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
[摘 要] 高三作文教學是語文備課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這一環(huán)不僅是對學生十余年語言學習的系統(tǒng)性整理和鞏固,更是學生高考前的“臨門一腳”,內(nèi)容多、難度大、時間緊、任務重。從小處落筆,以小見大,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高三的作文教學。
[關 鍵 詞] 高三;作文教學;“微元素”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046-02
一、研究緣起
(一)師之彷徨
工作十余載,每每談及作文教學,我都深感彷徨。彷徨之一:作文教材沒有。每次問問前輩,他們搖搖頭,聳聳肩,你愿意怎么教,就可以怎么教。沒有一套系統(tǒng)的作文教材指導,頓感前頭一片昏暗;彷徨之二:作文考題內(nèi)容不定。從最初的話題作文,到后面的寓言故事,再到后面的小說閱讀談感受,最后又回到材料作文上。沒有規(guī)范的作文考題,每次學生考完,都是一臉茫然;彷徨之三:學生的學情令人擔憂。他們寫出的作文經(jīng)常文體雜合,內(nèi)容散亂,不知所云。
(二)生之盲目
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剛剛進校時,就覺得讀了職高,學習沒有那么大的壓力。于是,他們認為語文課不用寫作文。一旦布置作文,現(xiàn)場哀聲一片。不想寫、不會寫、不要寫等負面情緒一大堆,所以他們對作文是深度懼怕,不愿深究的。我曾經(jīng)做過一次寫作情況的問卷調(diào)查,其中一項就是“目前寫作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數(shù)據(jù)顯示,缺少合適的寫作資料,沒東西好寫,是大家面臨的最大問題;材料都不懂,不能準確地審題,是大家存在的第二大問題;部分學生認為,他們的作文寫不出新意,文章平淡無奇,索然無味;少數(shù)學生認為,他們有提筆忘字,不知如何寫開頭、結(jié)尾等問題。
二、研究初探
以小見大——尋找作文教學中的“微元素”。正所謂“水滴石穿”,一步一步地積累,從小處落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三教學是圍繞高職考的知識點,一個一個突破,一輪一輪地復習。那么,我們的作文教學怎么辦?難道就是大型考試時,學生臨陣磨槍嗎?我覺得高三的作文教學可以從小處出發(fā),以小見大:尋找作文教學中的“微元素”。
“微元素”的內(nèi)容很多,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挖掘。“微元素”的特點是小而散,需要積累,非一時一地可以完成。
(一)生活中的“微寫作”
寫作源于生活,一個人如果要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就需要細細地品味生活。生活中的細微事件,可以觸動寫作的靈感。除了考試類的寫作,學習生活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實用寫作活動:作業(yè)中的簡答題要寫、讀書中的評點批注要寫、平時的日記周記要寫、QQ里面的“說說”要發(fā)布等,都可以作為微元素寫作素材。
(二)實踐中的“微教學”
為了落實學生生活化寫作的理念,進一步指導學生寫作,我專門在一個特定的時間,進行特定的作文教學,教學的內(nèi)容細微化。知識點大概是6~10分鐘。內(nèi)容來源三個渠道:一是教師根據(jù)經(jīng)驗制定小課件,二是教師用視頻錄制微課,三是用錄音錄制音頻節(jié)目。
(三)視頻中的“微素材”
開展“微視頻”微賞評選活動。老師精心選擇微視頻,分類、分階段呈現(xiàn),學生就視頻信息,或選用有價值的鏡頭用描寫再現(xiàn),或重新整合相關細節(jié)夾敘夾議,或?qū)σ曨l的主題繼續(xù)深化,或?qū)σ曨l藝術手法進行鑒賞等。
(四)書本中的“微經(jīng)典”
利用業(yè)余時間,落實課外閱讀、課外練筆。選擇好書籍,讓學生有選擇性地摘抄、評論、模仿。我主要安排在兩個時段:(1)每周一晚自修,用第一節(jié)課來摘抄經(jīng)典、評論經(jīng)典。第二節(jié)課讓學生將摘抄本互換,并在上面添加評論。讓一個微閱讀去影響第二個人,甚至第三個人。一周一次,一個學期可以積累18篇自己的小摘抄。(2)周末微閱讀。周末放假時間,安排學生去閱讀書籍,觀看電視。然后在原創(chuàng)本上寫下閱讀感受。
(五)批改中的“微指導”
每一次的考試作文、每一次的訓練作文,老師都需要集體講評和單個指導。集體講評,步驟如下:(1)宣布本次作文得分情況。(2)正確閱讀材料,劃關鍵詞,找主題。(3)學生在黑板上列出可以寫的主題。(4)老師引導關注重點,互動明確材料主題。(5)給出得分的標準。(6)小組互相傳閱,再次找出得分及失分處。(7)派代表讀好文、品好文,讀差文、析差文。單個指導,步驟如下:(1)指出問題,拋出問題。(2)給出思路,重新寫過。(3)老師再次修改,互相交流。(4)學生最后定稿。
(六)比賽中的“微嘗試”
這些年,我一直借助全國文明風采大賽來指導學生作文,在比賽中,他們可以賽出自己的風格,寫出自己的文章。我將學生的作品打印出來,做成一個文集,然后請后面的學弟學妹們修改學習并加以模仿創(chuàng)作。
三、效果展現(xiàn)
(一)教師的備課及寫作能力增強
正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以往,提起作文教學,就是滿臉茫然,不知從何教起?,F(xiàn)在通過調(diào)查和研究,以及實際操作,我的作文教學慢慢地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此粕礁F水盡,但是只要肯花心思,愿意研究學情,針對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拔懽鳌蓖貙捔藢懽鞯耐庋樱鎏砹俗魑牡纳钋槿?;“微教學”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將作文教學系統(tǒng)化、多元化;“微視頻”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輸出能力;同臺競技,更是對自己功力的挑戰(zhàn),比賽指導可以逐步積累作文教學經(jīng)驗。
(二)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
正所謂“百花齊放,百鳥爭鳴”。本次積極探索,收益最多的還是學生。在寫作“微指導”中,有一個叫李××的女孩子,通過我的作文指導,她寫了三遍考試作文。明確了寫作思路,學會了添加材料,增強了寫作信心。學生也不再懼怕作文,而是開始探索作文。以前的作文成品,我以班級為單位形成作品集,學生人手一冊。這樣的原生態(tài)作品,既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又可以在上面繼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學生不僅僅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他們通過生活化的“微寫作”和書本中的“微積累”,提升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文化素養(yǎng),寫作能力在逐步提高。
葉圣陶先生曾說:“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我想,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蔽野l(fā)現(xiàn),在作文教學中,逐步將這些“微元素”落到實處,我就能漸入佳境;如果,學生能夠?qū)⒅纬蓪W習習慣,那么他們就正如葉老所說: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屬于自己的正確知識和熟練能力!
參考文獻:
張中行.作文雜談[M].中華書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