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林 唐臻 王笑林 管蘇雯
[摘 要]家庭福利作為現代福利國家的重要內容,在家庭和國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在家庭結構發(fā)生變化的今天,我國家庭福利的供需矛盾最終將影響家庭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穩(wěn)定。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南京江寧、江蘇南通、江蘇靖江、河南確山、甘肅隴南五個地區(qū)的家庭福利供給現狀進行社會調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式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我國家庭福利供給的現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促進適度普惠型家庭福利的構建。
[關鍵詞]家庭;家庭福利;現狀
[中圖分類號]F323.89 [文獻標識碼]A
家庭是以婚姻血緣關系,或者法律收養(yǎng)關系所構成的一個社會單位,同時家庭成員還應當有共同的生活。家庭是促進兒童社會化、供養(yǎng)老人、滿足經濟合作的人類親密關系的基本單位。家庭也是經濟和社會政策發(fā)揮作用的焦點、預防社會問題最有效的切入點。傳統中國多是擴大家庭,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fā)展、政策轉變,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的家庭結構發(fā)生變化,核心家庭成為時代的主流。更是出現了一些特殊家庭,如空巢家庭、失獨家庭、丁克家庭、單親家庭。
隨著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家庭生活的社會化趨勢已經出現,現代家庭逐漸失去了傳統家庭的一些功能。這時,家庭福利對彌補家庭弱化的功能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家庭福利是政府依據法律和相應的政策,通過提供資金和服務,促進家庭功能發(fā)揮和解決家庭問題而采取的行動和措施。根據調查可以發(fā)現,受個人責任觀的影響,多數家庭缺乏家庭福利的權力觀,忽略了政府在家庭福利供給中的責任。每一個家庭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當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家庭福利之間存在矛盾。通過對南京江寧、江蘇南通、江蘇靖江、河南確山、甘肅隴南五個地區(qū)的家庭福利供給現狀的社會調查,分析我國家庭福利供給現狀及未來發(fā)展方向。
1 現狀分析:基于五個地區(qū)家庭福利供給現狀的社會調查
1.1 調查設計與實施
針對南京江寧、江蘇南通、江蘇靖江、河南確山、甘肅隴南五個地區(qū)的家庭福利供給現狀展開調查。南京江寧、江蘇南通、江蘇靖江位于東部地區(qū),南京江寧已經全部實現省定小康指標,經濟發(fā)展水平相對較高;江蘇南通是中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方,超低生育水平;江蘇靖江經濟發(fā)達,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河南確山位于中部地區(qū),在一定程度上是貧困縣。甘肅隴南位于西部地區(qū),經濟欠發(fā)達。
本次調查采用以問卷為主的定量分析和以訪談為主的定性分析的方法。共發(fā)放1100份問卷,全部收回,其中有效問卷1000份,有效問卷率90.9%;發(fā)放訪談表150份,有效訪談率達到100%。問卷調查對象的年齡主要集中在20歲—60歲;男女比例均衡,男調查對象占比49.7%,女調查對象占比50.3%。訪談對象共計150人,其中有127名普通居民、代表了127個家庭;23名婦聯工作人員,既代表自己的家庭,又代表政府。
1.2 家庭福利供給現狀
1.2.1 多數家庭對家庭福利缺乏了解
表1數據表明城鄉(xiāng)比例均衡,城鄉(xiāng)居民分別占比42.7%、57.3%。從調查結果來看,53.3%的調查對象不清楚家庭福利,缺乏家庭福利意識。非常清楚家庭福利的家庭僅僅占比9.2%,比較清楚家庭福利的家庭占比37.5%。在一定程度上,不清楚家庭福利的農村調查對象人數多于城鎮(zhèn)地區(qū)。城鄉(xiāng)居民對家庭福利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福利供給不足。
1.2.2 收入影響家庭福利水平的滿意程度
