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翠靜
[摘要]焦慮及抑郁心理是制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隱形殺手。首先,中國傳統(tǒng)的禪茶文化具有獨特的心理教化功能。其次,通過闡釋禪茶文化的內涵,我們可以得出禪茶文化在化解當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中的不同途徑與功能。最后,針對如何促進禪茶文化有效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禪茶文化;焦慮及抑郁心理;心理教化功能;化解;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38[文獻標識碼]A
當今社會正處于激烈的轉型期,致使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現代人背負著愈來愈沉重的壓力,面對著越來越多的考驗。已有的文獻表明,來自外部的生活和學習等多方面的壓力以及自身內部的問題容易導致當代大學生產生焦慮及抑郁心理。
1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需要得到化解
焦慮及抑郁心理是制約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隱形殺手,而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的心理健康與否關乎國家的前途命運。遺憾的是,如今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如何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問題成為了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大學生的焦慮及抑郁心理需要得到化解。為此,我們可以從禪茶文化那獲得一些啟示。禪茶文化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分支。中國茶文化吸收了儒、道、佛諸家的精華,特別是佛家學派之一的禪宗,其提出“禪茶一味”命題,使禪與茶密不可分、形影相隨,促使了佛理與茶理的真正結合,為禪茶文化的培育和推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禪茶文化具有獨特的心理教化功能,運用禪茶文化所倡導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想信念去面對壓力和體悟生活是當代大學生化解焦慮及抑郁心理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通過闡釋禪茶文化在化解焦慮及抑郁心理中的途徑與功能,對當代大學生群體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并提出促進禪茶文化有效化解大學生心理的有益建議,以期讓他們養(yǎng)成樂觀闊達的健康心態(tài)。
2禪茶文化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途徑與
功能
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手段有很多,例如,運用禪茶文化獨特的心理教化功能是其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對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途徑與功能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烹茶以明心志
“心志”是指人們?yōu)榱藢崿F一個目標而下定決心且付出努力,不斷向這個目標邁進的志氣。如今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泛娛樂主義等不良價值傾向正在蠶食人們的心靈,加之我國高等教育的不嚴謹,導致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對比以往的大學生更缺乏志氣。他們大部分人認為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就是“人生的終點”,從而萬事大吉了。因此,他們在宿舍當起了“宅族”,熱衷于長時間“不干正事”,并對此樂此不疲。特別是“啃老族”的“螺旋式”產生,更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心志的有力證明。長期以往,待他們步入社會,必然淹沒于殘酷的社會競爭中。等到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又深覺“無力回天”以后,往往容易產生焦慮及抑郁心理。對此,應當發(fā)揮禪茶文化中關于烹茶的智慧,以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適當心理疏導。僧人烹茶對茶葉本身、茶器具、水源等的要求十分嚴格,制一碗好茶需要面對一套繁瑣的工序。其中,采茶的時間需嚴格按以驚蟄為候,至清明前為佳期,并主張在晴日凌露之時采摘,在這段時間里的茶葉才為上品。另外,茶圣陸羽在《茶經》中精心設計了適于烹茶品飲的二十四器物,他呼吁茶人需嚴格按照二十四器物使用順序來烹制一碗好茶,從中享受烹制茶湯、造華的過程,這非常貼合僧人修煉身心的目的。但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看,難以理解烹制一碗茶竟有著如此復雜的工序,這也正是禪茶文化的可貴之處。從中可以啟發(fā)當代大學生:在實現人生目標的過程中,應拒絕浮躁,保持耐心,并且認識到做任何事情并不會一勞永逸,完成目標都需要下百倍的決心,付出極大的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感受烹茶所帶來的意趣也正是禪茶文化重要的心理教化功能之一。
2.2吃茶以定心智
“過分執(zhí)著于行為的預期結果,過于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當代大學生產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中國晚唐時期,從諗禪師提出了“吃茶去”的命題,由此成為“禪茶一味”思想的肇始標志。在禪茶文化所提倡的“吃茶”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怎么樣的心靈狀態(tài),需要倡導什么樣的智慧,都非常有講究。禪宗在茶中融進了“清靜”的思想,僧人將吃茶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預示著禪修正如喝茶、吃飯、洗缽、睡覺一樣平常且要每時每刻進行。他們通過“吃茶”把自己與山水、自然及宇宙融為一體,在吃茶中求得美好的韻律,使自我精神得到了開釋,時刻保持“飯罷濃煎茶吃了,池邊坐石數游魚”的悠然自得、嫻雅自然的精神狀態(tài)。另外,在吃茶的過程中,需要講究“頓悟”,要求把一些繁瑣的事情都看淡些,做到“大覺大悟”。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從禪茶文化中的“吃茶”修行方式獲得對化解當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啟示:困難和問題之于個人而言就像吃茶之于僧人那般平常,都是人生必須要經歷的坎坷。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當代大學生應當體悟所謂“失意事來能治之以忍,快心事來能視之以淡,榮寵事來能置之以讓,怨恨事來能安之以忍,煩亂事來能處之以靜,憂悲事來能平之以穩(wěn)”的大智慧,別再過分執(zhí)著于行為的預期結果,過于看重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時刻保持平靜,將繁瑣之事看淡些,做到悠然自得,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2.3悟茶以奮精神
