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志
摘 要:小麥播種的質量和產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播種模式與播種技術。窄行精準勻播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常規(guī)播種模式播種任務量大、產量低等問題,是一種非常好的小麥播種技術。從實際出發(fā),詳細分析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小麥播種;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實踐推廣
提升小麥的播種質量和產量,需要綜合考慮小麥的生長條件、生長規(guī)律,依據小麥高產栽培相關理論,選擇恰當的播種栽培技術[1]。
小麥窄行精準播種技術是在綜合考慮上述因素的基礎上,對比地方現(xiàn)有小麥播種栽培模式,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實驗與推廣示范,綜合研究探索出的一種十分可行的小麥播種栽培技術。
1?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研究契機
1.1? 常規(guī)栽培播種技術有待完善
近年來,小麥品種不斷更新,同時小麥的播種栽培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使小麥產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想將小麥產量控制在500 kg/667 m2或以上,需要確保小麥成穗數。
一般500 kg/667 m2產量需要40萬以上的成穗數,常規(guī)播種栽培技術無法達到這一栽培要求。因而急需探索小麥播種栽培新技術,與農藝農機完美融合,增加成穗數,實現(xiàn)高產[2]。
1.2? 化學除草技術的推廣實施
近年來,大量農民工進入城市謀生,農業(yè)生產將會進入機械化、集約化、規(guī)?;a的階段,效率高的化學除草技術將被廣泛普及。在化學除草技術普及應用的情況下,常規(guī)的播種栽培技術將顯現(xiàn)更多弊端,一定程度上為窄行精準勻播技術的探索提供了支持[3]。
2?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特點分析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在規(guī)模大、難度高、產量要求高的小麥種植項目上十分可行,下面詳細介紹這一播種栽培模式的特點。
2.1? 技術概述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以2.5 m為一個播帶,行間距離控制在10~12 cm,播種20~22行小麥后,留30~40 cm的空檔。在播種時,確保行與行、帶與帶之間有適當距離,并留有一定的空檔。此種栽培模式的兩大技術要點是“冬灌”與“窄行播種”,在具體應用時應抓好這兩大技術要點[4]。
2.2? 特點分析
與常規(guī)的小播種栽培模式相比,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有兩大特點。
一是播種方式靈活,播種量的彈性也增大了許多。按照這樣的播種方式,可以保證小麥播種量在10.0~17.5 kg/667 m2之間。播放量適中,小麥不會出現(xiàn)因播種過稠或過稀而苗木不全、生長不良的情況。將播種量控制在上述范圍內,可以培育壯苗,獲得高產,也能切實解決常規(guī)播種栽培模式播種量大卻產量低的問題[5]。
二是麥苗種子分布均勻。在播種量相同的情況下,結合播種栽培理論,按照適當比例縮小播種行距,適當擴大株距,使小麥田間分布更加均勻,有效促進麥苗個體與群體間的協(xié)調發(fā)育。
3?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實施優(yōu)勢
3.1? 易形成壯苗
通過縮小行距、擴大株距,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使麥苗種子在田間均勻分布,有效改善了苗種稀少缺少支撐和苗種過多養(yǎng)分不足的情況。均勻分布在田間的麥苗,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苗株營養(yǎng)均衡,個體與整體協(xié)調發(fā)育,麥苗壯碩,易實現(xiàn)豐產。
3.2? 播種范圍廣,播量適宜
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將播種帶間的行距縮小到了10 cm,可以將每667 m2的麥苗控制在25~30萬之間,播種量適宜,播種范圍合理擴大。同時,因為對行距的控制,小麥株距被控制在2 cm之內,株距合理,養(yǎng)分充足,能更好地幫助幼苗越冬,為來年豐產奠定基礎。
3.3? 草害輕
在窄行精準勻播基礎上,苗期綠葉覆蓋面積有效增加,較之常規(guī)播種麥田增加40%左右。覆蓋面積大的綠葉能有效降低田間水分蒸發(fā)以及漏光,使田間的保墑蓄水能力與光能利用率得到提高,且綠葉覆蓋廣泛的田間不易生雜草,草害較輕。
參考文獻:
[1]秦乃群,高敬偉,王穎,等.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03):184-190.
[2]秦乃群,高敬偉,王穎,等.小麥窄行精準勻播栽培技術及推廣應用[J].中國農技推廣,2017,33(01):33-35.
[3]黃彩霞.不同栽培技術措施對甘肅小麥產量及產量形成影響效應的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yè)大學,2016.
[4]李旭蘭.淺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4(14):150-151.
[5]郭翔翔,任兆豫.小麥栽培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農民致富之友,2013(20):7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