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在過往十幾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當中,有關口語表達能力提升的教學改革與測試改革一直是重中之重。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全國大學英語考委會于2015年6 月推行并普及大學英語口語測試,以適應《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對口語能力進行評測的要求。本文結合大學英語四級口語考試(CET-SET 4)的設計原則、題型特點和評分辦法,通過分析反撥效應的運作機制,發(fā)現(xiàn)其積極的可預期的反撥效應,并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尤其是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提升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教學舉措和學習策略。
關鍵詞:CET-SET 4;反撥效應;英語口語
1.反撥效應
語言測試所帶來的反撥效應是指“語言測試對教學和學習的影響效應”,語言測試與教學的關系可以形象地看作是“伙伴關系”。(Hughes1989)。語言測試“自然會對教學產(chǎn)生影響,即產(chǎn)生反撥作用。反撥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負面的反撥作用限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楊惠中,2007)。
國外對于反撥效應的研究最早始于19世紀90年代。語言測試專家Bachman和Palmer(2010)認為測試評估首先要考慮的是考試結果的使用對測試人員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后果及其受益情況。因而,語言測試服務于教學,教學又受到語言測試的影響,即語言測試對教學產(chǎn)生很大程度上的反撥效應。前沿專家學者對反撥效應的概念、時間發(fā)展歷程、反撥效應與測試影響力及效度的關系、語言測試開發(fā)階段的實驗以尋求測試的正面反撥作用等諸多方面都做了深入的闡釋和論述。
大量國內(nèi)研究者運用國外理論嘗試實證研究,分析英語測試對英語教學與學習產(chǎn)生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撥效應。針對語言測試對教學的影響、反撥效應與考試設計、考試效度與考試后效、反撥作用研究程序和綜合理論模型的建立等相關問題作了深入的探討和實證研究。同時也有學者對國內(nèi)語言測試反撥效應20年的研究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認為20年來總體上國內(nèi)反撥效應研究呈上升趨勢(鄒申2014)。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者發(fā)現(xiàn)語言測試的反撥效應比想象的要復雜的多,測試的影響力之巨大及反撥效應之復雜性,使得反撥效應在近幾年學術研究,尤其是外語教學研究領域中,逐漸成為焦點。
2.大學英語口語測試(CET-SET 4)
2.1設計原則
大學英語口語考試(CET-SET)的設計原則是:以信息為綱(message-based);提供真實的交際情景(authentic);創(chuàng)造真實的交際語境(contextualized);體現(xiàn)語言交際的交互性(interactive)(楊惠中,1999)。
大學英語口語考試“以信息為綱”,即并不是強調(diào)或重視具體的語言形式,注重的是考生在相關語境中接受信息和產(chǎn)出信息的能力,注重考生對功能意義的表達和理解。真實性是交際語言測試最重要的特征。語言的使用是一種運用語言完成任務的行為,體現(xiàn)交際的真實需要。大學英語口語考試將考生將置于真實的交際語境中去完成具體的任務。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特此十分強調(diào)真實的交際情景的營設,將試題放置于一個類似真實的情景中,給考生規(guī)定具體的交流對象,或者是考官或者是其它考生,從而了解考生的言語是否得體。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試題通過使用畫面或文字的形式對不同的考生輸入不完全相同的信息以產(chǎn)生差異性的信息溝,使考生必須不斷地去獲得和處理新的信息,考生與考官,或考生與考生之間要不斷交換聽和說的角色,經(jīng)過多回合的交流才能最終完成交際目的。
2.2試題構成
CET-SET 4 是對大學英語教學中口語基本表達能力的考核,對應《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基礎目標”的語言能力。CET-SET 4 試題有前后五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自我介紹,第二部分短文朗讀,第三部分簡短回答,第四部分個人陳述和第五部分考生互動。試題材料以文字或畫面(圖畫、圖表、照片等)的形式給考生以提示??忌捎嬎銠C系統(tǒng)隨機編排為兩人一組”(考委會2016)。
2.3評分辦法
四級口語考試對其評分標準的描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3.1 準確性:即語音、語調(diào)以及所使用的語法和詞匯的準確程度,但允許有不影響理解的母語口音
2.3.2 語言范圍:即使用的詞匯和語法結構的復雜程度和范圍
2.3.3話語的長短:即對整個考試中的交際所作的貢獻、講話的多少
2.3.4連貫性:即是否有能力進行較長時間的、語言連貫的發(fā)言
2.3.5靈活性:即應付不同情景和話題的能力
2.3.6適切性:即根據(jù)不同場合選用適當確切的語言的能力
由此可見,對考生口語水平的測評依據(jù)不在于脫離語境之外的具體語言形式,而是考查考生能否準確、有效、自然、恰當?shù)剡M行交流。這就要求考生在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一定的社會語言能力和交際策略等等。評分是以定性考核為主,根據(jù)所制定的評分細則由考官依據(jù)主觀印象綜合評判考生能否有效得體地使用語言完成規(guī)定的交際任務。評分標準充分彰顯了大學英語口語考試的設計原則,能全面反映考生交際能力的方方面面,從而具有很高的構想效度和評分信度。
3.CET-SET 4的預期反撥效應
CET-SET 4 重點考核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即“能用英語就熟悉的話題進行交談;能就熟悉的話題作較連貫的發(fā)言;能較清晰、流利地敘述或描述一般性事件和現(xiàn)象”(考委會 2016)。具體各部分考核的能力及預期反撥效應如下:
