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
【摘要】隨著我國的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進入多元化發(fā)展階段,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在觀念更新、學科拓展、學科意識、創(chuàng)建體系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新趨勢是以哲學作為基礎,哲學詮釋學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進行了更具深度和廣度的探索和解釋。
【關鍵詞】音樂教育研究;哲學詮釋學;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在我國目前是一個年輕的學科,無論在高等學府的課堂上還是學術會議上,都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
一、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
音樂教育研究方法試圖將探索自然界的科學方法,以音樂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作為對象,解釋音樂教育現(xiàn)象。在我國經(jīng)過十幾年的發(fā)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一)經(jīng)驗總結法
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進行歸納總結,使之理論化和系統(tǒng)化,成為一種經(jīng)驗。
(二)思維方法
人們會通過思維能力,進行正確的思考和準確地表達。常用的思維方法包括演繹、類比、抽象概括等。分析、批判等方法常用于音樂教育中。
(三)文獻研究法
確定研究目標和課題,通過調(diào)查文獻獲取資料,從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問題。
(四)分析研究法
分解研究對象,把各個部分的不同情況加以區(qū)分,從而總結出整體的本質。
(五)個案研究
將研究對象中某一個特定對象作為目標,加以調(diào)查和分析,總結出其特點和規(guī)律。
(六)比較研究法
除以上幾種,還包括調(diào)查法、數(shù)量研究法、觀察法、實驗法等[1]。
目前,音樂教育研究方法重視各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踐,進入到多元化發(fā)展階段。而以哲學詮釋學為基礎的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為音樂教育研究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新的角度和渠道。
二、哲學詮釋學
詮釋學,簡單可以理解為詮釋的藝術。19世紀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哲學理論。哲學詮釋學認為理解有兩條主要原則。首先從整體中理解部分,然后從部分來就理解整體,經(jīng)過多次循環(huán),在具體和整體的語境下理解文本。最初的詮釋學從文本理解擴展到了人類研究的所有領域。哲學詮釋學語境中的音樂是一種理解的藝術,將任何理解活動都歸于“前理解”,理解不是主體的行為方式,而是這個主體存在的本身。哲學詮釋學試圖探究可以促成或者實現(xiàn)人類所有理解活動的條件,“前理解”。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詮釋學認為,研究者本身會帶著他的“前理解”參與到或者說介入到音樂教育的研究中。這種“前理解”可以是研究者本身所帶有的哲學基礎,如結構主義、實證主義、女權主義等,也可以是美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
在這個基礎上,音樂教育研究就進入多樣化領域中。
四、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詮釋學
(一)“前理解”在音樂教育研究的作用
音樂教育中會出現(xiàn)種種現(xiàn)象,而怎么去確定研究問題?從詮釋學的角度來理解,“前理解”會從同一個現(xiàn)象中引申出不同問題,從而對這些問題產(chǎn)生不同理解。如,一段古風音樂大為流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電子音樂愛好者會帶著偏見,不認同古風音樂。古風音樂作曲和制作人會感到十分高興,因為古風市場在擴展。社會學專家會分析古風音樂受歡迎的社會學因素??梢?,每個人的背景、教育、喜好不同,都可以引申出不同的問題。因此,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詮釋學,可以將音樂教育研究代入到多個角度、多層次方面。
(二)“語境論”對音樂教育研究的作用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詮釋學說明關于詮釋的主體性原則。即主體的參與決定了理解,并且受到主體差異性的影響。甚至,主體差異性決定了理解。那么,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者必須遵從這一點。既然主體的參與決定了理解,那么同一個對象面對不同的解釋者就會有不同的解釋。如音樂教育中研究一組吹長笛的學生,學生演奏水平參差不齊。研究者在觀看學生演奏的時候,“主體性”會參與對研究結果的理解中。即研究者本身的性格、教育、音樂水平等主觀因素會介入到研究對象的狀態(tài),因此會帶出多種問題。如學生的演奏水平是否受教師水平高低影響?學生本身是否喜愛這種樂器?
總之,人們對音樂的理解、判斷甚至喜好都是十分復雜的,音樂帶給人的感受是模糊不定的。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用不同的方法、依據(jù)不同的哲學接觸音樂,需要汲取有用的觀點來研究音樂。音樂教育研究方法的哲學詮釋學認為教育者或者觀察者的“前理解”和“主體性”會參與到音樂教育中,影響甚至干預音樂教育的結論。目前的音樂教育研究方法并不是單一的,而是趨向于多種學科相結合,哲學解釋學給音樂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發(fā)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張然.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