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wèi)東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往往存在選擇的教學手段和練習方法偏向競技技術細節(jié)設計,或者練習方法簡單、難度低,與水平目標不相符等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是教師對教材的目標達成走向不清楚,對技術掌握與能力習得之間的關系模糊不清,缺乏教材的目標達成走向的分析能力。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主要體現在學生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運動技能的習得、體能的增強和學習行為的變化等方面”,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體現‘目標引領內容的思想,教師應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標,認真分析教材,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水平,加強學生健康維護的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fā)展”。
一、水平一教材“爬”的解讀與分析
“爬”是人的基本身體活動動作,從嬰兒時代就開始學爬,是人的生長過程中的本能運動動作,可以說不用教,人已經學會跪地支撐爬了。那為什么《課標》和教材中還會出現“爬”的內容呢?《課標》課程內容部分水平一在“二、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部分指出:學生將能夠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完成多種形式的爬的動作;“三、身體健康”的“全面發(fā)展體能與健身能力”部分的學習目標為“初步發(fā)展柔韌性、靈敏性、速度和力量的學習目標”。
跪撐爬是爬的最基本的動作,分析此教材時,首先,要分析爬的動作方向。“爬”的動作方向有俯撐爬(主要包含跪撐、匍匐)、側支撐爬(左撐、右撐)、仰撐爬;其次,要分析爬的學習目標。在教學中,是學習跪撐爬的技術動作,提高跪撐爬的水平,還是通過學習掌握多種形式的爬的動作,習得并提高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爬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學生的靈敏、協調和基本力量等體能。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具備教材的目標達成走向的分析能力。不同的目標達成走向,所采用的練習手段和方法是不一樣的。
針對“學習跪撐爬的技術動作,提高跪撐爬的水平”的目標達成走向,會更多地圍繞跪撐爬動作如何爬得更快、更協調去設計跪撐爬的教學活動。例如,讓學生按一定的節(jié)奏進行跪撐爬的個人練習、小組比賽等教學活動,達到提高跪撐爬的速度水平的目標。
針對“習得并提高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爬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體能”的目標達成走向,從與生活、游戲活動相結合為出發(fā)點,組織爬的教學活動,就要更多地設計跪撐爬、匍匐爬、左撐爬、右撐爬、仰撐爬等多種形式爬的游戲教學活動,習得并提高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爬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學生的靈敏、協調和基本力量等體能。例如:
練習1:游戲“找朋友”。在規(guī)定場地內,學生分別做跪撐爬、匍匐爬、左撐爬、右撐爬、仰撐爬,聽信號后迅速找到朋友(自己前后左右的伙伴,不分男女生),從1人到2人、3人、4人……找到朋友時完成腳對腳、手握手等動作。同時,要求每一次找的朋友不能是上一次的朋友,必須是新的朋友。例如:當聽到教師發(fā)出2人或3人的信號時,學生迅速找到1人或2人為伙伴,并完成腳尖對腳尖接觸或手握手的方式組成一個團隊,此時為第1次游戲結束;接著繼續(xù)進行第2次游戲,當教師再次發(fā)出2人或3人的信號時,此時組成的團隊成員不能是第1次游戲時團隊的成員,必須是新的伙伴組成新的團隊。游戲還可以進一步設計每一次身體接觸部位的要求,例如:第1次游戲時用腳尖接觸,第2次游戲時用手握手接觸,第3次游戲時用頭部前額接觸,第4次游戲時用背部接觸,第5次游戲時用臀部接觸……通過活動要求的不斷變化,發(fā)展學生的反應、判斷、決策能力。
練習2:2人攻防競賽活動。在規(guī)定場地的兩端各設置一個標志物(雪糕筒或標志碟等),學生2人1組,分別采用跪撐爬、匍匐爬、左撐爬、右撐爬、仰撐爬的動作,進行攻防競賽活動,誰先觸到對方的標志物為勝利。
