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對作家來說,書房也許是在家中度過最多時光的地方,他們的書房未必都非常大,也未必有華麗的裝飾品,可也許這些簡單、普通的地方,卻正是他們心中的小小烏托邦。
楊絳先生的書房
楊絳先生每天的生活簡單而規(guī)律,筆耕不輟,深居簡出。她說——
“如今剩下我一人,我的書桌位置不適,撤了。南窗下、北窗下原先不屬于我的書桌,都由我占用;各室大大小小的書柜,也由我一人掌管。我翻書、找書,還約略記得什么書在哪個柜里,但每當(dāng)我坐在南窗下或北窗下工作時,往往忘了身在何處;我的書房在哪里已無從捕捉了?!?/p>
啟功先生的書房
啟功先生晚年的書房兼作臥室,日常的起居都在書房里。他經(jīng)常告誡年輕人,一定要珍惜大好時光,多看書、多學(xué)習(xí)。
冰心先生的書房
冰心先生的書房,書架上整齊有序地擺滿了書。老人的親屬陳玙女士說,冰心老人生前就把她藏書的一部分捐贈給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館,成立了冰心文庫,另一部分則贈予了她的家鄉(xiāng)福建長樂?,F(xiàn)在,冰心書架上有她的頭像雕塑,和藹可親,仿佛在對著人們微笑。
老舍先生的書房
老舍先生的書房在王府井這邊的豐富胡同南口,老舍先生生前稱那院子為“丹柿小院”,因為院子里有棵很大的柿子樹,適柿諧音。老舍先生本來覺得自己能夠“適者生存”的,可惜后來終究還是沒能“適者生存”。
季羨林先生的書房
季羨林先生說: “我確實有個書齋,我十分喜愛我的書齋,這個書齋是相當(dāng)大的,大小房間,加上過廳、廚房,還有封了頂?shù)年柵_,大大小小,共有八個單元。冊數(shù)從來沒有統(tǒng)計過,總有幾萬冊吧?!?/p>
茅盾先生的書房
茅盾先生的書房在“中戲”附近,是1974年從文化部宿舍搬過去的。他在那里住了七年直到去世,在那里寫了六十萬字百余篇的文章。
郭沫若先生的書房
郭沫若先生的書房,在什剎海酒吧一條街旁邊,這邊傍著湖水,那邊望著北海白塔。過去那里很清靜,現(xiàn)在的那里只能是鬧中取靜了。
豐子愷先生的書房
豐子愷先生自1973年起都是清晨四點起來。他的舊居“日月樓”二樓陽臺上,安放著他曾經(jīng)睡過的一張短短的小床,長只有158厘米,而豐老的身高,據(jù)宋雪君等家屬參照1965年一張舊照片的考證,大約為174厘米。
林語堂的書房
林語堂先生說:“我要一間自己的書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樣清潔齊整,應(yīng)有幾分凌亂,七分莊嚴(yán)中帶三分隨便,住起來才舒服。天花板下,最好掛一盞佛廟的長明燈,入其室,稍有油煙氣味。此外又有煙味、書味,及各種不甚了了的房味?!?/p>
周作人先生的書房
周作人先生在北平八道灣的書房,原名苦雨齋,后改為苦茶庵,不離苦的味道。小小的一幅橫額是沈尹默寫的。這是北平式的平房,書房占據(jù)了里院上房三間,兩明一暗。里面一間是知堂老人讀書寫作之處,偶然也延客品茗,幾凈窗明,一塵不染。書桌上文房四寶井然有致。外面兩間像是書庫,約有十個八個書架立在中間,圖書中西兼?zhèn)?,其中日文書?shù)量很多。
聞一多先生的書房
聞一多先生的書房,和聞一多先生的書桌一樣,充實、有趣而亂。他的書全是中文書,而且?guī)缀醵际蔷€裝書。
上面的各位先生,一生中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待在家中,坐在書桌邊筆耕不綴。他們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盡力給自己一個舒服的書房。
致敬每一位大師。
(摘編自“騰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