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聯(lián)英
【摘要】閱讀能力是學生重要的學習能力,是基礎教育要求學生掌握的能力。閱讀能力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極為重要,只有加強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文字組織能力,讓學生終身受益。而且閱讀能力在學生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可幫助學生領悟眾多困難、繁雜的知識。教師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可進一步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yǎng);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最初階段,也是最重要的階段。這個時期,最重要的不是教學生多少知識,而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貫穿學生的整個學業(yè)生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知識,從而領先一步;壞的習慣,讓人深陷知識泥潭,學習起來事倍功半。因為這個時期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與行動力來養(yǎng)成閱讀習慣,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的閱讀指引方向。
一、閱讀中學習
剛進入小學的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匯量和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布置較為容易的、帶有寓意性的閱讀作業(yè),讓學生能在閱讀中學會新的詞語并加以掌握,培育學生的聽寫能力與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yǎng)。語文學習是一個較為綜合的學習,是由許多方面聯(lián)合組成的,閱讀能力就是其中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書中的人文精神必然會使學生受到熏陶,讓學生汲取其中的精神食糧,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道德修養(yǎng),培育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健全體格。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語文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要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使學生愛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在課文《小蝌蚪找媽媽》中,全文無難以理解的內容,學生要掌握其中的大量動詞,如“一抖”等,幫助學生在行文中運用,為文章添加色彩。如在小學課文《曹沖稱象》中,學生除了了解到曹沖有趣的故事外,還應該學到一些形容詞,描寫大象的身體特征,而且本文中也有關聯(lián)詞,如“有的……有的……還有的”。在學到這些知識以外,學生也可通過課文掌握新字的讀法,擴充學生的詞匯量,還有語文學習需要學生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在文中表達的中心思想,有助于學生解決閱讀問題,提高閱讀能力。
二、勤寫讀書筆記
老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想要學好語文就要先讀書,而想要讀好書,就要勤寫筆記,常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記憶。書讀的時間長了,對于之前章節(jié)的印象就不深了,這是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而需要讀的書是無限的,我們想要在有限的時間里,學習足夠多的閱讀知識,就要做好讀書筆記。常做讀書筆記能擴大學生的腦海資料庫,組成學生系統(tǒng)的知識,幫學生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寫讀書筆記也有益于學生深入地理解讀物。在學生閱讀的時候,學生就會思考,哪些詞語、句子是好的,可以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足夠的素材,并對寫得優(yōu)秀的地方加以思考,反復領會,加以琢磨,在邊讀邊記的過程中,大腦進行積極思考,這樣就自然加深了對讀物內容的理解。寫讀書筆記,有助于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寫讀書筆記,需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和感想為書籍下定義。因此,在寫筆記的過程中,將讀、寫、想三維合一,說出學生自己對本文的看法。如在課文《曹沖稱象》中,學生可以在讀書筆記中寫下曹沖稱象方法的正確與否,再思考自己是否有方法來稱大象的體重。在筆記本中記載這些信息,能幫助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的邏輯思考能力,而且在讀書筆記中寫這些有益于學生記憶文章重點與加深學生對于文章的印象。
三、理解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好的詞句在書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起到幫助讀者理解作者意圖的作用。在部編本新教材《望廬山瀑布》中的“遙看”“落九天”等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早間廬山云霧繚繞、泉水不斷從高空流下的景象?!跋銧t”二字,既表現廬山的模樣如香爐一般,也表現了廬山周圍水汽漂浮的景象如香爐焚香一樣,難見其中真貌。這種知識對于學生的作文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能在作文中運用這種雙管手法,讓文章顯得既幽默又富有風趣。在現實生活中,學生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和人說不便直言的事,既避免了尷尬,又體現了禮貌。又如在“疑是銀河落九天”中,要明白“疑”的意思,就要聯(lián)系上下文,“疑”字就顯得若隱若顯,引人深思了,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學生懂得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學生必備的能力,學生想要明白某字詞的意義,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
四、指導學生有選擇地讀書
書籍歷來是有好有壞的,或者說有些是好中摻壞的。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書海中可以說是魚龍混雜,小學生現在是白紙一般的年紀,不具備判斷作品好壞的能力。一些書籍作品在小學生中很有名氣,所以學生因為作品的名氣夠大,就認為這是一本好的作品,就閱讀了起來,殊不知,這些作品看似劇情宏大,情節(jié)高潮不斷,但是看完后,對學生的學習和人格培養(yǎng)沒有絲毫幫助。教師在這時推薦給學生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世界巨著,讓學生領會文學巨匠的心靈境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同時,教師也要講清壞書的危害,用一些沉痛的例子讓學生不讀壞書。最后,教導學生如何區(qū)分好書和壞書,如看書的書序,根據作者的生平,與看推薦人的介言等方法來區(qū)分書,還有就是推薦學生讀書時要循序漸進,先挑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書,在學生適應節(jié)奏后,推薦一些帶思考性的書籍,逐步養(yǎng)成學生閱讀興趣。
五、結語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核心之一,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每個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盡可能拓展學生閱讀的渠道,讓學生有更多的可能接觸書籍,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王芳.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確定閱讀教學內容[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4).
[2]張照清.基于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8).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