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后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家庭福利。年收入10萬以上的家庭對家庭福利的不滿意比例達到8.4%,年收入11—20萬的家庭成為主要的不滿意者。年收入10萬以下的家庭,不滿意我國現階段的家庭福利的占比20%??偟牟粷M意比例達到28.4%,高于總的滿意比例17%。共有546個調查對象認為家庭福利水平一般,反映了我國家庭福利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1.2.3 家庭眼中的兒童福利水平有待提高
表中數據顯示,68.8%的家庭認為兒童福利水平一般,僅有8.7%的家庭認為家庭福利水平很好,這樣一個比例說明兒童福利水平要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還有一段距離。5.6%的家庭表示自己沒有享受任何兒童福利,說明其覆蓋范圍狹窄。
1.2.4 家庭養(yǎng)老壓力逐漸加重
“四二一”的家庭模式日益成為我國基本家庭結構,一對年輕的夫婦需要負擔起四個老人的養(yǎng)老重任和至少一個孩子的教育壓力。表4數據顯示,一個家庭需要贍養(yǎng)多個老人,其中將近一半的家庭需要贍養(yǎng)兩個老人,占比44.8%。0.7%的家庭需要贍養(yǎng)5個及以上的老人。需贍養(yǎng)老人的數量、養(yǎng)老成本的增加,家庭的養(yǎng)老壓力更重。
1.2.5 家庭福利需納入性別視角
婦女在家庭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表意性角色,同時逐漸具有工具性的角色。發(fā)揮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站在性別視角上,為婦女提供相應的福利。圖中數據顯示,509位調查對象選擇了生育保險這項福利內容,反映了我國生育保險得到一定的發(fā)展,越來越多人可以享受到生育保險福利。312位調查對象表示自家沒有享受到婦女福利,說明婦女福利覆蓋范圍小,內容單一。
1.3 家庭福利供給訪談分析
1.3.1 居民需要更多的醫(yī)療福利和養(yǎng)老福利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困擾家庭和國家的難題,家庭需要更多的醫(yī)療福利。在訪談的過程中發(fā)現,居民最多的反映是:醫(yī)療報銷比例低,根本無法滿足醫(yī)療需求;看病程序復雜,不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每個家庭需要贍養(yǎng)一定的老人,養(yǎng)老成本在逐年增加,家庭的養(yǎng)老壓力增大。無論是居家養(yǎng)老,還是養(yǎng)老院養(yǎng)老,都表明養(yǎng)老服務需求在增加,養(yǎng)老福利應該提供更多的養(yǎng)老服務。
1.3.2 城市家庭福利逐漸完善
(1)婦幼保健日趨成熟
為鼓勵生育,免費產檢、免費發(fā)放葉酸;為保障婦女健康,進行兩癌篩查;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開展親子活動、注重早期教育、關愛特殊兒童。城市的婦幼保健日趨成熟,但在農村社區(qū)鮮有活動,家庭福利要向農村傾斜。
(2)老人關愛如火如荼
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以來,老人服務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城市地區(qū)開展各種活動,為老人送溫暖、送健康、送服務。農村老人關愛、老人福利更需要提高和完善。
2 家庭福利供需矛盾分析
現階段,我國家庭福利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家庭對家庭福利的需求強烈而且迫切,需求逐漸多樣化;另一方面,家庭福利供給無法滿足家庭的需求。
2.1 家庭福利需求分析
2.1.1 家庭福利需求的強烈性
核心家庭的出現,傳統家庭所具有的功能逐漸弱化。兒童養(yǎng)育成本的增加,家庭養(yǎng)老功能的弱化,住房、就業(yè)、醫(yī)療的壓力,家庭經濟保障作用的“被強化”等多方壓力,導致家庭強烈需要家庭福利,以此來彌補家庭弱化的功能。
2.1.2 家庭福利需求的緊迫性
家庭結構發(fā)生改變的同時,家庭的穩(wěn)定性降低,迫切需要家庭福利來保障家庭的穩(wěn)定性。一方面,閃婚和離婚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增多。另一方面,傳統血親價值理念弱化,親戚之間逐漸分離,互助功能減弱。
2.1.3 家庭福利需求的多樣化
現代家庭對家庭福利的需求逐漸多樣化?;旧钚枰玫綕M足的家庭,開始追求發(fā)展性需求。家庭的需求從物質補貼向服務和設施靠攏,如老人兒童日間照料服務、老人兒童活動中心。
2.2 家庭福利供給分析
2.2.1 家庭福利供給內容單一
現階段,我國家庭福利供給方式以物質補貼為主,如最低生活保障、養(yǎng)老金、生育津貼等。但是,家庭福利在滿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后,家庭對家庭福利的需求開始向服務靠攏,向基礎設施靠攏。以物質補貼為主的家庭福利,內容過于單一,無法滿足家庭多樣化的需求。