如今,擁有著強大精神的人往往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經歷艱辛磨難,依靠著一股“韌勁”,從而一直屹立不倒。然而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大部分人心理脆弱,經不起打擊,缺乏“抗打”精神。面對困難和挫折,他們往往選擇畏縮或者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去面對問題,這樣的舉措無法從根本上把問題解決。在此狀況下,何不感悟禪茶文化中的“醒覺”精神?!靶延X”精神是禪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它認為茶使人興奮,能夠使人提神,同時又不致人亢奮到失去理性,主張清清醒醒地看待世界和認識自己,從而保持一種清醒、理智的精神狀態(tài)。因此,正當人生失意而感到焦慮及抑郁時,當代大學生急需秉持一種“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或者“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精神,領悟到暫時的煩躁和郁悶只是轉化為成功所必備的“原材料”。應樹立“舍我其誰”,堅信人生的失意是一時的、短暫的,某一天定當成功的自信,因而沒必要感到焦慮及抑郁,更沒必要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去面對困難。
3促進禪茶文化有效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
的建議
基于前文分析,禪茶文化具有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不同功能,如何發(fā)揮好這些功能使之能有效化解大學生不良心理同樣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此,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3.1 加強大學禪茶文化課堂教育
大學生是社會的未來,高校是高等教育的主陣地。禪茶文化是融自然知識、思想教育、藝術熏陶及生活實踐于一身的學科,有著獨特的心理教化功能,能有效化解當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特別適合加入大學課堂。禪茶文化與教育相結合的事例,中國古代居多,具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理學家朱熹以茶喻人的例子。朱熹為白鹿洞書院修訂學規(guī)時,把重點放在道德觀的教育和人格的構建上,主張“以物喻理”,要求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和理解,達到獲取知識和明白事理的目的。而禪茶文化就是一個以物喻理的代表。朱熹在《朱子類語·雜說》中說:“物之甘者,吃過而酸,苦者吃過卻甜。茶本苦物,吃過卻甘?!币虼?,他親自植茶于書院,教導學生時每每以茶作比喻,要求學生重視茶的先苦后甜,明白先有憂慮、勤奮,后來才有閑適安樂的道理。高??煞滦е祆鋵⒍U茶文化引入書院教育的方法,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開展禪茶文化學習與教育,可在產茶盛地或飲茶習慣比較普遍的地方推行禪茶文化進大學課堂的試點,然后再逐步推廣。一是帶領學生參觀茶農的勞動和工廠的生產,培養(yǎng)起他們對禪茶文化的初步認識;二是引導學生學習茶藝,鍛煉其藝術修養(yǎng)和精神情操,使其從茶藝操作中達到磨礪性情,調解不良心理問題,端正人生態(tài)度的目的;三是開設專門的理論教學進行品德教育,以茶說教??傊?,把禪茶文化引入大學課堂既有利于養(yǎng)生,又有利于養(yǎng)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大學生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使當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隨著自我的精神強大而慢慢消解,從而為培養(yǎng)具有健康身心的時代新人做出貢獻。
3.2積極推動禪茶文化與高校心理咨詢室相結合
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一方面帶來人們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但同時也使人身心俱疲,導致人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特別是不少正處于年富力強時期的當代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及抑郁心理問題。現代醫(yī)學很難對付這種“心理病”,這就需要禪茶文化的積極配合,發(fā)揮好禪茶文化的心理療養(yǎng)功能。可促進高校心理咨詢室與禪茶文化相結合。一般而言,高校的心理咨詢室缺乏經過專業(yè)的布置。一些需要心理咨詢服務的學生步入進來后往往會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認為自己是有心理問題的病人,不愿意對醫(yī)生敞開心扉,更有甚者拒絕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針對這一狀況,何不把禪茶文化引入心理咨詢室,將心理咨詢室布置成恬靜儒雅、使人放松的茶室,在茶室內多設綠色植物和花卉,引導有焦慮及抑郁心理的患者置于綠色環(huán)境中接受治療,并把“心理咨詢室”變換個名稱,比如稱為“吃茶談心室”、“閑聊茶藝室”等。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高校心理咨詢師可為學生泡上一碗好茶,像親友、談伴那樣交談,在品茶過程中慢慢貼近學生的心理,讓學生減輕壓力,消除錯誤的心理暗示,主動敞開心扉并接受治療。相對于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方法,像僧人一樣品茶,像談伴一樣交流,會很快縮短醫(yī)生與病人之間的距離,自然更容易達到治療的目的。
綜上所述,大學生群體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焦慮及抑郁心理需要得到化解。運用禪茶文化的心理教化或療養(yǎng)功能是化解大學生焦慮及抑郁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為了能促進禪茶文化有效化解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加強大學禪茶文化課堂教育,積極推動禪茶文化與高校心理咨詢室相結合,努力使禪茶文化融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彭昱,杜麗巖.大學生就業(yè)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其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1):126-128.
[2] 舒曼.中國禪茶文化精神及其社會價值[J].農業(yè)考古,2007(02):179-181.
[3] 王路平.大學生就業(yè)焦慮心理問題的對策分析——基于禪茶精神的視角[J].福建茶葉,2017(12):284-285.
[4] 王玲.中國茶文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5] 呂錫琛.道家思想對于調治焦慮和抑郁心理的啟示[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93-98.
[6] 徐干.淺談禪與中國茶文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