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瑜 白文欽 潘曉雪 吳紅 雷開榮
摘? ?要? ?方波脈沖對細胞電擊轉化的效果優(yōu)于指數(shù)波脈沖。目前,酵母電轉化常使用的是指數(shù)波脈沖,方波脈沖轉化酵母的研究較少。為了優(yōu)化方波脈沖轉化釀酒酵母的條件,在1M山梨醇的電擊緩沖體系中,以釀酒酵母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EGY48為試驗對象,使用方波脈沖轉化質粒,通過統(tǒng)計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摸索和優(yōu)化脈沖電壓、脈沖次數(shù)和脈沖寬度的參數(shù)。試驗結果顯示,脈沖電壓為500 V,脈沖寬度為15 ms,脈沖次數(shù)為1~3次時,方波脈沖轉化酵母的效率較高。
關鍵詞? ?方波脈沖;電轉化;釀酒酵母;脈沖電壓;脈沖寬度;脈沖次數(shù)
中圖分類號:Q78?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4.017
方波是一種特殊的脈沖波,在峰值和低值之間瞬時變換。在對細胞進行方波電擊時,脈沖電壓瞬間達到峰值,維持一定的脈沖寬度后,瞬間降為低值,完成一次方波脈沖。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方波脈沖對細胞電擊轉化的效果好于指數(shù)衰減脈沖波。Takahashi等[1]對人白血病細胞K562進行基因電擊轉化,在β-半乳糖苷酶基因瞬時表達試驗中,指數(shù)衰減波的轉化率僅為1%,方波脈沖的轉化率約為5%,而且細胞存活率更高;在新霉素抗性基因的細胞轉化試驗中,方波脈沖轉化率接近1%,指數(shù)衰減波轉化率不到0.01%。Liu等[2]用熒光標記的寡聚核苷酸,比較方波脈沖和指數(shù)波脈沖轉化不同造血細胞的效果,方波脈沖轉染效率更高,而且轉入的寡聚核苷酸的活性更強。Vierra等[3]對玻璃海鞘(Ciona intestinalis)的受精卵進行電擊轉化,兩種脈沖方式轉化的LacZ基因在胚中瞬時表達效率接近,而方波脈沖轉化后,正常發(fā)育胚的比例更高。此外,利用方波脈沖對血吸蟲、豬胎成纖維細胞等成功轉入RNA、DNA等生物大分子[4-5]。這些研究表明方波脈沖電轉化效率高、適應性廣,具有較廣泛的用途。
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真核單細胞微生物,基于釀酒酵母開發(fā)的分析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不同生物的生長發(fā)育、病原與寄主的致病/抗病機理、生物與環(huán)境/激素信號應答等多方面的研究。釀酒酵母易于培養(yǎng),可作為生物反應器大規(guī)模生產難以化學合成的生物活性大分子。例如,Callari等[6]在釀酒酵母中分別表達細菌中的ssf基因簇和不同植物來源的酯酰輔酶A連接酶基因,用于合成具有抗癌、抗炎、抗痙攣等活性的當歸酯化物前體當歸酰輔酶A。優(yōu)化的生物反應器以丙酸為底物,產生的當歸酰輔酶A滴度達到6.4 mg·L-1;以當歸酸為底物產生的當歸酰輔酶A滴度達到40 mg·L-1。釀酒酵母的轉化方法有化學法和電擊法,其中電擊法常用的是指數(shù)衰減脈沖波,而利用方波脈沖對酵母轉化質粒等大分子的研究較少。冀照君等[7]在0.6 mol·L-1的蔗糖溶液中優(yōu)化了方波脈沖電穿孔酵母細胞的條件,表明方波脈沖可以有效增強酵母細胞通透性,但沒有開展酵母轉化試驗。本試驗在1M山梨醇的電擊緩沖體系中,以釀酒酵母EGY48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為研究對象,優(yōu)化方波脈沖電擊參數(shù),建立了穩(wěn)定的方波脈沖電轉化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酵母菌株和質粒
從OriGene公司購買DupLEX-ATM酵母雙雜交試劑盒。使用的酵母為營養(yǎng)缺陷型菌株EGY48(MATα,trp1,his3,ura3,leu2::6,LexAop-LEU2),該菌株已導入pSH18-34報告質粒和pEG202-GID1質粒,這兩個質粒分別包含URA3和HIS3基因。試驗中,酵母轉化用pJG4-5-D8N質粒包含TRP1基因。
1.1.2 主要生化試劑
山梨醇、尿嘧啶、組氨酸、色氨酸、YNB均購于上海生工生物有限公司。
1.1.3 主要儀器和耗材
ECM830型方形波電轉儀和1 mm電轉化杯為美國BTX公司產品。
1.2 試驗方法
1.2.1 酵母感受態(tài)細胞制備
每組處理使用同一批酵母感受態(tài)細胞進行試驗,參照OriGene公司試劑盒操作指南和BTX公司ECM 399型電轉化儀實驗指南制備感受態(tài)細胞。用接種環(huán)取EGY48菌株在YNB(-His-Ura)平板上劃線培養(yǎng);30 ℃下培養(yǎng)3 d后,挑取單菌落,接種于10 mL YNB(-His-Ura)液體培養(yǎng)基,30℃、200 rpm培養(yǎng)16~
