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新
我校近年來在探索中學課堂教學改革的路上,可謂一直摸著石頭過河。從原來的“激情課堂”到“問題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再發(fā)展到現在的“2332”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形成了一個以生為本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這一課程改革理念。在教學活動中,從學生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教學時間的合理劃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yōu)橹R的“靈魂和線索”,來創(chuàng)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在傳統(tǒng)課堂模式中。教師按事先設計好的教案把知識點單向的傳授給學生,在單位時間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是往往是教師講的激情飛揚。學生學的卻死氣沉沉,當然效果也往往是低效甚至無效。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生被動學習時間過長。但真正有效的學習時間不足。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校對課堂教學時間做了一個合理的劃分: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不少于20%;學生交流展示不少于30%:老師講解不超過30%,反芻過關,拓展延伸20%。以上劃分不一定是連起來,可以在課堂中穿插安排,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要有體現。通過這樣的課堂時間劃分,使教師在課堂上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即講易混點,講易錯點,講易漏點:學生自己已經會了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學不會的不講。同時,在課堂中通過增加學生思考、質疑、探究、合作、展示、評價的時間,使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傾聽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辨別能力、探索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劃分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是基于學生發(fā)展的教學,因此應該采取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的模式,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為主。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動力。真正實現人的發(fā)展這一終極目標。我?!?332”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教學內容上要求:不用講,學生能自學會的占20%;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才能學會的占30%: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老師點撥能會的占30%;老師的重點講解、反復訓練才能會的占20%。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自學學習、完成學案分組合作、討論解疑展示點評、總結升華清理過關、當堂檢測的步驟,首先每位同學根據學習目標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要求學生靜心動腦,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用紅色筆標注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在學習小組內四個層次中分層一對一討論,共同研究解決問題。接下來小組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學生和教師對展示成果進行點評總結,最后進行達標檢測,檢測方式可以是口頭檢查,也可以設計題目進行書面檢測??傊鶕斕脙热蒽`活檢測,注重實效。通過這樣的劃分,使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把握學情,對所教內容的難易程度及重點要梳理清晰。在教學時才能具備針對性教學。
班級學生層次的合理劃分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由于智力、學習習慣等因素,一個班級中的不同學生在學習上總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如果在教學中不去認真思考應對措施,勢必會產生好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正是考慮到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學校提出了分層教學的設想,研究探討如何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規(guī)律。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測試、分層評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動學習,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能力,從而大面積提高班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班級學生層次的劃分中,優(yōu)秀學生占20%:中檔偏上學生占30%;中檔偏弱學生占30%;后進學生占20%。一個班按照40個學生計算,8個學生是能夠自學會的;24個學生是需要通過與同學討論、老師點撥才能學會的:8個學生是大家?guī)椭膶ο?,通過小組討論、老師指導幫助這8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既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好8名優(yōu)秀學生資源,又要給優(yōu)秀學生提供“自助餐”保證他們學習的更好;通過小組討論,促進中間學生的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30%轉化成優(yōu)秀生,以此擴大優(yōu)秀生比重。而把原本20%的后進生向著30%的群體推進。
從理論上講,我校的“2332”課堂模式符合分層教學理念,既讓優(yōu)生吃得更飽。又在一定程度上消滅了“學困生”,充分體現了教學對每個學生的尊重。
精心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合作學習小組根據學生個體差異、任課教師綜合意見確定,排定后不得隨意更改(最初實施高效課堂時,采取的是“專制”制的分法,也就是由任課教師包辦的)。首先,任課教師把全班學生按學習成績、認知水平、智力水平、性格特點、管理能力等依次分成a,b、c、d、e、f六個層次,每個層次人數平均,其中a層中的學生的綜合能力最強,分別承擔我們要組建的學習小組的組長,然后再將b、c、d、e、f五個層次的學生分別按認知水平、智力水平、學生性別、身高、性格特點、習慣愛好等分到學習小組中,使每個小組中均含有a,b、c、d、e、f層次的學生。
這樣,各組間的學生綜合水平相當,而各組內的學生的水平又有層次,這就達到“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敖M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公開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了學生便于組內合作交流和學習活動的開展,同時給小組及小組內的學生編組號及學號。盡量安排組內學生每位學生都擔任學科組長。
課堂教學實施要求
兩案并舉:(1)導學案與訓練案:導學案編制要突出自學指導部分,要以問題設計為起點,形成教學問題集或教學問題鏈貫穿課堂教學過程。問題設計要符合情景性、針對性、適切性、層次性。訓練案是課堂學習的“課后延伸”,做到有發(fā)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評必糾。兩案編制都要有編制人、審核人、日期、編號等。(2)兩案還指學生的學習方案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兩案”為師生、生生交流分享的媒介與抓手。
三大模塊:預習模塊貴在自知,它是高效課堂學習的核心基礎,是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為學生只有自己先學,在課堂上才有話可說,有疑可問,有據可辯,預習中要充分發(fā)揮導學案的作用,預習環(huán)節(jié)可安排在課前或課中某一環(huán)節(jié)之前,視學習內容的多少及難易而定:展示模塊重在透悟,它是檢驗和評價學習效果的核心,是對學習成果的“發(fā)表、暴露、提升”,避免出現“為了展示而展示”的現象,通過課堂展示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使課堂展示成為課堂上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反饋模塊貴在自成,首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在學生的困難處及時展開反饋,同時要把反饋作為教學預設的一部分,要尊重學生個體,給予一定的思考以及組織答案的時間。
做到三讓:讓角色: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角。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yǎng)他們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讓時間,控制教師講授時間。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讓精彩。就是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我校的“2332”課堂教學模式是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實踐中,我們驚喜地發(fā)現通過優(yōu)化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釋放了學生的能量。發(fā)展了學生學習的天性。學生一旦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的學習會變得輕松而富有效率,教師也教得輕松,真正體現教學相長,課堂也就真正成為師生共享生命的地方。
(江蘇省包場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