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茂梅
[摘 要] 信息技術已運用于社會各個領域,但落后地區(qū)信息技術還未充分融入教學領域。內科護理學是中職護理學專業(yè)重要的基礎學科。通過對承擔教學的兩個班級分別使用傳統(tǒng)板書教學、信息化教學進行對比分析,信息化技術模式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關 鍵 詞] 信息技術;內科護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212-02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信息技術運用于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教育行業(yè)也不另外。但在落后地區(qū),教師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信息技術的運用還有待提高,還未真正融入教學領域,教師仍以傳統(tǒng)板書式教學為主。內科護理學是護理學專業(yè)中重要的基礎學科,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文以中職內科護理教學為例,探索信息技術在中職護理專業(yè)教學的應用,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且有用的綜合護理人才。
一、教學設計
內科護理學作為護理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內容多、范圍廣、記憶和理解難度大,是一門操作性強的學科。好的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課程定位和培養(yǎng)目標
內科護理學是以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綜合應用性強的學科。內科護理學課程是護理專業(yè)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知識課程,是護士資格考試必考的重點課程,對護理專業(yè)學生職業(yè)素質和技能的培養(yǎng)起重要支撐作用。護理專業(yè)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程達到具備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目標。以知識目標為基礎掌握內科護理的基本技能,重點培養(yǎng)學生具備能及時判斷和發(fā)現病人病情變化給以處理和搶救的能力,同時達到讓學生對患者充滿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和甘于奉獻的素質目標。
(二)教學內容
中職內科護理學課程主要傳授內科病人心理、生理以及社會的健康知識,教會護理專業(yè)學生能夠運用護理程序診斷和護理病人,使病人及時康復,增進病人健康。在選擇教學內容上,以中等職業(yè)護理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方案為基礎,遵循“必學、能用”的原則,結合護士執(zhí)業(yè)技能資格考試,選擇和優(yōu)化教學的內容。內科護理課程的內容主要是針對用非手術方法治療病人,涵蓋呼吸、循環(huán)、消化、泌尿、血液、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風濕性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以及傳染病病人的護理,是臨床護理的綜合學科。每個疾病的臨床表現、護理要點和健康教育是重點,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是難點,要求護生要在充分理解難點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重點護理知識和技能[1]。
(三)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要選用實用性、創(chuàng)新性強的教材,也是能實現護理崗位需求、社會需要、學科發(fā)展需要、職業(yè)資格考試等相對接的教材;選用護理技能比賽獲獎的操作視頻、內科臨床護理比較標準的操作視頻、高校精品課程視頻。
二、信息技術在內科護理學教學的實踐運用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為以互聯(lián)網運用為基礎、以網上“云數據”為載體,通過把課件、教案、教學視頻傳輸至網絡上,學生課后通過瀏覽網頁,在網絡上學習上傳的課件、學習視頻,預習和重溫學習課程的重點、難點,掌握吃透相關學科的專業(yè)知識?,F代信息技術在教育的運用主要表現在怎么使信息技術與教學高度融合,在教學中提起學生興趣,使學生在聽課學習過程中通過教學視頻形象具體的特點記憶深刻、一目了然,很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把握重點。滿足未來社會對護理學生的要求,滿足學生擇業(y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信息技術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主要以課件制作、課程講解、網站云課程建設等幾種方式綜合進行。內科護理學是一個操作性強的學科。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利用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更活躍、更生動,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趣味,提高學生主動性,使教學資源得到共享,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能對重難點進行反復學習。
(一)課件制作