通過上述游戲活動練習,讓學生習得并提高爬的能力,發(fā)展爬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靈敏、協調和基本力量等體能。
二、水平二教材“雙腳跳”的解讀與分析
在《課標》水平二“二、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技能和方法”部分的學習目標中提出:學生將能夠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完成雙腳連續(xù)向高和向遠跳躍的動作;“三、身體健康”的“全面發(fā)展體能與健身能力”部分的學習目標為“發(fā)展柔韌性、靈敏性、速度和力量”。
雙腳跳躍也是人的基本動作技能之一,分析此教材時,首先,要分析雙腳跳的動作方向;“雙腳跳”的動作方向有向前、向左、向右、向后、向上。其次,要分析雙腳跳的學習目標。
在教學中,是學習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提高立定跳遠的水平,還是通過學習掌握多種形式的雙腳跳的動作,習得并提高雙腳跳的能力,發(fā)展學生多向雙腳跳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柔韌性、靈敏性、速度和力量等體能。
針對“學習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提高立定跳遠的水平”的目標達成走向,會更多地圍繞立定雙腳跳動作如何跳得更遠去設計雙腳跳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學中強調開始的預擺動作、用力蹬地方法、身體騰起角度、落地方法等技術要領;練習方式上采用比一比誰跳得遠,或在地上畫上不同遠度的標志線,學生依據自身水平差異,選擇不同的標志線練習立定跳遠,進行分層教學;另外,模仿動物,如,青蛙跳,看誰跳得遠、落地輕巧等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只學會向遠跳的單向跳動作方法。
針對“習得并提高雙腳跳的能力,發(fā)展學生雙腳多向跳的動作技能,從中發(fā)展體能”的目標達成走向,就要更多地采用多向雙腳跳的游戲教學活動。游戲活動是指2人及以上在同一時間進行相互交流、合作一起完成同一練習內容的活動,而不是單人獨立完成的活動。例如:
練習1:雙腳向上跳。采用蹺蹺板的游戲練習方法:學生2人1組,學生A向上跳,在其落地的同時學生B緊接著向上跳,學生B落地時,學生A又緊接著向上跳,如此反復,比一比誰堅持的次數最多;以同樣的方式,可以組織3人、4人1組的練習,既提高練習的趣味性,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判斷能力、反應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行為習慣。
練習2:雙腳左右跳。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學生2人1組站在線的一側,身體側對直線,練習開始后,同時用雙腳跳向線的另一側,落地后迅速跳回,比一比誰成功完成的次數最多。要求:在跳的過程中,腳不能觸線。
練習3:雙腳前后跳。在地上畫一條直線,學生2人1組站在線的一側,身體正對直線,練習開始后,同時用雙腳跳向線的前方,落地后迅速向后跳回,比一比誰成功完成的次數最多。要求:在跳的過程中,腳不能觸線。
練習4:雙腳前后左右跳。在地上畫一個“十”字作為標志線,學生按前后左(右)右(左)跳的順序練習,要求每一次跳雙腳必須落在標志線上,否則計失誤??梢赃M行2人1組的比賽,比一比誰成功完成的次數最多。
練習5:雙腳連續(xù)向上跳4次。第1跳空中做左弓箭步,第2跳空中做右弓箭步,第3跳空中做雙腳向上抬動作,第4跳空中做后反弓身體動作,4跳為一組,比一比誰成功完成的組數最多??梢?人、3人、4人1組進行練習。
上述5種練習方法,可拓展為小組游戲活動。將學生分為A和B兩個小組,每個小組4人,練習時不同組的2個人結為伙伴關系進行練習(圖1~4)。分別組建不同的伙伴關系。不斷變換練習伙伴,4輪練習,與不同的4個人合作學習,提高適應能力。
在上述練習活動中,學生自然會快速用力起跳,并控制身體平衡協調地完成雙腳跳躍的動作,發(fā)展了雙腳多向跳躍的能力,為其他運動項目涉及雙腳跳躍的技術動作完成打下堅實的動作技能基礎,從而促進運動技能的發(fā)展提高。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要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動作技能,有效促進運動能力的提高。為此,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目標達成走向的教材解讀與分析能力,選擇合理的、針對性強的教學內容,設計更有趣味性的游戲化教學活動,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