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紅
[摘 要] 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應不斷深化,把“義工制度”引入職業(yè)學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可能會收到多重實效,真正起到讓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服務社會的作用。
[關 鍵 詞] 職業(yè)學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義工制度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172-01
要使當代職業(yè)學校中的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不僅要求他們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深化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既是學校對學生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加強大學生職業(yè)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更是為國家、為民族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的需要。
一、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實行“義工制度”的作用
筆者從教多年,深深認識到,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把“義工制度”引入,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實效,能真正地讓學生關心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一)在職業(yè)教育中實行義工制度要求每一名學生有服務于社會不求回報的理念
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義工制度是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機會,同時又是社會賦予大學生的一種義務。
(二)在職業(yè)教育中實行義工制度可以增強學生的服務意識與思想品質
當前,職業(yè)院校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未有為他人服務的理念。如果發(fā)動我們學醫(yī)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學生去與絕癥患者談心,一定會收到多重效果。如會提高學生立志攻克絕癥的欲望,全使學生珍惜生命,會讓學生學到不少護理知識,會讓學生真心地了解人,會擴大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會向患者體現我們社會的溫暖等。義工制度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到學雷鋒、做好事的行為潤物細無聲,而不是雷聲大雨點小。荊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學院的學生從1987年本人當輔導員的時候起,就到江陵社會福利院為孤寡老人服務,二十幾年來從沒有間斷,已經成了機電學院的一個傳統(tǒng)。
(三)義工制度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快樂與興趣,從而增長了求知的理念
書到用時方恨少,學生在深入社會實踐之后才深深地體驗知識的重要性,一些比較自信的學生可以在實踐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則可以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信心。機電系就有一名學生在家里度假時,被親友拉去排除電動機的故障,該學生到現場后急得滿頭大汗,經過一番曲折后最后終于排除故障,并得到親友的稱贊。通過這件事,這名學生感到了壓力,也有了學習的動力,對電機的學習興趣大增,現在他已成為某技工學校的王牌老師和機電方面的專家了。
二、義工制度在高校學生實踐活動中的推廣
(一)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層,領導觀念要前衛(wèi),狠抓落實
管理層要看到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特殊性,要把深化改革放在首位,讓“義工制度”納入學生的教學與考核的管理上。雖然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得到了學校的認可與重視,但如何重視、如何改革,這不能一刀切,也不能走老模式。只有把“義工制度”引入學生的社會實踐中來,才能對傳統(tǒng)的實踐進行改革,才能在實踐中感受到學生的進步與變化,才能給學生發(fā)揮的空間。對“義工制度”的引入要有包容之心,要進行研究與認證。不要被改革前的小困難所嚇倒,也不要因為它的復雜與麻煩而退卻,要為老師、為學生樹大旗、敲大鼓。如果我們的領導轉變了觀念,推行義工制度的話,就可以使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制度化、經?;?,就會使原來存在的一些問題迎刃而解。
(二)合情合理科學地安排,讓“義工制度”有充裕的時間實踐
教育部規(guī)定:“高等學校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利用假期課外時間參加兩次社會實踐活動,其中文科生總計不少于45天,理工農醫(yī)科不少于30天,??茖W生不少于20天,研究生也要參加一定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卑凑战逃康囊?,學??梢猿浞掷霉?jié)假日或者周末,或者寒暑假,給學生提供充裕的崗位與時間,讓學生主動融入義工之中。
(三)全面調動學生與老師的積極性,讓“義工制度”融入學生與老師的實踐中去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能否真正讓“義工制度”指導學生,還得看老師的工夫,老師必須有職業(yè)操守、職業(yè)責任、職業(yè)素養(yǎng),要對待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學生從事“義工”尤其是在頭幾次,單獨進行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必須在他人的鼓勵、指導和支持之下進行,這樣才能克服學生從事義工的畏難情緒,使義工能正常進行下去,制度化、經?;?/p>
職業(yè)學校中大學生實行“義工制度”既適應了當前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需要,又適合市場經濟內在需求。“義工制度”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做好事、做實事,了解社會、認識社會、關心社會,要與社會同進步、共呼吸。學校要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貫徹到底,實實在在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收到實效,并不斷在實踐中對它進行創(chuàng)新、完善,使之成為學校傳經送寶、引領下一級學生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吳霏.教育應有的和諧理念[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2]陳小瓊,崔小璐.高校困難生受助義工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