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輝 李麗
[摘 要] 在知識更新速度驚人的當代社會,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高效地進行知識的傳授,一直困擾著教育一線的任課教師,通過對國內外教學方法進行研究,結合英語翻譯實踐教學,論述講理式教學方法的概念、歷史淵源、應用步驟等,深入剖析講理式教學法在英語翻譯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讓講理式教學法真正起到“開智明理”的作用。
[關 鍵 詞] 講理式教學法;英語;翻譯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2-0146-01
一、講理式教學法的概念
在教育界一直以來就有教無定法,學無定法,貴在得法的教育理念。在知識更新速度驚人的情況下,運用怎樣的教學法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教學的過程也是向學生講理的過程?!爸v”顧名思義:說、談,把事情和道理說出來。“理”:物質本身的紋路、層次、客觀事物;事物的規(guī)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根據(jù)等。講理:將事物本質的內在規(guī)律和做人做事的標準原則說出來,讓人折服,以理服人。
因此,講理式教學法即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揭示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和總結解決問題的辦法來使學生掌握,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如,“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二、講理式教學法的國內外歷史淵源
《論語》的“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這里的“一”指的是普遍適用的、解釋力強的道理(規(guī)律和原理),只有講清了“理”,學生把握了“理”,才能夠舉一反三、聞一知十。因此,這里就強調教學中的“講理”的重要性。
杜威倡導的“做中學”“設計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體會出蘊涵在外部知識中的道理。這也是對講理式教學法中“理”的重視,講理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學生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老師想要講的“理”,故講理式教學法應運而生。
三、講理式教學法在英語翻譯實踐中的應用及步驟
首先,“教師聞道在先,知其所以然,明其理”是應用講理式教學法的前提。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流動的河或者是浩瀚的海洋。目前,教學中存在“照本宣科”“填鴨式”“灌輸式”等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不懂“理”,不知“理”,或者是沒有教學方法,即便是掌握了一定的教學方法,卻不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其實歸根到底,沒有讓學生明白你講的“理”,沒有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知識,而是讓其陷入死記硬背、生搬硬套、題海戰(zhàn)術的惡性循環(huán)中,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
其次,“教師知識淵博,想象力豐富,能活化知識,培植學生探索求知欲望”是應用講理式教學法的必要條件。教師把知識的“理”揭開,理清知識點的來龍去脈,找到學生新知識的生長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共鳴的過程。
再者,講理式教學法中的“理”是廣義的,不但指事物內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形成的原因,還包括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師不但幫助學生掌握并內化事物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特征,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授人以漁”。如英語翻譯實踐課中,將班級小組化,課程任務化,任課教師在擔任本門課程之前,吃透所有重點,把握好在什么時間、什么課堂氣氛的情況下,拋出要解決的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在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中掌握所學的“理”,即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好“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原則。
在授課前,量化出所涉及的知識重點、難點,找出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并體現(xiàn)在導學案中,讓學生去預熱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就能與教師在一個頻道上,產生心靈的共鳴,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愉悅!比如,翻譯“十九大”報告中提到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狈g這個句子我們就可以利用遷移的辦法,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在于“‘十九大報告之前我們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the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s between the ever-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people and the backward social production”. 這個句子的翻譯規(guī)律在于,首先分析句子結構,找到恰當?shù)脑~組。如,“Between ... and”“ever-growing”“need”“contradiction”,掌握了這幾個基本點就可以輕松地翻譯出這個句子,同時進行類似結構的句子的翻譯(舉一反三、聞一知十的過程)。如,“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Now we face the contradiction is between the peoples ever-growing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and the unbalance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最后,“講理式教學法”是為了讓學生能同意你講的“理”,教師必須有以事實真相為依據(jù)的判斷和觀點,同時能夠結合講故事、舉例子、吟詩作對、旁征博引、反問排比、比較對比、實驗嘗試等各種方式,進行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的輸出。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就像自己在表演自己導演的劇本,因此必須有充沛的情感和明確的立場,才有講理的沖動。這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發(fā)音準確、措辭精當、條理清晰、情真意切、生動有趣、富有激情等。講理式教學法也是表達學科情感的一種方式,沒有這個情感,也講不好“理”,也就無法更好地駕馭“講理式教學法”。
總之,“講理式教學法”的運用是教學的一個境界,不是簡單的說教,是需要靈活掌握多種教學原則,游刃有余地駕馭每一堂課,達到開智明理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叢立新.講授法的合理與合法[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