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秋
摘要:母豬子宮炎一般是指子宮黏膜發(fā)生黏液性或者化膿性炎癥,是母豬經常發(fā)生的生殖器官疾病之一。母豬患病后,通常無法正常發(fā)情,或者能夠正常發(fā)情但較難受孕,就算妊娠也容易出現流產。該病具有高發(fā)病率,但較難治愈,給母豬發(fā)情、配種、受孕造成嚴重影響,損害養(yǎng)豬戶的經濟效益,應采取有效防治。
關鍵詞:母豬;子宮炎;病因分析;臨床癥狀;子宮用藥;全身治療;飼養(yǎng)管理;免疫預防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3-0095-01
1 病因分析
內源性病源微生物條件性致病。當母豬攝取營養(yǎng)不全面或者營養(yǎng)不良,飼料缺少某些維生素、缺乏礦物質,以及過度應激等,一般會導致機體內分泌紊亂,體質變差,抵抗力降低,造成自身體內的微生物平衡被破壞,從而促使原本存在于生殖道內的非致病菌呈現條件性致病。另外,母豬生殖道發(fā)生炎癥后第一次沒有進行徹底治療,導致子宮內依舊滯留有炎性產物,且子宮頸口完全閉合后不會再排出炎性產物,此時往往被誤認為已經痊愈,但在斷奶發(fā)情時又會再次發(fā)生子宮內源性感染。
外源性病源微生物侵入。母豬配種或者輸精時沒有嚴格消毒或者衛(wèi)生較差,或者分娩、助產、流產時沒有嚴格消毒,都容易帶人外源性病源微生物,從而出現發(fā)病。例如,母豬采取助產手術時沒有進行無菌操作或者未徹底消毒;接產時產床、母豬外陰以及接產人員的手臂等沒有經過嚴格消毒,都會導致產道感染;母豬生產后沒有完全排凈惡露、胎衣碎片或者死胎等,繼續(xù)在子宮內滯留,并發(fā)生腐爛,從而發(fā)生該病;母豬生產后體質虛弱,未加強護理,抵抗力減弱,環(huán)境衛(wèi)生不良,都會發(fā)生產后感染。
子宮受到機械性損傷。母豬與公豬交配或者人工授精操作不合理,導致母豬生殖道黏膜發(fā)生機械性損傷;母豬難產后助產操作不規(guī)范,導致子宮內壁發(fā)生機械性損傷;助產時強行外拉仔豬或者發(fā)生子宮弛緩而引起陰道脫出、子宮脫出等;順產時由于胎兒體型過大,在分娩過程中容易拉傷產道等,以上都容易引發(fā)子宮炎。
2 臨床癥狀
急性子宮炎通常在母豬流產或者分娩后發(fā)生,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體溫明顯升高,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廢絕,精神沉郁,呼吸急促,鼻盤干燥,頻繁努責,有紅色污穢分泌物從外陰流出,其中混雜胎衣碎片,并散發(fā)腥臭氣味,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會發(fā)展成敗血癥或者膿毒血癥,或者變成慢性子宮炎。當變成慢性子宮炎時,病豬不會表現出明顯的全身癥狀,往往有黏稠分泌物附著在尾根、陰門四周,呈黃色、淡灰白色、暗灰色等,干燥后形成結痂,且站立時不會流出黏液,但臥地時會有大量流出,機體日漸消瘦,發(fā)情異?;蛘咄七t,交配時大部分母豬會發(fā)出叫聲或者拒絕進行配種,配種后通常無法受孕,就算受孕也容易發(fā)生流產或者胚胎死亡。
3 防治措施
子宮用藥。一般來說,母豬分娩時子宮頸口處于張開狀態(tài),產后經過5天會逐漸閉合,因此在產后5~7天內進行子宮投藥操作簡單,且易于到位,此時是治療子宮炎的最佳時機,而及早投藥又是治療的重點。治療時,先通過導管向子宮內注入沖洗液,如1%鹽水、0.1%高錳酸鉀溶液、0.02%新潔爾滅溶液、絡合碘溶液、雙鏈季銨鹽溶液,適宜控制注入2000~3000 mL,沖洗結束后要確保注入的沖洗液與炎性分泌物同時排出,并可接著注射20萬~40萬IU垂體后葉素或者催產素。當藥液完全排凈后,要將抗菌藥物注入到子宮內。通常選擇使用油乳劑類型的藥物,以使藥物的附著力增強。藥物常選擇使用鏈霉素、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新霉素、恩諾沙星、慶大霉素、替硝唑等,也可選擇使用宮凈康、宮得康以及其他中成藥制劑。最好選用軟橡膠管作為導管,長度適宜控制在40—80 cm,防止損傷對產道。注入液體時最好使母豬呈站立姿勢,以確保液體能夠均勻注入兩側子宮角。
全身治療??墒褂每股鼗蛘呋前奉愃幬?,如使用長效抗生素將感染的病菌殺死,體溫升高時可肌肉注射安痛定注射液或者安乃近注射液。另外,也可使用中藥治療,取60 g益母草、20 g當歸、20 g香附、12 g紅花、20 g元胡、25 g蘇木、40 g雞血藤、20 g荊芥、30 g丹參、60 g焦山楂、20 g焦桅子、20 g川芎、20 g姜炭、20 g澤蘭,以紅糖為引,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劑,連續(xù)使用3天。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母豬妊娠過程中要堅持適量運動,補充一些品質優(yōu)良的飼料,確保飼喂全價飼料,并在分娩前后及時使用藥物預防,提高機體抗病力。夏季要加強防暑降溫,冬季要加強保暖防寒。產房必須從采取全進全出制,在母豬轉入產房前必須經過全面清洗和嚴格消毒,接著空置1周才允許轉入待產母豬。母豬進入產房后,要確保產欄干凈、衛(wèi)生,并注意加強消毒,防止細菌大量滋生、繁殖。母豬分娩前,必須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對其乳房、陰戶、后軀進行嚴格清洗和消毒,避免產道侵入細菌。母豬產后要求飼喂品質優(yōu)良的預混料以及用飼料原料搭配的飼料,確保營養(yǎng)全面均衡,沒有污染霉菌,以增強機體自身抗病能力。另外,根據豬場情況做好免疫預防,主要是接種豬瘟、口蹄疫、乙型腦炎、藍耳病、偽狂犬病、細小病毒病等疫苗注射,使機體抗體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