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玨
[摘 要] 信息化是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發(fā)展趨勢,尤其是在各種信息媒介的廣泛應用過程中,智能手機的應用使得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水平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教育過程中的一些教學任務由手機平臺分擔出來。對智能手機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 鍵 詞] 智能手機;高職教育;信息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214-02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各種新型媒體的不斷涌現(xiàn),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智能手機是當前人們生活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溝通交流的工具,手機與網絡的結合,使得手機的功能不斷完善,智能手機承載的APP內容更多。在網絡信息時代,智能手機是一種重要的新媒體形式,智能手機在功能上相對于傳統(tǒng)的手機平臺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幾乎所有人都離不開手機。尤其是學生群體,使用智能手機的頻率很高。教育工作者也發(fā)現(xiàn)了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對此進行積極的研究,對手機媒體的教育功能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形成了在教育過程中利用手機媒體進行教學的策略。在教育過程逐漸實現(xiàn)信息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機為教育工作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
一、智能手機的應用現(xiàn)狀及其與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關系
(一)智能手機的應用現(xiàn)狀
我國的互聯(lián)網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研究和應用,智能手機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智能手機的功能逐漸完善,智能手機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多,使得人們利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很多需要在電腦上完成的任務,比如手機銀行、手機社交等,都是智能手機媒體與網絡技術實現(xiàn)良好融合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在這種背景下,信息意識較強的學生對于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很高。當前的高校生活環(huán)境比較寬松,使得很多學生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因此智能手機變成了生活和學習中的必備品,學生在享受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以及娛樂時也漸漸開始依賴智能手機,對學習以及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的時候,已經將智能手機的功能進行了拓展。最初使用手機就是為了進行簡單的交流,比如接打電話、收發(fā)短信等,那時候的手機也沒有太多智能化應用,因此手機的功能還比較單一。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手機更新?lián)Q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在智能手機功能的使用途徑調查中發(fā)現(xiàn),除了將智能手機當做通訊工具,學生還會將其當做上網的工具,智能手機媒體具有開放性、及時性、廣泛參與性等特點,因此智能手機媒體迅速成為大學生學習工作以及交際的平臺,通過在實踐中利用智能手機媒體可以很好地滿足大學生實現(xiàn)交際互動的要求,比如很多大學生會使用很多社交平臺,比如微信、微博等;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則將智能手機用作娛樂用途,比如看小說、看視頻、玩游戲等,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智能手機的娛樂功能更為明顯;另外有一小部分學生會將智能手機當做工作工具,比如借助智能手機收發(fā)一些文件,完成工作以及學習上的溝通和交流。鑒于學生對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很多學校開始研究將智能手機媒體當做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并且這種研究也在付諸實踐。
(二)智能手機與高職信息化教學
加強智能手機在高職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是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對高職院校提出的一個全新要求,也是提高高職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一方面,由于當前信息技術成為社會的主流,加強對智能手機的利用,可以有效地解決傳統(tǒng)教育過程中教育呆板的問題,使得學生對各種先進的技術的認識程度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加強高職教育過程中智能手機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信息意識。而且當前高職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面臨十分嚴重的資源匱乏問題,智能手機的應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尋找各種信息資料的途徑更加豐富,而且找到的內容也更豐富,對于高職信息化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很大幫助。另外,加強智能手機在高職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有助于提高現(xiàn)代教育管理的水平,比如各種智能手機的應用,使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被完全顛覆和改變,教師可以使用智能手機中的各種軟件與學生進行交流,比如通過微信進行學術問題的探討,利用手機播放一些教學視頻等,促進高職的教育教學工作變得更加規(guī)范化、信息化、科學化。而且將智能手機作為教育過程中的一種重要工具,具有實際意義。因為智能手機是一種十分便于攜帶的工具,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將手機帶在身上。當前高職院校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情況為智能手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使用手機媒體的時間也很多,因此可以借助手機媒體隨時傳遞一些信息,比如利用手機報、手機APP等都可以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學生也很樂意接受這種教育方式。
