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的唱法,既有差異,又有共同之處,對這些異同進行研究,是促進音樂文化國際化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京劇唱腔;歌劇美聲唱法;發(fā)聲方式;呼吸方式;歌唱共鳴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越來越密切,音樂文化的交流也愈來愈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將從發(fā)聲方式、呼吸方式以及歌唱共鳴方式三個維度分析京劇唱腔和歌劇美聲唱法的異同。
一、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唱法發(fā)聲方式上的異同
發(fā)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音樂的派別,由于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特別是音樂文化上的差異,使京劇和歌劇在發(fā)聲方式上有所不同。
受民族特色的影響,包括民族音樂和影響,京劇在發(fā)聲方式上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一般而言,京劇的發(fā)聲方式有三種,真聲唱法、假聲唱法以及高低音真假聲結合唱法。真聲唱法是京劇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發(fā)聲方式,它能夠讓人的聲音更加雄厚、音量更大,但真聲唱法的音域不夠寬,高音很難唱上去,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假聲唱法是京劇中的俊男子常用的一種發(fā)聲方式,但假聲存在著過于尖銳、不夠放松的缺點;而高低音真假聲結合唱法有機地結合了真聲唱法和假聲唱法,因而優(yōu)點更加突出,不僅拓寬了表演者的音域,也提高了歌唱者的歌唱能力。
在歌劇美聲唱法中,較少出現(xiàn)純真聲唱法或純假聲唱法,大多都是真假聲結合唱法,但與京劇的高低音真假聲結合唱法有一定的區(qū)別。歌劇美聲唱法強調(diào)有機地融合真聲和假聲,追求兩種不同的嗓音狀態(tài)達到和諧統(tǒng)一,在互相切換時不讓人聽出轉變的痕跡,歌劇美聲唱法追求的是一種自然之美。所以,外行人在欣賞歌劇美聲時,往往聽不出真假聲的區(qū)別,但是又能感覺歌劇美聲的發(fā)聲不是一種單一的唱法,十分奇妙。而京劇唱腔在運用高低音真假聲結合唱法時,常??桃馔癸@出二者的差異,增加這兩種嗓音狀態(tài)的沖突感,使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給聽眾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唱法呼吸方式的異同
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唱法在呼吸方式上也存在著異同。京劇唱腔的呼吸方式受我國民間傳統(tǒng)音樂形式的呼吸方式的影響,講究以“吟唱”為基礎,追求氣息與文字和感情的有機結合。用“吟唱”這種方式歌唱時,首先要將氣息壓在下丹田中,口腔軟腭向上抬高,聲音從后腦集中傳到前額,且在整個歌唱的過程中,必須保持氣息在上中下丹田中能夠連貫成一條直接,保證聲音的流暢?!耙鞒钡暮粑绞剿宫F(xiàn)的聲音,十分悠長、圓潤、流暢且有感情。另外,這種呼吸方式也幫助表演者在吐字上能夠保持清晰。
歌劇美聲唱法與京劇唱腔一樣,同樣注重呼吸對歌唱的影響,注重自然呼吸基礎上的美好歌聲。但美聲唱法的呼吸方式與京劇唱腔仍然有較大的區(qū)別,注重借助腰部的力量,吸氣時幾乎由整個肺部支撐,聲門下的氣息必須保持平穩(wěn)不變,因此,歌唱者必須對自己的氣息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樣所發(fā)出的聲音鏗鏘有力、圓暢又和諧。
也就是說,京劇唱腔和歌劇美聲唱法都注重呼吸對歌唱的重要影響,強調(diào)呼吸訓練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呼吸方法上有一定的區(qū)別,京劇注重用“吟唱”的方法進行呼吸,而歌劇美聲則主張腰部和肺部的共同用力來制造豪放有力的聲音。
三、京劇唱腔與歌劇美聲唱法歌唱共鳴的異同
歌唱共鳴是歌唱的重要唱法和技巧,與歌唱者的音色和音量大小等有著直接的關系,而京劇唱腔和歌劇美聲唱法在歌唱共鳴上也有較為明顯的異同。
京劇唱腔中的歌唱共鳴分為胸腔共鳴、口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頭腔共鳴等幾種類型,所發(fā)出的聲音大多比較圓潤有力,給人吞山河的強大氣勢。
而歌劇美聲唱法中的歌唱共鳴與京劇唱腔的不同,注重運用整體共鳴的力量,追求共鳴的整體性。因此,歌劇美聲唱法一般是最大化地打開口腔的方式來拓寬共鳴的區(qū)域,歌唱者必須能夠靈活地易懂自己的軟腭。當然,歌劇美聲唱法也有最主要的一種共鳴方式,那便是咽腔共鳴,只是它并不只追求咽腔共鳴,而是在追求整體共鳴的基礎上對咽腔共鳴更加關注。這樣的共鳴方式下發(fā)出的聲音,相對于京劇的聲音更加柔美。
總之,京劇唱腔和歌劇美聲唱法在發(fā)聲方式、呼吸方式和歌唱共鳴方法上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這種差異是不同的民族音樂背景造成的。我們既應該尊重這種差異,又要學會借鑒其中優(yōu)秀的部分,學會以包容的目光看待不同的音樂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海燕.中國京劇與西方歌劇的比較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3.
作者簡介:張晶(1980—),女,遼寧新民市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