語中或哪條評語,評得恰如其分,哪些寫得不切實際。再由師生共同商定出恰切的評語。
4.在對作文點評過程中,如對作文有些段落需要修改,就可以在六個小組間開展競賽,看那個小組改得又快又好。
5.對作文中出現的或各小組改寫的精彩語段進行賞析,鼓勵學生從修辭手法、重點詞語、寫作特點等方面進行探研,看誰分析得全面深刻。
案例反思:
評價實踐證明,學生中開展互評互改作文活動,能夠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究的能力。在互評互改作文中,無論是作文評改過程,還是作文評改后的教師再評改,還是評改后的點評,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進而提高了寫作教學的效率,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學生互評互改作文簡單易行,可操作性較強。教師能夠很好地調控課堂的容量、節(jié)奏和氣氛。教師一定要根據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好評改細則和“作文評改表”,這是學生互評互改作文成敗的關鍵所在。學生在互評互改作文時,非智力因素得到開發(fā)。在評改作文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作文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得以充分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因而能夠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評改過程中,讓習作者闡明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行文思路,這既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整理能力,又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意識和寫作習慣。在作文評語的對比中,能夠使學生規(guī)范作文評改語言,養(yǎng)成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tài)度和作風。修改作文片斷競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靈感。
互評互改作文教學,老師的點評非常重要,要做到言簡意賅,切中要害。也要充分注意到有些學生出工不出力的現象,要及時解決并徹底根治。促使這些學生盡快投入到互評互改作文活動之中,盡快掌握互評互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愛上作文,才能妙筆生花,出手不凡,寫出優(yōu)秀的習作,描繪出精彩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