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即興彈唱是根據(jù)教學需要自配伴奏且滿足邊彈邊唱教學目標的教學技能,也是學前教育提升幼師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歌唱、律動、舞蹈、音樂、節(jié)奏等都需要融入彈唱教學,雖然篇幅短小、節(jié)奏不復雜,但卻需要幼師能夠快速、熟練地掌握即興彈唱的技巧。為此,立足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實際,就兒童歌曲即興彈唱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和路徑展開探析和梳理,幫助學生提升即興彈奏和歌唱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即興彈唱;兒童歌曲;培養(yǎng)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方案,對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進行了強調,兒童歌曲即興彈唱能力也被列為重要的基本技能。即興彈唱不僅要能夠快速自配伴奏,還要滿足邊彈邊唱,兼顧音樂活動需求,凸顯學前教育特色。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yè),重視幼師即興彈唱能力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迫切。結合我校學前教育幼師實際,就如何融入即興彈唱課程,拓寬幼師即興彈唱能力培養(yǎng)路徑,提出幾點建議。
一、確立即興彈唱課程教學,強化幼師音樂素質教育
對于學前教育大部分幼師而言,其音樂基礎相對薄弱,要培養(yǎng)幼師的即興彈唱能力,就需要確立兒童歌曲即興彈唱教學目標。幼教師資是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力軍,音樂課程教學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重要課程,教師要立足學前兒童歌曲音樂實際,突出幼師即興彈唱教學特色,調整教學思路,貼近幼師需求,強化幼師音樂素養(yǎng)提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孩子們年齡小,對樂曲篇章的理解有限,多以節(jié)奏輕快、旋律優(yōu)美的兒童歌曲為主。學前教育兒童歌曲即興彈唱教學,就是要從兒童音樂的彈唱與表演中啟發(fā)幼兒的思維、智力。所以,在學前專業(yè),兒童歌曲即興彈唱課程要圍繞幼兒園音樂活動確立內容。如和聲教學以正、副三和弦為主,變和弦等不能作為重點;伴奏織體的編配易簡練;曲目選擇難易程度要適中。對于八度、和弦、加花、華彩等伴奏手法要適當滲透,不能超過幼師的認知實際,否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多途徑拓展幼師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yǎng)
即興彈唱教學具有綜合性,要融入知識與技能,需要學生能夠在鍵盤上進行彈奏,還要能夠從聲樂上歌唱表達。由此在進行即興彈唱訓練時,除了伴奏和弦、思考伴奏音型等基本練習外,還要增加即興伴奏的彈配知識和技能,開展針對性的即興彈唱訓練。
(一)強調鋼琴彈奏中手指支撐力的訓練
鋼琴彈奏中有非連奏、連奏、斷奏三種基本模式,學前專業(yè)在引導學生進行鋼琴演奏訓練時,要注重基本功培養(yǎng),不能彈奏過于復雜的曲目,而是要強調演奏質量。怎樣提升鋼琴彈奏質量,手指技巧是基礎,特別是手指支撐力訓練,要給予長期的訓練和養(yǎng)成。手指獨立支撐是手指從指尖到指根,以適當?shù)募∪饩o張組織手指各個關節(jié),使其能夠承受臂膀的重量,分散到手指彈奏過程中。細化來講,對于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其支撐重點為第一和第三關節(jié);拇指的支撐點是掌腕關節(jié)。在平時的訓練中,要引導學生體會第一、第三關節(jié)、掌腕關節(jié)的承重力。有學生在彈奏時,對和聲、伴奏織體有不錯的把握,可是手指的支撐力往往不堅固,導致伴奏聲音不暢快,含糊不清。所以,在學前教育即興彈唱的鋼琴彈奏教學中,要注重手指支撐力訓練,將之列入訓練重點,促進學生把握好彈奏基本功。
(二)強調右手旋律的訓練與配合
