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林
家鄉(xiāng)的古廊橋——宏濟橋,在悠悠歲月的洗磨之中,仍保持著古典美人的那份恬靜和優(yōu)雅。宏濟橋是水鄉(xiāng)活躍的一縷情脈,她將水鄉(xiāng)的自然風韻表露無遺,給美麗古鎮(zhèn)增添了幾分柔情似水。
宏濟橋介于遂昌縣王村口鎮(zhèn)橋東、橋西兩村之間,古時是遂昌、浦城以及龍泉官道的必經(jīng)之路。據(jù)縣志記載,明代始建,初名濟川石橋,后幾經(jīng)修建更名,光緒初年改名為宏濟橋。民國12年(1923),橋被洪水沖毀,民國16年(1927)再修,仍命名為宏濟橋。宏濟橋長31米,寬5.4米,高9米,9根橋梁騰空過江,下由合抱粗的兩根苦櫧木交叉承托橋梁,橋上覆以瓦屋9間,引橋2間,歷經(jīng)近百年安然無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凝重、古樸,蔚為壯觀,集萬千風情于一身;它感性、多情,癡迷神往,宛如一位“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娉婷女子;它飄逸、典雅,造型別致,猶似一朵盛開在烏溪江上的建筑青蓮。
宏濟橋在家鄉(xiāng)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家鄉(xiāng)人對它有著深厚的感情。它是家鄉(xiāng)的象征,是家鄉(xiāng)人心中的驕傲。因為悠久不平凡的歷史,優(yōu)美的景觀和奇特的構造,宏濟橋成了烏溪江畫廊上一個名聲遠揚的景點。每年到王村口古鎮(zhèn)來觀賞宏濟橋的人數(shù)以萬計。
古時的王村口小鎮(zhèn),為經(jīng)濟要沖,是烏溪江上游的常年口岸,竹木柴炭的集運埠頭,閩浦通往衢州的要道。當時的宏濟橋兩邊駐滿商鋪,商鋪里擺滿琳瑯滿目的商品。山路漫漫,各地商賈翻山越嶺,涉水闖灘,迤邐而至。遂昌縣城至古鎮(zhèn)百里路程,此處正好讓商賈行人歇肩落擔。橋上的風雨長廊,歇過多少過往的客商,坐過多少趕考的秀才,見證過多少望眼欲穿的慈母,演繹過多少情侶執(zhí)手相看。這座不帶一絲富貴之氣,顯著古拙、厚重、靜穆風格的古樸廊橋,就靜臥兩溪交匯處,見證著集運埠頭的繁榮。
1935年8月是宏濟橋最風光最具意義的時刻,中國工農(nóng)紅軍挺進師在此橋上召開群眾大會,成立浙西南特區(qū)王村口蘇維埃政府。1936年6月,粟裕將軍率部再度進取王村口,一度喪失的游擊根據(jù)地,又得以恢復。中共浙西南特委在宏濟橋上召開群眾大會,特委書記許信焜主持大會,粟裕將軍在會上作抗日宣傳演講……于是家鄉(xiāng)的廊橋從此刻聲名鵲起。如今紅軍年代已漸漸遠去,但留給古鎮(zhèn)的紅色記憶,卻并未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F(xiàn)在宏濟橋作為旅游景點,供人觀賞游覽,向人們娓娓訴說著紅色古鎮(zhèn)王村口那段風云變幻的歷史。
