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詠
微雨初歇,松翠林幽,隱匿在山谷中的白墻紅瓦被雨水洗的鮮亮。而遠處的山巒起起伏伏,似在用瀑布追趕著前面的山峰。你可以隱約聽到林中鳥兒的婉轉(zhuǎn),可以聞到居山人家飄著的飯香,一切是那么的安謐、美好。
這就是弭金冬先生用筆墨給我們營造的一個有著生命律動,鮮活得可以掐出水來的中國山水畫?!段⒂瓿跣愤@幅畫作,無論是意境、氣韻、筆墨章法,它讓我們看到了先生駕馭筆墨技法的藝術(shù)修養(yǎng),也讓我們看到了作為弭派繼承人一脈傳承的深厚功力,也讓我們看到她自然親切的印記。
可以說,弭金冬在畫業(y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她的父親是“山東四大著名畫家”之一的弭菊田。從小其父就對她進行嚴格的教育,他不顧自己年高體弱,帶著女兒四處寫生、洞察萬物。龍洞、四門塔、靈巖寺都留下了他們父女二人的足跡。不管她畫出多么得意的畫作,父親從來沒有給過稱贊,而是找出不足、指出弱點。父親嚴格的訓練,使她對傳統(tǒng)技法駕輕就熟,為她以后進行中國山水畫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大學時代,她又為著名畫家、著名美術(shù)教育家張彥青收為門徒。在張彥青教授的親授下,她的技藝更加嫻熟。張老說:“畫畫不能老實,要大膽潑墨,‘不擇手段”。父親的言傳身教,老師的耳提面命,使弭金冬的畫風日漸成熟,在弭派的蒼郁凝重里筆鋒變得爽利、有勁,同時,畫里又帶有女性的典雅秀麗,光大了弭派畫風。
弭金冬先生是一位善于思考、注重藝術(shù)修養(yǎng)的畫家。她認為,一個畫家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審美水平的提高,就必須觀賞歷代名畫,要通過對歷代名家作品的研究分析,學會正確讀畫、臨畫,先領(lǐng)會“古人之心”,從而揣摩古人作品的意境、章法等。在讀畫、臨畫的同時還要深入生活、觀察自然,這些都是山水畫學習的根本。弭金冬先生在濟南博物館從事考古美術(shù)的研究工作時,從事1981年靈巖寺40尊宋代羅漢塑像的修復(fù)、1984年出土的元代壁畫墓的臨摹工作,前后歷經(jīng)五年。她牢記父親對她說過的話:“創(chuàng)作不是臨摹抄襲,更不是自然寫實。古人常說搜盡奇峰打草稿,畫畫就要學古人,但不要泥古不化。我們要用傳統(tǒng)技法,目的還是在于表現(xiàn)自我的感受,反映時代精神,創(chuàng)作出有自我個性的作品來,這樣才會瀟灑自然?!彼咸┥健⒌屈S山、攀峨眉、爬武夷、游走三峽,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精神,寫意著祖國的山水,同時也寫意著生命的華彩樂章。
由于對藝術(shù)的癡迷,被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所吸引,弭金冬先生,這個看起來十分贏弱的大家閨秀,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苦和困難,一人住在荒郊野外,數(shù)月伴著青燈佛影,在潮濕而又寂寞的古墓地宮里忘我地工作著。她仔細研究揣摩古墓壁畫,尋找古人雕作樸茂的畫風以及渾實的造型手法與持久的藝術(shù)魅力,從古代繪畫中汲取營養(yǎng)。她的舅舅季羨林對她說:“不要光畫,還要多讀書,《古文觀止》、唐詩宋詞都要了然于胸?!薄袄L畫是文化的反映,生活的反映,更是詩情和才智的體現(xiàn)。畫家要有學問、有見解、有個性、要見多識廣,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畫家的情趣,才能創(chuàng)作出意境深遠的作品來?!币虼怂溽嘤诠湃说拿牢闹?,把個人的體悟通過筆墨抒發(fā)出來,寫意在山水里,使山有情水有意。在她的畫作里,她還吸收了西洋技法,用水用墨與眾不同,形成了自己鮮明的風格。
弭金冬先生是個天性率真而喜好自然的人,她不做作、不虛偽,有時像個頑童,有時又簡單而不諳世事,這在她的畫作里也表現(xiàn)了出來,那就是不拘一格,天然無飾。它可以清靈,也可以偉麗;可以細致,也可以粗狂;既無繁雜的體貌,也無僻澀異怪的姿態(tài),使人有平易親切之感?!兑岸蔁o人舟自橫》《南國風光》《峽江帆影》等作品可見其貌??梢哉f弭金冬先生尋覓到了中國山水畫的真諦:中國山水畫,承載著中國人的人文精神,也自在著逸趣。
弭金冬先生不僅踐行著父輩的囑托,在進行山水畫創(chuàng)作的同時,以振興中華文化藝術(shù)為己任,她不顧身體贏弱,先后為父親弭菊田先生策劃了“弭菊田先生從藝60年畫展”“弭菊田先生師生畫展”“弭菊田先生遺作展”。還為其舅舅季羨林大師誕辰一百周年策劃了“大家仰羨”全國書畫作品展,以及以季羨林先生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研討會,又以季羨林、弭菊田文化藝術(shù)研究會籌委會的名義,為季羨林先生106周年誕辰舉辦了“仰之彌高,無上清涼”詩歌朗誦、書畫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動。其孝心日月可鑒,這份孝心更多的是對中國文化藝術(shù)傳承的責任感。
盡管人生多有坎坷, 弭金冬先生始終用微笑面對,用畫筆記錄著人生美好的風景,是那樣的情真意切,且恬淡從容。
(編輯/常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