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唱 方明
【摘要】在我國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對于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次教學改革中課堂教學已經(jīng)不再僅僅是教師自己的一言堂,在新課改中強調(diào)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在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想背景下,使得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情況變得尤為重要。因此,筆者以課堂互動情況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切入點,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深入剖析小學課堂互動情況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相關情況,力求找到可以應用于實際教學的課堂互動形式。
【關鍵詞】小學生;課堂互動;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歷來是教育家、學者、老師、家長所關切的問題,而通過許多前輩的教育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與此同時學生課堂表現(xiàn)最直接的方式莫過于師生課堂互動情況。因此,筆者以此文出發(fā)點探討師生課堂互動情況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相關關系,力求尋找對于實踐教學有利的解決對策。
一、通過對回收問卷的整理、分析發(fā)現(xiàn)當前小學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師生互動在學生的各個維度中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
在學生學習成績維度上,課堂互動中存在著十分嚴重的不公平現(xiàn)象。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中與教師的互動更加的積極主動,同時互動的結果也更加的正確、全面、流利,也就是因為這樣教師與這樣的同學進行互動課堂就會變得十分順暢,教師的教學也就變得十分輕松。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為基礎較為薄弱所以他們在與教師進行互動的過程中就顯得比較遲緩,他們往往不能說出教師想要的答案,而教師也要通過多次的啟發(fā)才能使之將問題回答完整,而這樣教學進度就不能及時地完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在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中頻繁的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互動,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就采取置之不理或是較少提問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那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就因此得不到提高。通過問卷的調(diào)查與筆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在學生空間維度存在較為嚴重的不公平現(xiàn)象。座位在整個班級中間或是靠前的學生在課堂中會有更大的機會被老師提問,與教師有著良好的肢體和眼神的交流,因此說這些學生可以整個課堂中與教師有著較為良好的互動。也因為在課堂互動中這些同學的參與度較高,他們也能在課堂參與過程中獲得教師更多的肯定性評價,他們也因此對于學習有著更高的興趣與積極性。相反,在班級中座位偏后的同學,雖然他們在課堂中也會與教師進行少量的互動,只是因為他們并不能完全參與在整堂課中,所以即使是被教師問到了,他們的回答也不能如前排同學的回答一樣完整流利,所以他們并不能得到很高的教師反饋。就是因為這樣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了極大的打壓,在課堂上他們就抱著得過且過的思想“混”過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課,也因為學習積極性不高他們的學習成績也不盡如人意。雖然在大部分小學中課堂座位的安排是按照學生的身高進行安排,同時學校也會從學生公平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的座位進行輪換制度。即使這樣,筆者發(fā)現(xiàn)在班級中仍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的座位長期處于較為靠前的位置,在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之中,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績也不盡如人意。
(二)學生課前準備不足
在調(diào)查中筆者發(fā)現(xiàn),根據(jù)我國新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許多小學的課堂授課已經(jīng)基本實現(xiàn)了,以學生的探究為主體的課堂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對學生課前預習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由于學生水平以及自控能力的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這樣到了課堂上那些預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對于教師的引導茫然不知所措,教師在課堂上就不得不為了照顧這些學生,對本應該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預習好了的知識進行機械地重復。可是這樣,那些在課前已經(jīng)做好預習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互動僅僅是早已預習過的知識的疊加,這種疊加毫無意義。這樣無論教師提問的是已經(jīng)預習過的知識還是應該學習的新知識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不能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去。因此,學生預習情況的參差不齊導致了課堂互動的片面性,這種片面性也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三)師生課堂互動缺少實質性
根據(jù)筆者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在小學課堂教學互動中存在著大量的形式性互動,甚至于形式性互動取代了實質性互動。在問卷調(diào)查與課堂觀察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如今許多的課堂互動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表演性質。在大型的公開課上,這種公開課往往是為了向聽課者展現(xiàn)老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同時教師也是為了在公開課中可以得到更為良好的效果,往往將課程設計的豐富多彩,而這種豐富多彩并不是平時課堂的模樣,學生一時不能完全適應這種授課模式,這時教師為了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往往在課前帶領學生將課程內(nèi)容一遍遍的練習,學生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該說些什么、該做些什么,以至于哪些同學應該舉手回答問題等細節(jié),教師都一一安排“妥當”,這樣看似完美的公開課實際上是一堂精心策劃的表演課,師生間課堂的互動并不是學生主動的進行,同時也因為這樣形式的課堂互動變得毫無意義,這種無意義的活動又何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在當今小學課堂中也存在著這樣的課堂互動模式,教師為了體現(xiàn)自己在新課改中的決心與勇氣,在課堂中大量地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的模式,表現(xiàn)上看來教師的做法是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殊不知在這種“熱鬧”“新潮”的背后則是學生在課后的茫然不知所措,這種做法看似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是積極性的提高僅僅是表面上學生參與課堂的頻率變高了,并沒有多少學生是真正地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師無意義的提問與討論環(huán)節(jié),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基于以上幾點分析,關于課堂互動與學生積極性的幾點建議
