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艷華 嚴芳 何衛(wèi)中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麗水市807戶茶農為調查對象,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了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1)在農戶特征中,茶樹種植年限對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產生顯著影響。(2)在農藥化肥使用情況中,茶農是否參加茶葉技術培訓、施藥劑量、施藥時間、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是否使用有機肥等5個因素對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產生顯著影響。(3)相關性分析表明,茶農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與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之間呈極顯著相關性。根據上述實證分析結果,提出了合理引導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浙江麗水;茶農;農藥;化肥;行為分析
[中圖分類號]S435.711 [文獻標識碼]A
浙江省麗水市位于浙江西南部,全市現有茶園面積3.63萬公頃,是中國綠茶一類適生區(qū),也是浙江省茶葉主產區(qū)之一?;屎娃r藥作為提供茶樹養(yǎng)分和功效的主要物質投入要素,對茶葉的產量和品質的提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是茶葉有害物質殘留的源頭和關鍵,不僅影響茶葉的產量和品質,還將導致后續(xù)年份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在國內研究中,對茶農的施肥行為或農藥施用行為的實證分析較多,而對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的綜合分析較少。Tripp等人研究發(fā)現參加農業(yè)技術培訓可以提高茶農對病蟲害的認識和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茹敬賢(2008)對茶農施肥行為的分析發(fā)現,茶樹種植時間和茶農家庭總收入對茶農施肥量呈正向相關關系,茶農受教育程度、施肥方式、是否施用有機肥等因素對茶農施肥量呈負向相關關系。顏璐(2013)對茶農施肥行為的分析發(fā)現,茶農受教育程度和農技培訓參與程度對施肥量影響較大。鄭龍章等(2009)對茶農農藥施用行為分析發(fā)現,茶農是否參加技術培訓和種茶年限等因素對其用藥量產生顯著影響。本文通過對浙江麗水三縣的實地調查數據,對茶農的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進行實證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選擇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遂昌縣和景寧縣為調查地點。以上三縣是麗水主要茶產區(qū),其松陽縣茶園面積為0.83萬公頃,遂昌和景寧縣分別為0.79萬公頃和0.41萬公頃,茶葉經營水平和經營效益處于全省中上水平。采用參與式農村評估技術(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開展調查。于2015年7月20日至8月10日在以上三縣根據經營技術水平差異,共選擇9個茶葉重點產區(qū)村為調查村,為保證所選擇的樣本村能夠反映樣本縣的實際情況,在所選擇的樣本村中必須有1個山區(qū)村。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樣本村中抽取30個以上農戶進行參與式農村評估,每戶派1人參加。在進行農戶調查前,通過二手資料和直接資料的收集和調查,了解社區(qū)經濟活動、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狀況,擬訂調查提綱。采取半結構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形式,選擇自然條件與社會環(huán)境、農戶自身因素和技術采用狀況等內容,在保證調研確定的基本目標條件下,根據訪談過程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循序漸進地調查下去。根據農戶訪談資料,制定半結構性提綱,組織混合組進行小組座談討論。訪談對象按照實際情況選擇8~10人。對調查結果和技術采用的問題、目標以及群眾的希望和要求進行較為全面的了解。
1.2 方法
Logistic回歸模型是將邏輯分布作為隨機誤差項概率分布的一種二元離散選擇模型,適用于對按照效用最大化原則所進行的選擇行為的分析,屬于概率型非線性回歸模型,是研究分類觀察結果(y)與影響因素(x)之間關系的一種多變量分析方法。Logistic概率函數模型為:
p(y=1|x)=ea+bx/1+ea+bx
其中,p為茶農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x為影響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的因素,a、b分別為各個因素所對應的參數。模型中的變量選取及統(tǒng)計數據如表1所示。
假設茶農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用Y表示,Y取決于Xi(影響麗水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的各種因素)。結果只有兩種:分別用Y=0和Y=1表示茶農茶葉產量的持續(xù)豐產和明顯減產現象,是非連續(xù)性的,并且這屬于分類結果(Y)與多種影響因素(Xi)之間的關系,可以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此問題。
2 結果與分析
首先計算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得到表2。從表中可以看到,與因變量有0.1以上相關的因變量有10個,包括X1、X2、X3、X4、X6、X8、X9、X11、X14和X15,0.5以上相關的因變量僅X12。
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807個樣本數據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先對選定的15個變量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發(fā)現所選擇的15個變量中僅有1個變量的方差膨脹因子不小于10,因此剔除X15變量,說明其余14個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多重共線性。通過檢驗得出有6項指標對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均有顯著影響,即X3、X4、X7、X8、X9和X14等6個自變量存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X1、X2、X5、X6、X10、X11、X12和X13等8個自變量在統(tǒng)計學上不顯著,表明這些因素對茶農化肥農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方面的差異影響不大(見表3)。
