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從人工智能誕生以來,人們就開始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包括中小學教育在內的各類教學領域。近年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速度在不斷加快,人工智能也取得了十分明顯的進步。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發(fā)展中階段,因此整體教育水平相較于發(fā)達國家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如何將人工智能更好地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利用此項先進科學技術來推動我國的教育改革,這是目前需要積極思考的一項重要問題。
關鍵詞:人工智能;未來教育;措施;意義
1 人工智能的內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計算機科學領域一個極富挑戰(zhàn)性的分支,應用該技術的目的就是讓計算機這臺機器能象人一樣思考。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更多的是結合某一具體的(如專家系統(tǒng)、機器學習、模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領域。自從人工智能誕生以來,人們就開始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包括中小學教育在內的各類教學領域。近年這種應用獲得了井噴式的發(fā)展。
2 教育的影響
(1)升教學的交互性
應用智能代理與智能教學系統(tǒng),賦予教育體系以個性化和交互性特點,能夠更高效率地完成教學任務。簡單一些解釋,智能代理技術就是由多種技術所構成的應用型集合體,通過科學利用這些技術來自動化完成由用戶所委托的各項任務。其本身所具備的學習功能十分強大,能夠主動且高效率地在網絡資源中將用戶所需要的信息資源收集起來,從而大大提升關鍵字匹配的精準度,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當中,由于知識的篩選和收集效率有所提升,因此學習的交互性也會隨之增強,學生也就有更多的時間來開展自主探究活動。
學生在學習時留下了很多蹤跡,比如做練習題、測驗的情況,歷年的學習成績,聽課時的表情,平時的興趣愛好,以及家庭和朋友圈的環(huán)境。所有這些數據加在一起,可顯示出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情況都是有其特殊性的。而現在的教學系統(tǒng)只能對全班學生進行同樣進程與內容的教育,一個班進行進度劃一的學習,學生一旦掉隊就很難跟上?,F在很多商業(yè)領域的技術。
(2)提升教學效率
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當中,會讓教學質量出現明顯的提高。由于人的智能水平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多時候并不能夠用語言來完全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人工智能主要研究的則是如何運用機器來模擬人的智能,而通過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體系中,就可以利用計算機與多媒體技術來將圖文并茂的信息數據更好地展示出來??缑襟w智能將會在學習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人的思維與感知緊密聯系在一起。人們在讀書時讀到“蘋果”,腦子里就會出現蘋果的形象、味道、咬下去的聲音等,這是人類在形成“蘋果”的文字概念時整合進去的形象信息。這也說明人們頭腦中的概念是由文字、視覺信息、聽覺信息、味覺信息、觸覺信息等綜合在一起,即跨媒體而形成的。
(3)建智能學習環(huán)境,為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供有效支撐
實施智能教育需要技術賦能的智能環(huán)境?!?.0 計劃》提出“探索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huán)境建設”,為教育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供了有效支撐。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VR/AR 等技術,可以重新設計、呈現全新的學習空間與環(huán)境,改變師生傳統(tǒng)的交互方式與學習評價方式。利用智能化技術,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效能,為學生更好增知增智、為教師更好地教學提供服務。通過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huán)境,提供精準推送的教育服務,實現日常教育和終身教育定制化。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分別從宏觀環(huán)境和微觀環(huán)境兩個層面,全面推進智能教育環(huán)境建設的實施。通過開發(fā)基于大數據智能的在線學習教育平臺,利用教育數據挖掘、學習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來分析教與學過程中產生的大數據,理解和優(yōu)化學習及學習情境;通過開發(fā)智能教育助理,建立智能、快速和全面的教育分析系統(tǒng),研發(fā)智能導師、教育機器人、學習伙伴等,輔助個性化教與學。
3 智能對未來教師的要求
在學校開展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教師來做。經過多年的努力,廣大中小學教師已經具備或擁有了初步的人工智能教育技術和手段,這為順利開展人工智能教育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是,廣大教師對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系統(tǒng)等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模型方法、核心器件、高端設備和基礎軟件等方面的知識能了解和懂得多少呢?
(1)開展師范生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
手段的教育培養(yǎng)。師范院校要充分利用智能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師范生專業(yè)課程也要作一定程度的改革,及時去掉一些不適應未來時代需要的技術課程,重新設置新一代人工智能課程。要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學習與創(chuàng)造,深刻領悟人工智能對未來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重要性,為適應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打下堅實的師資人才基礎。
(2)開設中小學教師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培訓課程。
所有教師都要教書育人、立德樹人。要幫助個別教師糾正只教書不育人的片面錯誤觀念。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不是顛覆教書育人的模式,更不是教師只教書不育人,恰恰相反,它更需要教師既教書又育人。教師只教書不育人會給教師職業(yè)帶來風險。未來的機器人教師有可能替代部分教師教書的工作,但育人工作是任何先進技術都不能替代的。教書育人、立德樹人是教師職業(yè)神圣與莊嚴之所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性轉化,十分有利于培育和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同時也更有利于廣大中小學教師深入開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學。
參考文獻
[1]胡繼禮,殷云霞.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12:1667
[2]王林.人才短缺成人工智能發(fā)展最大短板[N].中國青年報,2017.11(10).
[3]王正旋.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J].計算機科學,1984.2:33-34
[4]趙素琴.海川.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J].新經濟導刊,2017.7:26-27
[5]王衛(wèi)軍,蔣雙雙,楊微微.2016.基于協(xié)作學習的在線課程設計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68.
[6]肖廣德,黃榮懷.2014.學習過程導向的網絡課程教學交互設計研究——面向網絡課程實施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9):85.
[7]鄭蘭琴.2015.協(xié)作學習的交互分析方法[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作者簡介:
孟雪(1991-),女,聊城大學教育科學17級研究生,專業(yè)為小學教育,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