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雅君
[摘 要] 奧爾夫教學法賦予了音樂教育全新的反傳統(tǒng)的觀念和方法,它嘗試以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使學習者在寓教于樂中更好地掌握音樂藝術技巧,從而達到音樂教育以人為本的目的。認真研究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且把此教學法運用到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教學中,可以促進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更好地發(fā)展。
[關 鍵 詞] 奧爾夫教學法;高職音樂教育;音樂教學;聲勢節(jié)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45-01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和訓練的教學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從音樂產生的本源出發(fā),即“訴諸感性,回歸人本”,學習者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中。奧爾夫認為,表達思想和情緒是人類的本能欲望,人們可以通過語言、歌唱、樂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情感,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不斷地啟發(fā)和提升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力,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推進音樂學習。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引入我國后,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fā)展,已經從主要面對兒童的音樂教學擴展到了中小學音樂課堂、成人教育、音樂治療、健康服務等各個領域。它提倡的原本性教學方式受到了音樂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和歡迎,這種理念也非常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所以,巧妙合理地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于高職院校音樂課堂教學中,對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教育理念
“原本”意為屬于基本元素的,適合于開端。作為一種原本性的音樂教育觀念,奧爾夫教學法表達的是:音樂教學應是與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人們必須親身積極參與其中的活動。原本的音樂是接近自然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它重視通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來增強音樂體驗、豐富音樂的感覺,強調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及發(fā)散性思維來激發(fā)學生的音樂潛能,它在強調我們教育的主體對象——學生。
二、奧爾夫教學法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與本科院校學生存在差異,音樂基礎薄弱,特別對工科類高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大。那么,要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采取一種合適的教學方式尤顯重要。而奧爾夫教學法的音樂課堂是簡單、快樂的,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中,在體驗音樂的過程中,慢慢掌握知識。所以,奧爾夫教學法無疑是一種非常適合高職學生的音樂教學法。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做。
(一)做到“三結合”,讓音樂課堂更加充滿創(chuàng)造性
1.結合動作。動作的教學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包括聲勢、身體各部位的動作,以及這些動作在時間、空間中的運動,配合游戲、集體舞等。其中,聲勢是用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fā)出聲響的一種手段,最基本的動作是跺腳、拍腿、拍手、捻指,這四個動作是人最自然基本的動作,不需要什么技術就可以進行節(jié)奏練習,可以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和感知節(jié)奏。教師編排節(jié)奏游戲,由學生共同用聲勢活動的身體節(jié)奏表現(xiàn)出來,讓原本抽象的音樂理論變得簡單易懂,這不僅讓學生體驗了音樂帶來的快樂與美妙,還讓他們了解了樂曲的體裁和風格特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2.結合樂器。以往的樂器教學都是“一對一”,而奧爾夫教學法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運用“奧爾夫樂器”進行簡單的合奏或重奏,不追求統(tǒng)一整齊,只追求美感、協(xié)調,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集體觀念,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進行創(chuàng)作,即興“編奏”出他們內心想表達的音樂。這樣的教學方式會大大地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也能聽到非常有創(chuàng)造性的、“屬于他們內心的聲音”。
3.結合語言。語言是人人都具備的能力,唱歌和說話在生理原理上有著很多的共性,如呼吸、吐字等,在學習聲樂作品時,朗誦相關的歌詞或文字,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記憶作品內容。
(二)“即興”創(chuàng)作,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音樂
“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作有創(chuàng)造性的“動”,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整個課堂,他們在歡快的游戲中接受著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在表演的進程中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于是便造就了學生學習音樂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狀態(tài)。此外,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后,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聲音、體態(tài)、樂器演奏)去即興創(chuàng)作,還可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記譜法等,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時,就會非常有成就感、自豪感,隨之可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三)注重本土音樂教育,讓民族音樂發(fā)揚光大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強調從本土文化出發(fā)。我國民族音樂博大精深,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本土文化要得到好的傳承,就必須在教學中重視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讓學生學習不同民族、民間音樂藝術特有的節(jié)奏、旋律和結構特征,并讓學生參與到民族音樂的理解和創(chuàng)作中。只有這樣才有助于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和民族音樂文化的繁榮昌盛。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給音樂學習者創(chuàng)造了獲得全面審美體驗的機會。學習者在輕松、愉悅學習音樂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創(chuàng)造力和審美力,增強了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這對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所以,合理將奧爾夫教學法運用到高職院校音樂教學中,對我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將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妲那.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曹理.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奧爾夫.學校音樂教育:回顧與展望[J].奧爾夫學院年刊,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