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平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典出《荀子·大略》,闡述的是為官和為學之間的關系,讀書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為官者必須堅持學習以不負國家重托,倘若才學不勝而享厚俸,則無異于行騙盜竊。
我黨歷來重視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個個堪稱勤學楷模。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手不釋卷;周恩來親身躬行活到老、學到老。沒有廣泛涉獵、成為知識上的“雜家”,就難以成為工作上的“贏家”?,F(xiàn)實中,不少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在面臨改革發(fā)展的困難和矛盾時,總是比別人看得更遠、想得更深、悟得更透、理得更清、做得更好,就是因為他們養(yǎng)成了手不釋卷的良好習慣。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知識如蓄水,斷流則干。新時代日新月異,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不學則落伍,不進則退步。領導干部若不加強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就會出現(xiàn)“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的局面,就很難勝任領導工作。豈不知,空袋子立不住,長此以往是很危險的。
我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執(zhí)政黨,黨員干部首要的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切實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鉆細研、學深悟透。領導干部只有掌握了這個“看家本領”,才能“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才能迎難而上,知難而進。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學習時代,沒有“仕者必為學”的高追求,就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內(nèi)在規(guī)律、提高效率的新途徑、破解難題的好方法。
毛澤東同志歷來提倡既要讀前人和今人的“有字之書”,也要讀社會實踐這本“無字之書”。我們的事業(yè)越前進、越發(fā)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zhàn)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新情況就會越多,就需要我們在學習上時刻保持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沖鋒姿態(tài),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努力成為行家里手、崗位能手、得力幫手,做到“給一個平臺、能撐起一片天,給一個崗位、能干出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