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袁春
[摘 要]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是現(xiàn)階段高中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中必然發(fā)展的趨勢及方向,新課程改革理念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科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較為重視。在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下,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受到較大的沖擊,教師在新課改理念下應尋找創(chuàng)新的、多元化的、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學理念相關要求及標準的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水平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分析新課改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途徑,針對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 鍵 詞] 新課改理念;高中歷史;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057-01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較為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的指導,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熱情較為重視,要求學生在學習基礎的歷史知識前提下培養(yǎng)自身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認知能力及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認識歷史,養(yǎng)成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促進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現(xiàn)階段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采用的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中依舊以教材內容及課本知識點的“灌輸式”教學為主,未能形成完善及健全的現(xiàn)代歷史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對學生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關系及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重視,教學過程中實施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學評價過程依舊以分數(shù)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得到較好的發(fā)展。且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根據(jù)學生學習水平、認知能力的差異給予針對性、個性化的教學輔導,使得教學過程中學生逐漸形成兩極分化的學習狀態(tài),不利于高中歷史班級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二、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途徑
(一)創(chuàng)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及創(chuàng)新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是較為重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理解歷史信息,關注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過及意義等,通過自主搜集、整理、辨析史料解決歷史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積極發(fā)揮獨立思考能力,促使學生理解性地記憶歷史知識[1]。如在進行“西安事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任務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及分析,最后解答問題。教師應提出問題:同學們在課前都自己預習及學習了這一章節(jié)內容,那么你們在學習過程中知道西安事變發(fā)生以后出現(xiàn)了哪些不同的政治派別嗎?這些政治派別的主張及實質又是什么?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思考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chuàng)新意識。
(二)深入歷史材料進行挖掘,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及歷史觀,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及科學的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歷史教材及資源,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引導學生充分感受及體驗中國歷史的豐富性和發(fā)展過程,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熏陶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人文素養(yǎng)及價值觀,整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搜索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歷史信息供學生深入分析和學習,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及學生的學習興趣[2]。
(三)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重視因材施教
教師在實施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學習需求等,以學生為本,構建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給予每一位學生公平、公正的待遇及尊重,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營造學生敢想、敢說的活躍課堂氛圍,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鼓勵、支持及引導,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歷史[3]。此外,教師應在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習水平差異的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的教學,針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實施適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轉變學生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給予相應的引導、鼓勵及支持,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提高班級整體的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下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歷史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歷史學習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明軍.談新課改下高中歷史的教學[J].讀寫算(教師版),2016,15(32):158.
[2]田源.淺談新課改下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問題[J].品牌研究,2015,26(2):256-257.
[3]洪偉.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6,17(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