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凝 吳翠霞 趙春花
[摘 要]為了滿足高校進一步發(fā)展的需求,新校區(qū)建設和高校搬遷現(xiàn)象日益增多,學生作為高校搬遷的主體和直接利益相關者,他們的意見和滿意度對完成搬遷工作學校的進一步發(fā)展至關重要。本文以華北理工大學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學生關于新校區(qū)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滿意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由此提出了提升學生滿意度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高校搬遷;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A
滿意是一種自我需求獲得滿足的內心的愉悅感,滿意度則是評價者對問題滿意程度的體現(xiàn)。大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反映的是其對高校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的綜合反映,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校歸屬感等。
在社會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中,一些大學為了解決基礎設施陳舊,或校區(qū)分散等問題,實施了新校區(qū)的整體搬遷。但是搬遷后學生對學校的滿意度出現(xiàn)了一定程度的波動,為了更好的了解新搬遷學校對大學生的影響,并有效解決由此帶來的滿意度問題,有必要對此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
為了更好地說明情況,本次調查將主要以華北理工大學為例開展。
1 調查的基本情況
1.1 華北理工大學基本情況簡介
華北理工大學的前身是由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yī)學院于2010年合并而成,是一所以工、醫(yī)為主,理、經、管、文、法、藝等多科性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留學生教育、博士碩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繼續(xù)教育等教育層次的省屬重點骨干大學、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2年河北省教育廳和人民政府作出學校整體搬遷唐山市曹妃甸的決議,2016年11月學校整體搬遷至曹妃甸新城,2017年9月迎來第一批新校區(qū)入學新生。新校區(qū)占地4500畝,總建筑面積103.6萬㎡,整體按照“國內知名大學”和“一流現(xiàn)代化大學校園”設計和建設,共分為梅蘭竹菊四個生活區(qū),現(xiàn)有各類在校生7.9萬余人,其中男生人數(shù)占比51.8%,女生人數(shù)占比48.2%,男女比例接近1:1,各年級人數(shù)基本穩(wěn)定,人數(shù)比例接近1:1:1:1。
1.2 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只面向在校本科生,共調查100人,其中梅蘭竹菊四個生活園區(qū)各25人,男生、女生各50人,不同年級各25人,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入學生宿舍,主要從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兩個方面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對象分布在不同性別、四個年級和四個生活園區(qū),覆蓋較全面,有效性高。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100份問卷,回收到100份,有效問卷為100份,使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錄入、統(tǒng)計分析工作。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對學校硬件設施滿意度分析
學校硬件設施是指輔助教學任務的靜態(tài)的固定設施,本次調查的學校硬件設施主要是食堂、宿舍、商店(包括快遞服務)、圖書館和校園公交車這五方面,結果顯示:學生對學校的硬件設施的滿意度整體偏低,整體來看學生對圖書館的滿意度最高,對食堂的滿意度最低,具體結果顯示如下圖所示:
在具體問到對每個硬件設施中的什么最不滿意時,學生們普遍認為首先是食堂飯菜的價格偏貴和種類重復過多;其次是宿舍,學生對宿舍的上網通信信號、洗手池和衛(wèi)生間的衛(wèi)生情況都不滿意;第三是商店,學生認為商店商品價格較高、新鮮度較差、種類不夠豐富;然后是圖書館,書籍存放太散,導致借閱不方便。最后是校園公交車,校園公交車數(shù)量少,運營時間和站點都不清楚,影響學生的日常出行。
而在問到對每個硬件設施中最滿意的是什么時,學生大多表示首先是食堂,每個生活園各設一個,方便了學生進餐,其次是宿舍,大二以上的同學均表示住宿環(huán)境有了明顯的改善;第三是商店,快遞點的設立方便了學生生活;第四是圖書館面積明顯擴大,書籍增多;最后校園公交收費低廉,方便出行。
2.2 對學校軟件設施滿意度分析
關于學校的軟件設施方面,我們主要調查了學生對課程設置、實踐機會、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的評價。課程設置和校園精神建設方面學生以中度滿意度為主,在實踐機會來看學生多表示不甚滿意。
在談及具體不滿意的方面,學生主要談到首先在課程設置方面人文藝術類課程少,可選擇的課少,課程少學生多,許多學生選不上課;其次在實踐機會方面由于學校距離市區(qū)遠,周邊也在建設中,學生缺乏外出實習實踐的條件,很多活動無法開展。最后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學生認為校園文化活動不多,形式也單一,每年迎新生的晚會,形式和內容都與往年無異,使學生失去了興趣。有相當部分學生不知道學校舉辦的一些競賽,也由此失去了參與機會。有很多學生希望能參與校園文化建設,但由于條件不足,無法參與。
但是也有學生提到,在課程設置方面,學校每年都在不斷改進,尤其是在搬遷后,由于原有的六個校區(qū)并為一個,因此不再存在跨校區(qū)選課和上課的問題,可選擇的課程明顯增加;其次在實踐機會方面,學校和各專業(yè)也在不斷探索校內、校外實踐的新方式,從另一方面來看實踐活動反而能夠更靈活、更具創(chuàng)新性;最后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度過搬遷的過渡期,組織了大量的校園文化活動,且更大的校園面積和更完善的活動設施,為開展各種校園文化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提高學生對新搬校園滿意度的建議
大學校園搬遷對學校既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種機遇,尤其是對經歷過搬遷的學生來說,更是校園生活的一次巨大轉變,要減少學生對新環(huán)境的抵觸情緒,提升學生對新搬遷校園的適應性和滿意度,學校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3.1 搬遷前,加強同學生的溝通,做好思想動員工作
在搬遷前應該向學生充分闡明搬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學生群體對搬遷化的肯定、支持和配合,充分調查學生廣泛關注和重點關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及時給出回應,減少學生對搬遷后學習和生活的擔憂。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學生工作者和學生等學生自己的群眾性組織要發(fā)揮橋梁作用,實現(xiàn)學生意見和建議的及時上傳,以及學校文件和規(guī)定的準確下達,保證溝通渠道的暢通,讓學生對搬遷的擔憂和不滿情緒降到最低。
3.2 搬遷后,完善管理工作,充分發(fā)揮新校區(qū)的優(yōu)勢
很多大學會整體搬遷,其主要目的還是改善自身辦學條件,以華北理工為例,華北理工原為河北理工大學和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合并而成,共有六個校區(qū),其中兩個主校區(qū)建設路校區(qū)和新華道校區(qū)歷史悠久,基礎設施陳舊,且隨著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開始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但是由于地處市中心,這一情況難以得到明顯改善,另一方面多校區(qū)辦學,使得學校資源過于分散,不利于教師授課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整體搬遷后,這兩方面的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而對于學生搬遷后所出現(xiàn)的明顯不滿意,究其原因有的是歷史遺留問題,例如學生對軟件設施的不滿意,有的則是新校園運行管理不良導致的問題,因此,高校在搬遷后需要進一步強化校園管理和學生工作,積極回應學生的意見和反映,從衣食住行的細微之處入手,協(xié)助學生克服由于環(huán)境的突然變化帶來的生活和心理上的不便,進一步深化管理機制改革、提升教學水平,充分發(fā)揮新校區(qū)改善教學和生活條件帶來的舒適和便利效應,同時將實現(xiàn)學校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作為提高學生對學校認同感和滿意度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孟令一,李唯,張建松.高校整體搬遷的利弊——以華北理工大學整體搬遷曹妃甸為例[J].學園,2017(01).
[2] 高升.對北京高校外遷問題的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7(01).
[3] 黃琨.淺析高校搬遷過程中的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J].城市建筑,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