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末的清晨,我都會去小區(qū)后面的一棵大榕樹下晨讀。經常能看到這個小男孩,幫他做環(huán)衛(wèi)工的母親打掃街道。打掃完了,母子倆還會一起歇一歇,說說話。溫情的畫面令人感動。
我問小男孩的母親:“你家孩子真懂事,是怎么教育的?”這位外地來的女環(huán)衛(wèi),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
這句眾所周知的俗語,沒有滿足我的好奇心——窮人的孩子中,有很多很懂事,也有很多不讓人省心。
當下的中國,有一個很可怕的現(xiàn)象——“全民富二代”?,F(xiàn)在,一些條件并不寬裕的家庭,擔心孩子被別人家孩子比下去,產生自卑心理,反而更加嬌慣、寵溺孩子。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過著一種極其享樂的生活。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象的。父母的“呵護”,對于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給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讓他親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國藩所說:“子侄除讀書外,教之掃屋、抹桌凳、收糞、鋤草,是極好之事,切不可以為有損架子而不為也?!?/p>
有父母擔心,當別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時,要求自己的孩子勤苦儉約,會不會讓孩子感到變得自卑、壓抑,影響健康快樂成長?
在生活的艱苦面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另一種是坦然面對,自立自強。父母的選擇與示范非常重要。
我認識一個母親,雖然家里很窮,但總是穿著干凈而陳舊的衣服,很早去撿瓶子,又很早回家給女兒做飯。她的臉上永遠洋溢著淡淡的知足和隨遇而安。而她的父親也是那么平和,哪怕每天回家汗流浹背乃至臉色通紅,依然平和得沒有一點脾氣,開開心心地和家人一起吃著粗茶淡飯。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種在困境中仍然充滿希望,在貧窮中依舊保持堅韌的意志品質。這樣的父母培養(yǎng)的孩子,即便生活在貧窮中,也不會養(yǎng)成寒酸、刻薄、拘謹?shù)牧暁?,相反還能直面現(xiàn)實,錘煉內心,進入曾國藩所說的“極耐得苦,故能艱難馳驅”的境界。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里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還依然熱愛生活?!边@是我們應有的生活觀和教育觀,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難,只要人活著,肯勤勞,就有轉機。
(青欖君/文,摘自《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