在優(yōu)秀課件的制作中,課件的設計非常重要。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課件制作主要表現為多媒體課件制作。計算機軟件選擇現目前應用較廣,如方便實用的PowerPoint 2007,Flash8.0,Photoshop6.0等軟件。教學內容以國家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內科學》中的重難點為主要教學內容,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組織素材。幻燈片模板不要選用過于單調的、濃重的色彩??蛇x擇在photoshop中制作和藹可親的醫(yī)生和沒精打采的病人的卡通圖片作為主題圖片。按照疾病護理的呼吸、循環(huán)、消化、泌尿、神經、內分泌及代謝、風濕及免疫、血液系統(tǒng)和傳染病九大系統(tǒng)分別制作邊框,各系統(tǒng)都要提示主題。背景主要以淺鵝黃和白色過渡,文字主要以深藍色為主要顏色,有利于長時間觀看。圖片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卡通圖片和具有代表性的專業(yè)圖片,如搜集的護理操作過程視頻和精辟的內科護理講授視頻。按照護理流程對視頻、圖形進行編輯,采用超鏈接的形式鏈接貫徹前后知識點[2]。
(二)實踐運用
1.教學對象
選取本校筆者所教兩個班級,學生一共118人。一個班以常規(guī)的板書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教學,主要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做筆記,教師期末進行系統(tǒng)復習,即為對照組。另一個班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即為觀察者。兩組學生中對照組女生57人,男生2人。觀察組女生58人,男生1人。兩組學生在年齡和性別上沒有多大差別,有一定的可比性[3]。
2.教學方法
對照組的學生采用傳統(tǒng)的板書式教學模式上課,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采用講授演示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教師通過教學的內容尋找合適的案例進行講授和演示。
觀察組采用信息化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傳統(tǒng)教授的基礎上,使用PowerPoint 2007編輯制作的課件,同時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對相關的教學資源進行搜集,對課本重點難點進行歸納、難以記憶和理解的知識、經典教學視頻等上傳到學院網站上。上傳資料數據可分為課件、視頻、相關重難點和相關測試題。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告訴學生查詢方式、布置相關的任務,讓學生課后主動瀏覽學習。教師每上完一節(jié)課時,要指導學生登錄網站做測試題,并在上下一節(jié)課之前在網站上去預習相關知識。在預習和測試過程中,出現難懂的知識和難題到班長處登記,統(tǒng)一由班長收集整理交給任課教師,教師安排討論和重點講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上搜集一些病案視頻,由班長匯總整理,教師根據不同的病案總結分析出類似的病案,給以詳細的分析和講解。此外,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病案的理解。
三、效果評價
(一)觀察指標
期末教學完成后,將兩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和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效果評價指標。期末的考試由理論考試、操作能力測試、平時成績組成,均采用百分制進行計分。理論考試、操作能力測試、平時成績分別占比為60%、30%、10%。最后綜合成績?yōu)槔碚摽荚嚦煽儭?0%+操作能力測試成績×30%+平時成績×10%。理論考試主要考查學生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臨床表現、防治和護理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操作能力測試主要測試內科常見病、多發(fā)病防治和護理的基本技能;平時成績主要為學生課堂表現和出勤,由教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給分。
(二)評價結果
兩組期末綜合成績分數段分布見表1。
經過比較考察,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教學讓學生比較滿意。
四、結論
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高自學能力和學習效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教師在講臺講授的板書式教育,知識主要以教師傳授學生接受的方式,學生被動學習。常常是教師教、學生記錄,學生處于被動學習中,泡在抽象枯燥的理論中,無法課后進行主動學習,課后主要為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其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了一定的壓抑。而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除了教師在講臺通過多媒體課件教授,不僅課程內容豐富,還可以通過動畫放映、情景模擬等方式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加深理解,課堂活躍。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后學生能通過互聯(lián)網做預習,重復聽課,對重點、難點可以多聽幾遍,并且能網絡互動,網絡測試等多種課后學習方式。讓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林梅英,朱啟華.內科護理[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2]林曉紅,錢愛群.多媒體課件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02,2(3):54-55.
[3]舒婧.實踐性教學模式在中醫(yī)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7,35(2):137-139.
[4]姜麗萍,楊曄琴,姜文莉,等.護理綜合實驗教學的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39-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