20 h;取100 μL培養(yǎng)液稀釋10倍,測量OD600吸光值為0.5~0.8;吸取1.25~2.00 mL菌液到100 mL YNB(-His-Ura)液體培養(yǎng)基,30℃、200 rpm培養(yǎng)5~6 h,OD600吸光值為0.6~0.8;5 000 rpm離心5 min,去掉上清,收集菌體,加入30 mL冰預冷的無菌水,重懸菌體;用無菌水重復清洗兩次;離心收集菌體,倒掉上清,加入20 mL預冷的1M山梨醇重懸;離心后,去掉上清,加入1.2 mL預冷的1M山梨醇重懸;按每管70μL分裝,備用。
1.2.2 酵母轉化
用試劑盒提取pJG4-5-D8N質粒,測定濃度為
350 ng/μL;取1 μL加入酵母感受態(tài)細胞,輕輕混勻;冰上靜置5 min,輕輕吸出加入預冷的電擊轉化杯;按照文中表述的不同參數(shù)電擊轉化;迅速向電擊杯加入1 mL預冷的1M山梨醇;吸出菌液,轉移到1.5 mL離心管,離心收集菌體;用殘留的少量上清液重懸菌體后,菌液轉移到YNB(-His-Ura-Trp)平板上推平板,30 ℃倒置培養(yǎng)3~5 d。
1.2.3 酵母轉化率
每個電擊轉化事件中,pJG4-5-D8N質粒用量約為350 ng。酵母轉化率換算為每微克質粒轉化子數(shù),應乘以2.86系數(shù)。
1.2.4 酵母轉化子驗證
制備少量酵母菌液作為模板,用引物對D8N-1(5′-AAGCGCGAGTACCAAGACGCC-3′)和D8N-2(5′-CACGGCGGGCGGGAGATCG-3′)進行擴增驗證。擴增條件為:98 ℃預變性5 min,1個循環(huán);94 ℃變性30 s,56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5個循環(huán);72 ℃延伸5 min。PCR產物在1%瓊脂糖凝膠電泳約20 min,凝膠成像系統(tǒng)觀察照相。
2 結果與分析
2.1 方波脈沖電壓優(yōu)化
ECM830型方形波電轉化儀有低壓和高壓兩種電擊模式,低壓模式電壓范圍是5~500 V,脈沖寬度為10 μs~10 s;高壓模式電壓范圍是505~3 000 V,脈沖寬度10~500 μs。由于低壓和高壓模式的脈沖寬度范圍限制,分別選擇低壓模式脈沖電壓500 V和高壓模式脈沖電壓750 V,進行酵母電轉化試驗。電擊轉化結果表明,設置脈沖電壓500 V,脈沖寬度4 ms,單次脈沖僅能獲得1~2個轉化子;脈沖2次,能獲得約10個轉化子。而在高壓模式下,脈沖電壓750 V,脈沖寬度400 μs,分別脈沖5、8和10次,僅能獲得少量轉化子(見表1)。這說明采用低壓模式,設置方波脈沖電壓500 V較適合酵母轉化。
2.2 方波脈沖次數(shù)優(yōu)化
在低壓模式下,設置脈沖電壓500 V,脈沖寬度4 ms,脈沖次數(shù)分別設為2、3、4、5、6次,對酵母進行電轉化。結果表明,脈沖2次獲得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較少;脈沖5次、6次,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在10~20;脈沖4次酵母轉化子達到30個;脈沖3次獲得的酵母轉化子最多,達到77個(見表2)。這說明在脈沖電壓500 V、脈沖寬度4 ms的條件下,脈沖3次的酵母轉化效率較高。
2.3 脈沖寬度優(yōu)化
在低壓模式下,設置脈沖電壓500 V,脈沖寬度分別為5 ms、10 ms、15 ms、20 ms、25 ms。通過單次脈沖轉化酵母,比較不同脈沖寬度的電轉化效果。結果表明(見表3),脈沖寬度為5 ms、10 ms時,獲得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分布在25~46;脈沖寬度為15 ms時,獲得酵母轉化子急劇增加到167個;脈沖寬度增加為20 ms、25 ms時,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反而降低,而且分別有約20.1%和31.7%的菌落在培養(yǎng)3 d后才出現(xiàn),生長速度減緩。這說明用脈沖電壓500 V進行單次電擊,脈沖寬度在15 ms時,酵母轉化效率較高。
2.4 不同脈沖寬度3次脈沖的轉化效果比較
在低壓模式下,設置脈沖電壓500 V,脈沖次數(shù)為3次,脈沖寬度分別為5 ms、10 ms、15 ms、20 ms、25 ms。酵母轉化結果表明,脈沖寬度為10 ms、15 ms、20 ms時,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均分布在50~70范圍內;脈沖寬度為25 ms時,獲得的酵母轉化子分布在60~90范圍內(表4)。然而,觀察菌落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10 ms和15 ms脈沖處理酵母轉化子生長速度較快,菌落大小均勻一致;而20 ms和25 ms處理中,分別約有49.5%和72.3%菌落在培養(yǎng)3 d后才出現(xiàn),生長速度減緩。
2.5 酵母轉化子鑒定
每個平板隨機挑取酵母單菌落,在10 μL的ddH2O中吹吸混勻,取1 μL混懸菌液為模板,擴增D8基因片段。電泳結果顯示,在所有檢測的酵母單菌落中均擴增出約500 bp的目標片段,而未轉化質粒的酵母陰性對照中不能擴增出目標帶(見圖1)。這表明在YNB(-His-Ura-Trp)平板中生長的酵母單菌落為陽性轉化子。