2.2.2 家庭福利功能比較弱小
我國當前缺乏滿足家庭發(fā)展性需求的家庭福利政策,如我國家庭福利政策規(guī)范和調整的領域主要局限于弱勢家庭,有等同于“家庭救助政策”之嫌?,F有的家庭福利不能滿足家庭的需求,發(fā)揮的功能較小。
2.2.3 家庭福利政策碎片化
我國不同地區(qū)之間家庭福利發(fā)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qū)家庭福利薄弱;城鄉(xiāng)之間差異明顯,農村家庭福利較城市地區(qū)落后。家庭政策的制定管理分散,具體涉及部門較多;政策內容碎片化,缺乏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福利;家庭福利覆蓋范圍小。
2.3 家庭福利供需矛盾原因分析
2.3.1 缺乏家庭福利意識
在福利觀念上占主導地位的是個人(家庭)責任觀,及個人(家庭)要對自己的貧困負責。一方面,家庭受個人責任觀的影響,在家庭福利的供給上往往選擇自給自足。另一方面,政府家庭福利滯后,更多是鼓勵家庭能夠“自助”和“互助”。
2.3.2 家庭福利供給主體責任缺失
對家庭福利責任權益的認識存在誤區(qū):一種是過分強調國家和政府的責任,個人及家庭推卸在家庭福利供給中的責任。另一種是過分強調個人及家庭的責任。福利國家危機實際上是政府福利責任的危機。
2.3.3 組織管理方面存在問題
政府部門之間利益分割、職責不明、管理不當等現象的存在,導致許多家庭福利政策形同虛設、家庭福利執(zhí)行不力。同時,有的政府對家庭福利不夠重視,忽略了家庭福利在家庭保障和社會保障方面的作用。
3 家庭福利供給未來發(fā)展方向
構建適度普惠型的家庭福利,為家庭提供高層次的福利,滿足家庭的需求,發(fā)揮家庭作用和功能。
3.1 增強家庭的家庭福利意識
家庭福利的供給需要家庭的支持,促進家庭福利供給的提高和完善,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家庭的家庭福利了解,內化家庭福利意識。
3.2 明確家庭福利供給的對象和主體
家庭福利的對象是家庭,包括家庭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明確家庭福利的供給對象,為家庭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家庭福利,滿足家庭的需求。
家庭福利的實施主體包括政府、社會和家庭。政府負責宏觀調控,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家庭在能力范圍內自我保障。
3.3 構建中國政府在家庭福利中的積極角色和責任劃分
重建中國政府在社會福利領域中的積極角色以及合理的責任劃分是內在的、根本的、基礎性的問題。家庭福利的供給需要政府發(fā)揮其積極作用,承擔相關責任。
3.4 健全家庭福利政策
根據家庭福利的目標,家庭福利供給需要政策的保障。構建符合我國家庭福利發(fā)展的政策體系,健全相關家庭福利政策,保障家庭福利的順利實施。
3.5 提供多樣化的、覆蓋面廣的、公平的家庭福利
現階段我國家庭福利的實施方式需要向服務、設施傾斜;家庭福利需要覆蓋城鄉(xiāng)、覆蓋東中西;家庭福利需要公開透明。
4 結語
家庭福利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國家的重視,將越來越能夠滿足家庭多樣化的需求。家庭福利不僅是政策保障,還是物質補貼、服務提供、精神關愛、設施建設等等。家庭福利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滿足不同家庭不同的多樣化需求。家庭福利不僅僅在一個家庭、一個地區(qū)得到完善和提高,更要在城鄉(xiāng)之間、地區(qū)之間得到均衡發(fā)展。家庭福利不是政府一方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家庭的參與和支持,政府、社會和家庭多元互動,共同為家庭福利努力,家庭才能享受到最優(yōu)質的家庭福利。家庭福利的優(yōu)化,適度普惠型的家庭福利,更要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與當地的基本情況相協調,與當地社會文化相融合。如何根據我國國情,構建家庭滿意的適度普惠型的家庭福利,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探索。(指導老師:管向梅)。
[參考文獻]
[1] 劉中一.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家庭福利政策體系[J].開放導報,2011(04).
[2] 王思斌.中國社會的求助關系[J].社會學研究,2001(04).
[3] 彭華民.中國政府社會福利責任:理論范式演變與制度轉型創(chuàng)新[J].天津社會科學,2012(06).
[4] 吳香雪.福利供給責任與福利契約踐行問題研究[J].社會保障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