根據模型估計結果,主要影響因素及其顯著性和影響程度歸納如下:
(1)茶樹種植年限對茶農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影響較大。從模型結果看,回歸系數為正,OR值為2.21,即茶農種植年限每改變1個單位,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將增加2.21%。茶農茶樹種植年限越長,對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的施用時間、施用次數和施用結構等方面經驗越豐富。
(2)參加茶葉技術培訓的茶農對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有很大影響,兩者間呈極顯著負相關關系,并在1%的置信水平上呈現出極強的統(tǒng)計顯著性。茶農參加茶葉技術培訓的概率越高,其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量越低。
(3)農藥施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對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有顯著影響。茶農施用農藥認知程度越高,茶葉產量持續(xù)豐產的概率越高。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茶農對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的認知程度每改變1個單位,茶農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將增加3.29%。
(4)有機肥的施用對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影響較大,回歸分析表明,茶農對有機肥的施用每改變1個單位,茶葉產量的豐產水平增加0.97%,即施用有機肥的茶農比不施用有機肥的茶農茶葉豐產穩(wěn)定性更強。
3 討論
茶農作為農藥化肥施用的主要決策者,其施用行為將直接影響到茶葉的產量、施用劑量、方法和時間等。茶葉產量豐產水平的提高,關鍵在于降低化學要素施用量、改變農藥化肥施用結構、合理增施有機肥等方面。為提高茶農農藥化肥等化學要素施用行為,穩(wěn)定茶葉產量,應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加大茶葉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提高茶農安全用肥用藥的知識和技能。茶葉技術培訓已成為茶農獲得化肥農藥等安全生產的重要途徑,通過技術培訓,茶農可掌握更科學合理的施肥方法和病蟲害防治方法。經調查,在807戶茶農中最需要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占48.42%,科學施肥技術的占40.01%,所以科學施肥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應作為茶葉技術培訓方面的主要內容之一,指導茶農科學地將化學防治技術應用于茶葉的安全生產中。
第二,合理施用有機肥,提高茶葉的產量和品質。施用有機肥能顯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具有見效快、施用方便等特點。經調查,在807戶茶農中有37.71%的農戶施用有機肥,大部分為菜籽餅、畜禽糞便和腐熟的綠肥等有機肥料。施用有機肥能解決土壤中某些元素的拮抗作用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問題,改善土壤的通氣能力和土壤微生物狀況,增強抗逆性,降低成本。
第三,提高農藥利用率,科學合理施用農藥。目前,農藥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在麗水市周邊縣鄉(xiāng)銷售的農藥品種約200種以上,經調查,茶農在選擇農藥種類上僅依靠個人經驗或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的推薦。為提高茶農的農藥利用率,茶農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農藥,合理使用除草劑、除菌劑和殺蟲劑等農藥品種,提高防治效果,提倡和鼓勵使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第四,加強茶農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意識。許多茶農為了一味追求產量最大化和勞動力最小化,在經營過程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加劇了農業(yè)環(huán)境污染。雖然過量施用化肥農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葉產量,但長期施用或過量施用會造成土壤板結,生產力低下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茶農必須把農藥化肥銷量和茶葉產量的觀念,轉變到社會、環(huán)境成本與直接經濟效益上來,而不是片面追求眼前利益。
[參考文獻]
[1] Tripp,R..M.Wijeratne and V.H.Piyadasa.What should we expect from farmer field schools[J].A Sri Lanka case study.World Development-Volume33,2005,10:1705-1720.
[2] 茹敬賢.茶農施肥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以河南新鄉(xiāng)縣為例[D].浙江大學,2008.
[3] 顏璐.茶農施肥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以南疆地區(qū)茶農調查為例[D].新疆農業(yè)大學,2013.
[4] 鄭龍章.茶農使用農藥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福建省為例[D].福建農林大學,2009.
[5] 侯博.茶農對農藥殘留的認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2(02).
[6] 宋紅霞.不同有機肥處理對茶園土壤、茶樹生長及茶葉品質的影響[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7] 彭長生.城市化進程中農民遷居選擇行為研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的實證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3(03).
[8] 寧滿秀,吳小穎.農業(yè)培訓與茶農化學要素施用行為關系研究——來自福建省茶農的經驗分析[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1(02).
[9] 張利國,劉芳,王慧芳.水稻種植農戶生產方式:選擇行為及政策含義[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5(02).
[10] 張利國,劉芳.水稻種植農戶產品營銷方式:選擇行為及政策涵義[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5(03).
[11] 李紀華.農民水稻施肥行為研究與政策含義[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