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霖 朱志鑫 祁玉蘭
[摘 ? ? ? ? ? 要] ?工學結合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發(fā)展方向之一,引領了一場新的教育理念的重大變革。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讓工學結合模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適用性,在這種環(huán)境下,怎樣使高職數學教學與工學結合模式相適應,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手段,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深入分析當前高職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zhàn),并提出與之相應的教學改革路徑,以期促進我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 ? ?鍵 ? 詞] ?工學結合;高職數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26-0040-01
當前,為了適應高職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需要,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采取工學結合這種人才培養(yǎng)模式,把理論學習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旨在培養(yǎng)更多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理論學習課程的相對壓縮,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
一、目前高職數學教學面臨的困難
隨著人們教育意識的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學校注意到學生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同時,許多學校也對其專業(yè)課程作出了相應的調整和優(yōu)化,然而這種課程調整手段并未觸及教學改革的核心,或者說許多高職院校尚未找到阻礙教學工作進一步發(fā)展的癥結所在,不能很好地平衡教與學的關系。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更偏重于一些理論性知識點的講授與教學,對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師生在知識的傳送與接收環(huán)節(jié),缺少必要的互動與交流,造成課堂趣味性的缺失。與此同時,學生在積累了一定程度的理論知識后,并沒有一個適合的平臺來進行理論實踐,缺少對理論知識深化與拓寬的環(huán)節(jié),學習預期效果難以實現。除此之外,由于人們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根深蒂固,高職院校在社會中的地位普遍不高,許多家長對高職院校存在偏見心理,認為那是差生的“收容所”,其實不然。在這種思想的長期主導之下,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往往得不到保證,高職院校普遍存在數學教學難題,這樣看來是有跡可循的。
由以上內容我們不難看出,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數學教學難題有三:一是教學模式有待完善,缺少必要的理論實踐環(huán)節(jié);二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重要性認識不足,缺少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三是學生數學基礎普遍不高,教學的順利展開相對困難。由此,高職院校必須積極探尋改革之路,把新的教學思想融入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最終落實與完成。
二、工學結合培養(yǎng)模式下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職數學教學的方法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重要性的認識
數學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生活被一分為二,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著實踐經驗的積累,這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檢測的機會,學生可以在實踐中了解自己的盲點與不足之處,針對自身理論知識短板進行強化。為此,高職數學教師必須要注意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重要性的認知,激發(fā)學生學習自覺性,幫助學生成才。
(二)重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元化教學
學習理論知識的最終目標在于學以致用。雖然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有了更多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機會,但這種直接經驗的積累畢竟有限,為此,教師在講授課堂理論的過程中應適當滲透一些案例分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間接經驗積累機會,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呈現高職數學的實用性,增強學生對理論實踐的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起發(fā)達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各種實用軟件工具,增強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
(三)樹立正確成才觀,培養(yǎng)多樣化人才
與普通高校不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為明確,旨在向社會輸出各種實用型人才。為此,我們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采取多樣化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習的引導性過程,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性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考慮到人才的差異性特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選擇,為繼續(xù)學習深造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幫助。
(四)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高職教育是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具有針對性的職業(yè)教育。相對傳統(tǒng)的文化理論知識來說,高職院校的教學更偏重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由此,作為一個系統(tǒng)而龐雜的學科,數學在很多時候會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針對這一情況,高職院校必須從實際出發(f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需要來適當調節(jié)數學教學內容,以此來減少學生不必要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去進行理論實踐,積累崗位經驗。
(五)建立健全的考查評價體系
在傳統(tǒng)的考察評價體系中,期末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這種教學考查評價方式是不科學的,分數并不能切實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動態(tài)學習情況。為此,建立健全考查評價體系勢在必行。高職院??梢曰麨榱悖哑谀┑木C合性考核融入日常教學過程當中來,按照一定的比例換算,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動態(tài)檢驗,幫助學生在學習反饋中汲取營養(yǎng),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是以職業(yè)為導向的具有針對性的職業(yè)教育,其目的在于向社會輸出更多的技術型、實用型人才。而為了適應企業(yè)人才發(fā)展計劃的需要,高職院校必須不斷調整人才培養(yǎng)結構,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工學結合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之路,進一步平衡好學生理論性知識學習和實踐經驗積累之間的關系,促進人才的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溫九祥.“工學結合”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4).
[2]徐澤娟.“工學結合”培養(yǎng)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探析[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