每次回家鄉(xiāng)探親,總會有意無意來到宏濟橋上,站在窗口凝視烏溪江,看溪水從遠處而來,向遠處而去……是為探“百年歷史之文脈”,還是為尋“千年山水之古韻”?其實是40多年與廊橋朝夕相處的情緣,是在廊橋上經(jīng)歷許多故事的情懷!她是留在歲月深處的廊橋,留在鄉(xiāng)情深處的廊橋。清晨,當?shù)谝豢|陽光灑來,宏濟橋柔美的、多彩的線條就顯露出端莊的容姿。深紅色的橋身發(fā)著閃閃金紅的光,潺潺的溪水托著兩邊祥云,四根橋梁騰空過江,兩根苦櫧木頂天立地,那飛翔的點點白鷺和看似飛動的橋梁相互招手,河里有人在捉魚,女人們有節(jié)奏的槌衣聲在空中蕩漾,晨練的人們在河邊道上或快或慢地走著,談笑聲、問候聲彌漫在廊橋上空,幾分悠閑,幾分安詳,讓人感覺到家鄉(xiāng)廊橋總有那么一抹動人的風情。煙霧裊裊、樟桂帶露、柳絲扶風、碧波漣漪、鳥語花香,廊橋舒展在醉人的迷夢里……
踏著條石砌成的階梯,走進橋廊,品讀著古人對今人的問候,感嘆著石頭與木頭構成的壯觀身影,驚訝于橋匠在力學和美學上顯現(xiàn)的高超智慧。靜立風雨廊橋的窗口上,任烏溪江的流水潺潺入夢,我的耳畔仿佛聽到鞍馬的嘶鳴,聽見咿呀的轎聲,聽見挑夫的喘息,仿佛看見從宏濟橋中絡繹穿行的賈商挑夫、達官顯貴、紅軍將士……廊橋的故事很美,見證著人間的情緣,貫穿著歷史的交替。
40多年與宏濟橋的朝夕相處,許多往事在腦中揮之不去。家住王村口古鎮(zhèn)橋東街,每天要過廊橋到橋西上學。外婆在宏濟橋上有一個小攤位,更吸引著我,小時總是有事無事往橋上來,后來為陪伴年老的外婆,把作業(yè)也放在外婆的小攤位上做了。年輕時戀上同街的姑娘,她每天總要在橋下溪邊洗菜、洗衣,這個時候,我便在廊橋窗口,遠遠地望著她,她見了,也時不時抬頭沖我一笑,然后顧自洗衣,我心里甜甜的,總要待她洗完衣站起再沖我一笑,才慢慢離開,初戀便在廊橋上萌生。在外地工作多年,總也忘不了宏濟橋的影子。1975年調回家鄉(xiāng)工作,家已從古鎮(zhèn)橋東搬到橋西街了,每天又是過廊橋到單位上班,雖可騎車繞過廊橋,我還是堅持每天過廊橋步行上班,直到1997年調往縣城工作,離開家鄉(xiāng),離開宏濟橋。
宏濟橋上的鐘,鐘聲洪亮,全村莊都能聽到,洪亮的鐘聲是戰(zhàn)爭時期用以緊急召集群眾的信號,也是和平時期的火警,一旦發(fā)現(xiàn)失火,村民就來敲這口鐘,招呼大家去救火。王村口村民和鐘有很深的感情,在我的記憶中,好幾次就因為宏濟橋的警鐘報警,古鎮(zhèn)才躲過火災。
碧水青山綠樹間的宏濟橋,仿佛是夢里家園般親切,卻又似人間仙境般遙遠。輕輕的我走了,但是我會把我的夢留下,不管紛紜的世事如何變遷,我的夢都會來守這山水的舊約,聽一曲溪水的韻歌……
品味人生的辛酸與苦楚,淡看人世的悲歡與離合,縱然世道多荊棘,唯愿化身那不老的古樸廊橋,品評著這山間的清風與明月,回味故鄉(xiāng)的眷念和情懷。
回首家鄉(xiāng)廊橋,感受著這浪漫多情,富有靈氣的建筑,人來人往,兩岸居民進廊橋納涼、喝茶、拉家常,怡然自樂。宏濟橋已成為家鄉(xiāng)古鎮(zhèn)的文化遺產(chǎn),一處蘊含文化歷史的人文景觀。
宏濟橋,一座永遠美麗的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