(一)教師公平對待層面
學校中的一線教師們,他們每天都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學生,而這些學生由于家庭背景、水平等諸多方面的差異,難免會在接受教育時產(chǎn)生不同的反應,而此時恰恰是體現(xiàn)教師教育水平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時刻,在當課堂上學生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時,教師絕不應該置之不理或是大聲苛責,此時的教師應該靜下心來心平氣和的進行啟發(fā)和引導,同時對于那些教育效果并不明顯的學生,教師也不應該放任不管,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同時教師在上課時,由于班級人數(shù)、課堂時間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在課堂上與每一位學生進行互動,可教師還是應該對每一位學生的課堂知識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在課下利用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不應該僅僅關注自己的課程進度,還應該關注全體學生對于課堂上教師拋出問題的掌握情況。對于與教師進行互動的人員絕不應該僅僅是那些座位靠前的、學習成績好的或是與老師接觸多且較為熟識的班級干部,在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該牢記“機會均等”,的原則,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去,這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班級中所有學生的課堂,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愛上學習。
(二)學生課前準備充分
根據(jù)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現(xiàn)如今大部分學校的課程早已不再是以教授法為主的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師生多邊互動雙向交流的課堂。這種新型的課堂模式已經(jīng)深入小學課堂,可是在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背后的學生已經(jīng)在課前充分進行預習,已經(jīng)根據(jù)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對教師將要進行講解的內(nèi)容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而根據(jù)筆者調(diào)查了解到,現(xiàn)如今的小學生對于課前知識的預習幾乎完全來自課外補習班,現(xiàn)如今教育市場紛繁良多、良莠不齊,這就導致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并不十分盡如人意。即使那些參加課外補習班同時已經(jīng)在課前掌握課上知識的同學,也只是單單停留在會做題的基礎上。以商為小數(shù)的整數(shù)除法為例,學生在補習班學到的知識僅僅是明白在遇到除不盡的時候,要在豎式中被除數(shù)的位置上加零補位,同時對應的位置上應加上小數(shù)點,這種教師僅僅教算法而忽視算理的方法表面上看學生掌握的很快,可是在學生完全不懂得算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只會讓學生成為應試教育的奴隸,這對于學生以后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是沒有任何益處可言的。同時學生和家長抱著“已經(jīng)在補習班學過”的這種有恃無恐的態(tài)度來對待學校課程安排中的課前預習,而這種情況就導致了老師在課上進行講解互動時,已經(jīng)補習過的學生總是在課堂上躍躍欲試過于活躍,這就導致了一些新手教師樂觀地以為眼前踴躍舉手發(fā)言的就是全部,就這樣輕松地跳過了重點內(nèi)容,而事實則是即使那些踴躍舉手發(fā)言的同學他們所了解的僅僅是一些淺顯的“結果”,而真正重要的“過程”他們則不甚了解。在“新課改中”著重強調(diào)的是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而并不是答對了多少題、考試得了高分,這種應試教育下死板的教學模式并不是“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學生和家長應該將課前預習部分重視起來,按照老師的要求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前預習工作,這樣才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效果,同時在校老師也相比較輔導班來說更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校老師所安排的預習工作才是最適合學生學習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只有這樣的使學生既了解算理又了解算法的教學模式才會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增強課堂實質性互動
增強課堂實質性互動應該從學校和教師雙方面入手,首先作為學校應該減少毫無意義的公開課競賽,表面上看來公開課競賽可以提高教師的技能水平,學校也能從整體上了解全校教師的業(yè)務狀態(tài),可是這一堂堂看似完美的公開課背后,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帶有很強表演性質的課堂,在這種課堂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課堂互動并不是適用于所有的一線教學的。因此對于學校在進行教師業(yè)務考核時應該采用更加貼近教學實際的方式,或是采取隨機隨堂聽課的方式進行,這樣學校對教師既進行了業(yè)務考核同時現(xiàn)實中的課堂也更加具有代表性。在教師層面上,無論是新手教師還是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在通過公開課案例進行學習時,不應該完完全全照搬公開課的互動方式,應該根據(jù)本班實際情況采取最適合本班同學的同時又是最具有生活化的課堂互動模式,如此才會使學生在課上通過與教師進行輕松愉快的互動掌握知識。課堂實質性的互動也應該是充分考慮學校班級現(xiàn)實情況所開展的互動模式,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區(qū)差異較大,所以一些名師名家的精品課程并不能完全適應本地區(qū)學校的課堂互動,如若生搬硬套學生并不能真正融入課堂中去,因而也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這種的課堂互動是毫無意義的。教師和學校應該在模仿的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男薷呐c調(diào)試,爭取找出最接近本班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互動方式。
三、結語
課堂互動與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本身就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絕對離不開廣大一線教師的不斷探索與總結,筆者僅僅根據(jù)對于學生的問卷調(diào)查和與教師進行的訪談加之筆者自己的理解進行分析,力求尋找出對于實際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堂互動方式,文章中難免有紕漏之處,望大家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程曉樵.教師在課堂互動中的策略[J].教育評論,2001(4).
[2]葉子,龐麗絹.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01(4).
[3]亢曉梅,胡春梅.師生課堂互動行為規(guī)則制定和落實策略[J].教學與管理,2001(2).
[4]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會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吳康寧.課堂教學社會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6]田漢族.交往教學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程曉樵.課堂互動中的機會均等[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8]佐斌.師生互動論:課堂師生互動的心理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陳唱,女,1994年生,遼寧撫順人,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小學教育,碩士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