在學前教育專業(yè)即興伴奏教學中,往往采用視唱,安排和聲,選配音型,編寫前、間、尾奏,并進行試聽改動。在最初彈奏旋律時,學生多存在不流暢問題。即興伴奏首先要強調彈奏旋律的和諧流暢,特別是在兒童歌曲配彈時,更應該突出旋律特色。因此,在即興彈唱訓練時,還要關注學生旋律的訓練。通常,右手旋律的連貫性,除了良好的觸鍵感外,還要把握指法,如一些跨指、轉指訓練,要多思考,再練習,逐步提升右手指法能力。旋律的彈奏還與速度有關,在平時訓練時,在視唱歌曲后,可以慢速進行彈奏訓練,增強手指的觸鍵感、把握對歌曲的節(jié)奏感,然后再適當加快旋律的訓練,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符的組合變化,漸進增強即興彈奏的信心。在幼兒園兒童歌曲教學中,常常遇到孩子歌唱的音高不合適,較為頻繁的是上下半個音或一個音的移調??梢?,對旋律進行移調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平時訓練中,先讓學生熟悉各個調的自然音列位置,突出學生對鍵盤的音調思維;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左手伴奏的移調訓練,夯實學生即興彈唱演奏能力。
三、強調學前專業(yè)學生歌唱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
在幼師教學中兒童歌曲即興彈唱要強調歌唱特色,要展現(xiàn)即興彈唱教學魅力時,要激發(fā)幼師傾聽音樂、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將對音樂的理解融入到歌唱中。兒童歌曲即興彈唱包括“彈”與“唱”。前面講述了關于“彈”的技巧訓練方法,接下來要強調“唱”的方法訓練,還要注重邊彈邊唱時的教學示范,引領孩子們關注“老師唱了什么”。所以說,即興彈唱技能的培養(yǎng)難點在于“彈”,重點在于“唱”。
(一)注重發(fā)聲訓練,引導學生科學發(fā)聲
把歌唱好,最基本的是訓練發(fā)聲。如何發(fā)聲?需要兼顧呼吸訓練、口腔共鳴、真假聲混合等腔體的靈活運用。另外,吐字要清晰、準確。發(fā)聲的第一步就是呼吸。怎樣呼吸才能唱好歌,對于兒童歌曲而言,最科學的呼吸方式是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吸氣時,胸腔兩肋要打開,讓更多的氣流進入肺部;發(fā)聲時,口腔要自然打開,要找準咽喉腔,并利用腰腹部調控氣流。很多學前專業(yè)女生在歌唱時會使用真假聲混合方式,從發(fā)聲機理來看,假聲是有意識控制聲帶,使其聲帶邊緣發(fā)生振動而發(fā)聲。如在降b調,女生可以輕聲歌唱即可發(fā)出假聲。對于真假聲的混合訓練,也應該作為訓練重點,指導學生訓練氣息,增強對韌帶的調控能力。如在低音區(qū),利用聲帶整體振動發(fā)出真聲,中低聲區(qū),交替發(fā)聲練習真假聲混合,逐步做到聲音不白不虛,音色統(tǒng)一。另外,對于口腔、胸腔共鳴腔體的訓練,也應該給予重視。在高聲區(qū),讓學生掌握頭腔共鳴的方法;同時,要嘗試從唇、舌、齒、牙、喉等部位的配合中發(fā)出圓潤的聲音,吐字也要準確、清晰,表達出歌唱的良好情緒。
(二)注重頭聲練習,掌握合唱教學方法
在兒童歌曲彈唱教學實踐中,兒童的聲音清脆、甜美、稚嫩,但其聲帶發(fā)育不完全,在平時的歌唱教學時,要注重“頭聲”訓練,這也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幼師所應掌握的基本發(fā)聲方法。對于“頭聲”練習,就是頭腔共鳴訓練。頭腔共鳴需要從口腔與鼻腔的共鳴入手,把握正確的呼吸方法,找準發(fā)聲點,促進頭腔共鳴的配合。在兒童的音域分析中,童聲位于C1-C2,兒童歌曲多在這一音域范圍內,該段音域是最易發(fā)出真聲的音域。不過,該段真聲訓練如果過多,會影響聲帶,造成損傷。如一些兒童在歌唱訓練中因大喊大叫會出現(xiàn)嗓音嘶啞,還有一些幼師在歌唱教學中出現(xiàn)聲帶息肉等問題。所以,在頭聲訓練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頭聲發(fā)音方法,了解頭腔共鳴特點。如可以從C2開始的下行級進三音一組或五音一組的音階訓練;用閉口音U、i進行母音訓練;還可以引入童聲合唱曲目,如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圣馬可童聲合唱團的作品,讓學生感受頭聲訓練。
四、結語
兒童歌曲即興彈唱教學融入了視唱、樂理、和聲、鋼琴伴奏、聲樂演唱等諸多音樂要素,更展現(xiàn)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特色。教師在引導幼師提升即興彈唱能力時,還要兼顧音樂教學規(guī)律、學習規(guī)律和音樂原理、兒童心理學等知識,突出兒童音樂即興彈唱的音樂特點,促進幼師能夠從音樂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和聲、歌唱等方面快速靈活地掌握相應方法,做一位優(yōu)秀的、稱職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賀滿彬.幼兒歌曲即興彈唱課程改革的思路及對策[J].黃河之聲,2016(08):24.
[2]駱韻.鋼琴即興伴奏和歌曲彈唱教學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中應用的思考[J].兒童發(fā)展研究,2017(04):70-72.
作者簡介:盧靜,女,江門幼兒師范學校幼師鋼琴教育,畢業(yè)于韶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