3 小結
ECM830型方形波電轉化儀在不同脈沖電壓模式下,脈沖寬度范圍不同,在高壓模式下,脈沖寬度上限僅為500 μs。而采用指數(shù)衰減波電轉化酵母時,常用脈沖寬度為4~4.5 ms。推測在高壓模式下,脈沖寬度可能難以滿足酵母電轉化條件。試驗中,設置脈沖電壓750 V,脈沖寬度400 μs,脈沖10次,僅獲得極少的酵母轉化子,表明在高壓模式下電轉化酵母難度較大。因此,選擇在脈沖電壓500 V的低壓模式下,優(yōu)化方波脈沖電轉化條件。
脈沖次數(shù)是電轉化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脈沖次數(shù)太少對細胞的穿孔效果不好,影響質粒進入細胞;脈沖次數(shù)過多,對細胞造成的損傷大,細胞難以存活,導致轉化效率降低。試驗中,脈沖電壓500 V,脈沖寬度4 ms,脈沖3次時轉化效率最高,達到77個,進一步增加脈沖次數(shù),轉化子數(shù)量反而逐漸減少。表明脈沖寬度在4 ms 及更長時,脈沖次數(shù)應該在3次以內。
在酵母電轉化過程中,脈沖電壓為500 V時,獲得大量的酵母轉化子,表明在細胞兩側施加的電壓能夠產生微孔,并且微孔大小可以使質粒進入細胞。脈沖寬度也是電轉化的重要參數(shù),對細胞膜微孔的形成、形態(tài)維持、孔徑大小有重要影響。在脈沖電壓為500 V時,分析了不同脈沖寬度對酵母轉化的影響,試驗顯示,脈沖寬度為15 ms時,獲得的酵母轉化子最多,達到167個,遠遠高于其他脈沖寬度處理獲得的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這說明脈沖電壓為500 V,脈沖寬度為15 ms,單次脈沖在細胞膜表面產生的微孔數(shù)量和大小最有利于質粒轉移。
進一步探討不同脈沖寬度多次脈沖電轉化酵母的效果,結果顯示脈沖寬度為10 ms、15 ms、20 ms和25 ms時,酵母轉化子數(shù)量分布在50~90,沒有明顯差異。然而,脈沖寬度為20 ms和25 ms時,可能對細胞傷害較大,分別約有49.5%和72.3%的菌落生長速度減緩。綜合試驗結果,方波脈沖電轉化酵母,脈沖電壓為500 V,脈沖寬度為15 ms,脈沖次數(shù)為1~3次時,質粒轉化效率較高。
參考文獻:
[1] M. Takahashi, T. Furukawa, H. Saitoh, et al. Gene transfer into human leukemia cell lines by electroporation: experience with exponentially decaying and square wave pulse[J]. Leukemia Research,1991,15(6):507-513.
[2] Y. Liu, R. Bergan. Improved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oligonucleotides by square wave electroporation[J]. Antisense and Nucleic Acid Drug Development,2001,11(1):7-14.
[3] D.A. Vierra, S.Q. Irvine. Optimized conditions for transgenesis of the ascidian Ciona using square wave electroporation[J]. Development Genes and Evolution,2012,222(1):55-61.
[4] J.M. Correnti, E.J. Pearce. Transgene expression in Schistosoma mansoni: introduction of RNA into schistosomula by electroporation[J]. 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Parasitology,2004,137(1):75-79.
[5] J.W. Ross, J.J. Whyte, J. Zhao, et al. Optimization of square-wave electroporation for transfection of porcine fetal fibroblasts[J]. Transgenic Research,2010,19(4):611-620.
[6] R. Callari, D. Fischer, H. Heider, et al. Biosynthesis of angelyl-CoA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J].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2018,17(1):72.
[7] 冀照君,孫波,遲玉杰,等.方波脈沖電穿孔法提高酵母菌細胞通透性的條件優(yōu)化[J].食品科學,2010,31(1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