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珠
每天每天,我們都在這個城市漫游,但更多的時候,所專注的是心中的欲念,而忘卻了身邊的美麗……
——題記
我愛這小城
我是一個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這不單是因為離家近,也不單是騎自行車可以鍛煉身體,更因為騎自行車能讓我整個人行走在空氣里。行走在空氣里,人的視線是開闊的,掠過眼睛的就不只是行人和車輛,不只是樓房和廣告牌,還有街兩旁的樹木和花草;行走在空氣里,還可以零距離感受風(fēng)的粗獷或溫柔,感受雨或雪打在臉上的涼潤;行走在空氣里,我還得以辨認一株株植物在季節(jié)里走過的旅程,它們裝點著這座小城,在轟然的車輛和浮躁的人群中安靜地生長。安靜,真是植物最無可比擬的美德。
人與自然親近,有一種閱讀一本好書的快感。
與這街道兩旁安靜的綠色植物相一致的是越來越干凈的街道,這干凈有時竟讓人覺得理所當(dāng)然。然而想想之前,滿大街因過車而揚起的灰塵、貼地面飛行的垃圾,似乎也是理所當(dāng)然:小縣城嘛,難怪!大家一邊理所當(dāng)然地接受不潔的環(huán)境,一邊理所當(dāng)然地憤憤然吐槽。這樣一對比,走在干凈的街道上的我就有了感恩的心情。
熟悉的地方也有風(fēng)景。愛一座城,請從愛它的風(fēng)景開始。
我愛這土地
我生活的這個縣城是個四季分明的地方,因為四季分明,所以你總能在一年之中感受到不同季節(jié)帶給你的不同的情感體驗。春天的蘊育和滋長,夏天的蓬勃和熱鬧,秋天的碩果和悠然,冬天的冷靜和深沉,無一不在默默地幫助你認識這個世界和人生。植物的輪回,季節(jié)的更替,由不得你在一種心情里停留過久,它們督促著你成為一個達觀的人。
如果說四季是一本書,最忠實的閱讀者是農(nóng)人。他們因時耕作、順時收獲且深深被節(jié)氣吸引,即使剛剛還在煩惱,但看到桃花紅了,梨花開了,便又撣撣坐皺了的衣服,下地了。
我做農(nóng)民的父母對土地懷著最虔誠的感情。這里是有著“瓜果之鄉(xiāng)”美稱的碭山,與千千萬萬碭山的農(nóng)民一樣,父母在地里栽滿了果樹。管理果樹不是一份輕松的活計,剪枝、施肥、打藥、授粉、摘果、裝箱,哪一樣都得耗費體力。年輕人不愿吃這份苦,紛紛外出,以致農(nóng)活依舊,干農(nóng)活的人卻一年年變老。留守在家鄉(xiāng)土地上的農(nóng)人舍不得讓地荒著,就一年又一年地拖著不再靈便的身體穿梭于果樹林中,說是舍不得那份收益,其實是割舍不下對土地的感情。我們姐弟心疼父母,每年暑假總要回老家?guī)兔Ω苫?。正是酷暑天氣,我們?nèi)サ乩锵绿?,帶去的水品飲料在身體里走了一遍之后全浸透在衣服上……那混合著汗水和疲累摘下的果子啊,有幾人能從中品嘗出農(nóng)人的甘苦?
每每回老家,沿途看到在地里勞作的農(nóng)民,我總要投出尊敬的一瞥。
這是一塊神奇的土地,看似稀松平常的黃土地上,貢獻出來那么多的水果:梨,有名氣的沒名氣的各種梨;蘋果,發(fā)脆的及發(fā)面的各種蘋果;桃,甜的或酸甜的各種桃;杏,早熟的或晚熟的各種杏,還有櫻桃、石榴、葡萄、李子、柿子,更有各種瓜,大西瓜、小甜瓜……長出來沒有不好吃的,甚而連外來客——獼猴桃都生長得很好。
這是一塊有情義的土地,它讓你種下的所有辛勞都不會落空。
我愛這土地,愛這片土地上耕作的人。
我愛這閱讀
我喜歡做一個自然和土地的閱讀者,讓眼睛自由游走在草木身上,讓雙腳盡可能多的踏在土地之上。央視《看見》欄目的編導(dǎo)王開嶺在《多識草木少識人》一文中這樣寫道:
草木乃最安靜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體最偉大的保姆:獻花容以悅目、果莖以充腹、氧氣以呼吸、林蔭以蔽日,還承接人之垃圾和穢物……沒有草木,我們真是一秒也活不成。
讀后我深以為然,這些并不華麗的句子撞進我的心里,讓我欣喜。后來我又在葦岸《大地上的事情》里讀到這樣一段話:
秋天,大地上到處都是果實,它們露出漂亮的面孔……每到這個季節(jié),我便難于平靜,我不能不為這世上永不絕跡崇高所感動,我應(yīng)當(dāng)走到土地里去看看,我應(yīng)該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啟迪。
啊!正是我要表達的話,卻早已被別人說出。我并不沮喪,只遺憾我看到這樣的話太晚了!這鼓勵著我要更多地去看那些睿智的人留下來的話,我常常能在那些話里找到自己想說的話。我愛這樣的閱讀。
自然和土地的美,沒有走近它的人是體會不到的;閱讀的美麗,也是沒有閱讀經(jīng)歷的人不能感受到的。
美麗不是夢,閱讀能助你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