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波
【摘要】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是將閱讀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來進行教學,使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化,學生生活有語文化的意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旨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活躍語文課堂的閱讀氛圍,將生活中的元素、情境與閱讀教學的知識點內容結合起來,實現(xiàn)學習活動與生活實踐、生活審美的融合,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語文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下文中,筆者將結合個人從事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工作經驗,分析開展閱讀生活化教學的策略與設計方法,期望為同行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語文閱讀;初中;農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所謂的閱讀課堂生活化教學,是指語文教師應當將來源于生活中的知識、信息與學生的閱讀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探索,主動參與學習——建立起學習活動與生活實踐關聯(lián)性,從生活中觀察信息、積累知識、提出問題、尋找答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渴望,避免灌輸式閱讀課堂所帶來的生硬機械等負面、消極的學習情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獨立、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和終身學習意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情感。
一、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生活化教學的拓展性設計
一是閱讀內容的拓展性設計。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初中教師應當把握機會,多為學生介紹、推薦合適的閱讀資料和作品,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學生的閱讀經驗。舉例說明,筆者在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節(jié)課的時候,向學生介紹推薦了作者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幫助學生補充課文的背景資料,了解作者在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與人生感悟,賞析魯迅先生幽默詼諧、優(yōu)美樸實的寫作風格,從拓展性閱讀中體會其感染力極強、明朗生動的創(chuàng)作特色。
二是閱讀形式的拓展性抉擇。在農村初中語文的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當根據教學任務、課文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和閱讀形式,避免灌輸式閱讀課堂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授課方式的選擇上,教師可以選擇情境探究式教學、合作式教學、多媒體教學中的一種,也可以雜糅幾種教學方式,建構合理課堂模式,實現(xiàn)閱讀課堂的教學形式拓展目標。舉例說明,筆者在講授《皇帝的新裝》課文時,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授課形式,讓學生以自由創(chuàng)建的學習小組為單位,編排、表演課文中的選段,引導學生通過背誦對白,分析人物內心情緒和性格特點,裝扮或觀察不同故事人物的裝扮、外表和行為舉止,掌握故事的寫作主旨、創(chuàng)作寓意,同時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學習的熱情,活躍了閱讀課堂的學習氛圍。
三是學生思維的拓展性體驗。語文閱讀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通過拓展性的閱讀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語文閱讀知識點的觀察、分析、思考、比較、歸納、總結等運用能力,避免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對學生思維模式的固化、局限和約束。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獨立學習,在閱讀活動中形成各自獨特的價值與審美體驗,形成獨特的觀點與見解。舉例說明,筆者在講授蘇教版七年級上冊《鄭人買履》課文時,一方面引導學生完成生詞、語法句式、段落翻譯等知識點學習,另一方面注重對學生閱讀思維的啟發(fā),討論與分享該篇故事背后隱含的深刻寓意,與現(xiàn)實生活中有哪些現(xiàn)象或者行為中存在相似之處,并提出避免發(fā)生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和個人意見。在上述生活化閱讀學習中,學生進行了積極思考,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將課文知識與社會生活結合,實現(xiàn)了閱讀思維的拓展。
二、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生活化教學的靈活性設計
在生活化的閱讀課堂上,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注重該年齡階段學生的性格、心理上活潑好動、好奇心強、集中力相對低的特點,結合課堂大綱的教學要求與教材內容,設計出具有創(chuàng)意、生動多彩的閱讀教學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學習,將學習知識與生活內容、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及時消化接收并學以致用。舉例說明,筆者在講授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濟南的冬天》課文時,首先,對學生提出了課前的學習要求——讓學生觀察、回憶、討論自己度過的冬天是怎樣的,并在課前幾分鐘進行簡單的介紹;其次,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濟南冬天的薄雪覆蓋下的山地雪景,展示一小堆雪立于松上的情態(tài),注意觀察、自主思考;再次,筆者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分段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揣摩作者老舍先生對濟南冬天的贊美與喜愛,體會其思念、熱愛故鄉(xiāng)和祖國的深刻情感;最后,讓學生尋找文章中的對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并進行分析和相關寫作練習。
三、農村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生活化教學的自主性設計
初中語文閱讀生活化教學的課堂上,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心理情感變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自主學習的地位——閱讀是建立在個人閱讀經歷與個人情感審美體驗基礎之上的,每個學生有其自身的感受與想法,語文教師不應當為學生的閱讀行為設定統(tǒng)一、刻板的模式和答案,要保護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和可能性去親自感受、自主思考。舉例說明,筆者在講授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水調歌頭》《天上的街市》等詩詞課文時,筆者設計了相關的閱讀問題,給予學生簡短的課堂時間自行練習詩詞的朗讀,并在練習之后,各自說明應該用怎樣的情感去朗讀,理由是什么,要求學生找出詩詞中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有哪些。在上述閱讀過程中,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主動參與到學習課堂中,師生、生生之間有了碰撞、交流與靈動的對話,有利于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在生活化閱讀課堂上,應當注重教學方案的拓展性、靈活性和自主性設計,將閱讀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個人經歷結合,學生方能尋到課堂學習的興趣,找到閱讀的策略技巧,提升閱讀課堂的教學品質,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旭.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視角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5).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