二、智能手機在高職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一)充分發(fā)揮智能手機的傳播優(yōu)勢
智能手機相對于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媒體而言,其傳播的速度更快,尤其是在網絡信息背景下,智能手機可以實現(xiàn)各種消息的實時傳遞,而且還可以實現(xiàn)多種類型的消息傳遞,比如視頻、音頻等文件,都可以作為智能手機傳播的重要內容,這也是智能手機在網絡信息時代具有的一個很明顯的優(yōu)勢。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應該要對智能手機的優(yōu)勢進行利用,充分發(fā)揮智能手機快速便捷的特點,同時加強對各種高職教學內容的精細化處理,及時將各種信息傳遞給學生,最終可以不斷提高學生對手機信息的接受度,實現(xiàn)高職信息化教學的目標。同時,由于智能手機可以使得各種信息的傳遞實現(xiàn)實時化,比如各種視頻、音頻的播放等,給學生帶來很好的觀看感受和體會。在應用智能手機進行高職信息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通信技術的研究,使得各種信息的傳遞過程更加快速順暢。比如在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的各種社交軟件,為教師和學生的溝通提供條件。在課后,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身份,作為學生生活上的朋友和導師,對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思想問題進行有效引導,利用手機微信、微博等平臺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可以防止學生產生一些不良的想法,防止學生產生心理負擔。
(二)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的交互性
傳統(tǒng)的高職教學工作都是通過課堂上的理論教學來實現(xiàn)的,雖然在教育過程中對各種多媒體、計算機等設備也進行了利用,但是學生還是被局限在課堂上,課堂上所提供的信息畢竟是有限的。學生是高校高職教學的主體,在信息化社會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高職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要充分利用各種智能手機,將智能手機當做高職教學的一種延伸渠道,提高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能夠對自己身上存的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智能手機具有交互性、及時性的特點,通過智能手機的方式融合多種教學的元素來對學生進行高職教學的效果要比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方式好。比如當前學生一般利用微信、微博等智能手機來實現(xiàn)彼此之間的信息交互,這為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教師可以開通微信賬號,可以將學生拉近一個群組中,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溝通獲得更多的消息,能夠加深對外界的了解,也能給學生探討各種問題提供一個平臺。
(三)加強對智能手機使用的規(guī)范
智能手機為信息化教學帶來了便捷,但同時智能手機與網絡的融合發(fā)展越來越深入,使智能手機中傳播的信息越來越復雜,這些信息對高職學生的學習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對此,在智能手機使用的過程中要通過各種的手段對智能手機的使用進行規(guī)范,主要是要對智能手機中的各種消息進行規(guī)范,比如對于傳遞的各種網絡輿論消息要進行審核與控制,一旦出現(xiàn)大范圍的負面輿論消息,則應該要及時進行處理。智能手機成為知識傳遞、核心價值觀內容傳遞的重要渠道,盡量避免各種負面消息對學生帶來的影響。
(四)加強高職院校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要實現(xiàn)智能手機在學生的高職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不僅需要有較好交互性的智能手機平臺,而且需要教師能夠對這種平臺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能夠對智能手機的各項功能有所掌握,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地結合智能手機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對手機、網絡等方面的運用能力不高,因此不能找到合適的時機利用智能手機平臺。對此,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也要積極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訓,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借助智能手機教學的方法進行介紹和講解,在實踐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地反思和錘煉,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現(xiàn)實途徑,使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這種媒介的使用,學會使用微信、微博等交流工具,利用智能手機的便捷性,及時對學生的狀態(tài)進行了解,及時向學生傳遞一些多媒體教材,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養(yǎng)成利用智能手機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媒體的功能不斷完善,手機媒體與互聯(lián)網之間的結合逐漸增多,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便捷。在智能手機不斷應用的過程中,智能手機的優(yōu)勢在教育領域中也逐漸被重視。高職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智能手機平臺的應用。教師利用智能手機實現(xiàn)與學生的及時交流與溝通,并且借助智能手機對各種多媒體教材資源進行傳遞,使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途徑得到有效的拓展,促進高職教育信息化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陳偉宏,黃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主導價值觀形成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新疆社會科學,2012(4).
[2]李志河,王嵐,馮利星.高職院校網絡教學資源庫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3(6).
[3]李利平.高職教育專業(yè)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改革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