第一部分“自我介紹”作為導入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在 20 秒內(nèi)簡單介紹自己的情況。這部分的預期反撥效應是在口語教學中增加自我介紹的教學內(nèi)容,比如師生初次見面、新社團活動、入學迎新聚會、實習實踐活動、求職面試等各種場合,不同場合需要不同的介紹方法。對考生的影響會表現(xiàn)在平時學習中更加主動地準備各種資料,學習針對不同場合語境的自我介紹。
第二部分“短文朗讀”主要考核口語中最為基礎的語音能力。朗讀是考核語音能力最合適的題型之一,“是理想的考核有別于其他口語技能的基礎語音能力的題型”(Heaton 1988)。這部分的預期反撥效應會促進英語教學中朗讀技巧的培養(yǎng),提示教材和訓練軟件中所應包含的元素??忌矔幼杂X、主動地從多聽、多模仿開始,進而有效提高英語朗讀中重音、語調(diào)、意群劃分等能力,為提高口語能力打下基礎。
第三部分“簡短回答”考核對語篇的歸納以及回答相關問題的能力,是考核考生對語篇要點的總結能力。該題項對教學的反撥效應將會體現(xiàn)在對閱讀理解、聽力理解、口語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上,對輸入與輸出能力綜合培養(yǎng)的重視,對課堂或網(wǎng)絡輔助教學與學習任務設計的關注??忌鷮⒃诶蠋煹闹笇玛P注自己各項能力的發(fā)展,有目的地加強自身弱項的學習與操練,特別是加強口語輸出的訓練,提高表達能力。
第四部分“個人陳述”主要考查考生對圖片或數(shù)據(jù)圖表的描述和解讀能力。這一部分是口語測試的重點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考生的單向表達能力,可預期的反撥效應是教師將讀圖能力、描述能力和解讀能力作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加強描述與解讀技巧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從學生的角度而言,他們也會主動練習,特別是使用基于網(wǎng)絡訓練系統(tǒng)的個性化訓練,有效提高這方面的能力。
第五部分“雙人互動”是考查考生是否能根據(jù)特定情景調(diào)用語言知識儲備進行交互式對話和交流,符合交際測試應體現(xiàn)語言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原則。該題型的預期反撥效應是大學口語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的口語教學理論和方法傳授會話知識、組織會話練習、進行會話教學。學生也會利用課外時間積極練習,加強雙人或三人小組交際訓練,提高會話能力。
4.口語能力提升策略
語言到底是什么?語言與其說是一門學科,不如說更是一門技能。英語教學最大的誤區(qū)就是期望通過知識的積累獲得技能的發(fā)展。而事實是知識并不能直接轉化為技能。學了多年英語,明確知道什么是主謂賓,什么是定狀補,知道寫作文有哪些固定句法可以套用,清楚地知道一系列英語理論知識,知道考試中哪些選擇題用排除法,知道看到閱讀題里的關鍵字拿分數(shù),但就是聽不懂,不會說。中國的英語學習者好像都陷入了蜈蚣的困局(Centipedes Dilemma)。蜈蚣路遇癩蛤蟆,剛想毒它,癩蛤蟆就問:“蜈蚣大哥,你有那么多條腿,到底哪條腿先動,哪條腿后動???”問完,蜈蚣就蒙了……,然后就不會走路……
結束語
口語考試的研發(fā)者以及教學管理層面以及英語教師應充分注意到口語考試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反撥效應。從理論和實踐的層面對其進行充分的發(fā)掘,以確定測試潛在的影響范圍,如課程教學重點、教材選用、教學手段、成績評價等;確定影響的方向,是正向、積極的影響,或是負向、消極的影響;以及判斷影響的程度。在語言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教師應重視語言測試的反撥效應,要努力促成其正面效應,使其向著有利于學校制定教學大綱和編寫教材、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模式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全力避免應試型教學和應試型學習等負面反撥效應的出現(xiàn)調(diào)整優(yōu)化語言教學,推動學生口語有效產(chǎn)出。
參考文獻
[1]Alderson,C.,D.Wall.1993.Does Washback Exist?[J].Applied Linguistics,2.
[2]Bachman,L.,A.Palmer.2010.Language Assessment in the Real World:Developing Language Tests and Justifying their Us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Heaton J B.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M].Lond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
[4]Huges A.1989.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Underhill N.Testing Spoken Language—A Handbook of Oral Testing Techniqu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考委會).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Z].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7]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實考試卷匯編[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1.
[8]王守仁.堅持科學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觀[J].外語界,2013,(6):9-13.
[9]楊惠中.1993.大學英語口語考試設計原則[J].《外語界》,第3期
[10]楊惠中.語言測試的社會學思考[J].現(xiàn)代外語,2007,(4):368-374.
[11]鄒申.國內(nèi)反撥效應研究20年:現(xiàn)狀與思考[J].中國外語,2014,(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