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志 安建平 武愛萍
[摘 要] 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在醫(yī)學類院校中被廣泛應用。中職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數學作為基礎課程在職業(yè)教育改革中被嚴重壓縮,這是對數學教育的嚴重考驗。主要對醫(yī)學類院校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中職段數學課程模塊化體系建設進行探究。
[關 鍵 詞] 五年制高職;數學課程;模塊化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0-0158-02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醫(yī)療技術人員急劇短缺。醫(yī)學類院校由于其專業(yè)特殊性,培養(yǎng)人才周期比較長。因此,五年制高職被廣泛應用[1][2]。在這過程中,將中職部分與高職部分分開教學又是一種高效的培養(yǎng)方式,在醫(yī)學類院校中得到廣泛應用[3][4]。
數學是理科的基礎學科,重在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育改革中被嚴重壓縮,數學教育受到嚴峻考驗。
在生源方面,隨著職業(yè)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知識基礎普遍較弱,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入學的數學成績位于0~70分之間的有58%,70~90分之間的有37%,90~120分之間的有6%,平均分為77.8分。
二、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中職段數學課程模塊化體系建設
(一)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中職段數學課程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知識基礎差異性大,難以兼顧
隨著職業(yè)院校不斷擴招,學生基礎普遍較弱,差異性越來越大,教學中難以兼顧各層次的學生。
2.專業(yè)設置靈活,數學課程與專業(yè)課程聯系不緊密
為適應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學校對專業(yè)的設置變得越來越靈活,傳統教學難與專業(yè)課建立起緊密聯系,教學方法守舊,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3.基礎課時數不斷減少
應市場需求,學校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加大專業(yè)課程比例,嚴重壓縮基礎課程時數,尤其是數學課程。數學是一門系統科學,傳統教學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系統教學。
(二)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中職段數學課程模塊化體系建設
1.構建課程模塊化體系
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結合醫(yī)學專業(yè)的特點,醫(yī)學類院校五年制高職三二分段中職段數學課程可以分為三大模塊:預修模塊、基礎模塊、拓展模塊。
(1)預修模塊以初中知識為主,主要包括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軸對稱(中心對稱)的坐標變化等3個子模塊,建議6課時。
子模塊一:因式分解。主要幫助學生溫習因式分解的方法,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做好鋪墊。建議2課時。
子模塊二:一元二次方程。主要幫助學生溫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重點要求熟練掌握求根公式,為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相關問題的求解做好鋪墊。建議2課時。
子模塊三:軸對稱(中心對稱)的坐標變化。主要幫助學生溫習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關于對稱的坐標變化,為研究函數圖像及理解函數性質做好鋪墊。建議2課時。
(2)基礎模塊是必修模塊,主要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數概念及性質等3個子模塊,建議28課時。
子模塊一:集合。主要介紹集合的表示方法及其運算,為之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建議8課時。
子模塊二:不等式。主要介紹不等式的意義及簡單運算,為之后的函數問題討論打好基礎。建議12課時。
子模塊三:函數概念及其基本性質。主要介紹函數新的表示方法以及函數研究的主要內容,為之后具體的函數研究打好基礎。建議8課時。
(3)拓展模塊以實際應用為主,注重與專業(yè)的緊密聯系,主要包括冪函數、一次函數模型、二次函數模型、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列、概率與統計等8個子模塊,建議58課時。
子模塊一:冪函數。主要介紹冪函數的概念及其形式的特殊性。建議2課時。
子模塊二:一次函數模型。主要介紹一次函數的概念、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建議2課時。
子模塊三:二次函數模型。主要介紹二次函數的概念、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建議4課時。
子模塊四:指數函數。主要介紹指數的運算、指數函數的概念、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建議10課時。
子模塊五:對數函數。主要介紹對數的運算、對數函數的概念和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由于本模塊與專業(yè)課聯系緊密,在實際教學中調整為學期初進行教學。建議10課時。
子模塊六:三角函數。主要介紹三角函數的基本概念及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系式,會通過計算機進行具體三角函數值的運算。建議10課時。
子模塊七:數列。主要介紹兩個特殊數列的概念、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建議10課時。
子模塊八:概率與統計。主要介紹古典概型及統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建議10課時。
結合專業(yè)需求,具體知識選講如下表。
本課程體系從初中基礎入手,便于學生接受,更快進入課堂,有效解決基礎差異大問題?;A模塊作為基礎內容,要求學生扎實掌握,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拓展模塊從專業(yè)入手,以解決專業(yè)相關問題為主,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正確態(tài)度及思維方式,根據專業(yè)需求,將指數函數、對數函數調整到學期初進行教學,將專業(yè)相關性較弱的內容(例如,充要條件、三角函數中的誘導公式、向量、空間幾何等)進行了刪除,縮短授課時間,有效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2.課程模塊化設計案例
(1)預修模塊:子模塊因式分解
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回顧初中因式分解相關內容,熟練掌握因式分解方法,對具體問題能快速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因式分解。
教學重點:熟練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學難點:針對具體問題能快速找到合適的方法進行因式分解。
教學策略分析:本模塊知識為初中內容,由于學生基礎差異大、課程節(jié)奏難統一,可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使其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正確的學習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基礎模塊:子模塊集合
教學目標: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關運算,體會實際問題的數學表達,通過集合理解客觀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掌握集合的概念及相關運算。
教學難點:熟練應用集合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策略分析:本模塊知識是必修內容,是之后學習的基礎,需重點掌握,且熟練掌握。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適當加入微課等新型教學手段,將聯系較弱的內容置于課后,幫助學生鞏固、練習。
(3)拓展模塊:子模塊指數函數
教學目標:掌握指數運算及指數函數的性質,會用指數函數解決實際問題,通過指數函數的性質理解事物的發(fā)展變化。
教學重點:掌握指數運算及指數函數的性質。
教學難點:熟練掌握指數的運算。
教學策略分析:本模塊在醫(yī)學專業(yè)的學習中應用比較廣泛,根據專業(yè)需求,將本模塊提前至學期初進行教學。本模塊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結合實際問題,例如細菌的分裂、藥物的半衰期等問題,通過指數運算及指數函數性質進行解決,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體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理解普通醫(yī)學現象后面的嚴謹理論依據。
三、課程模塊化教學效果比較
經過一學期的課程模塊化試驗,通過問卷調查方法、成績測試方法對實驗前后進行比較,檢驗教學效果。
(一)學習的自主性的比較
試驗前,學生經常進行預習、復習的占12.8%,偶爾占64.1%,從不占23.1%。學生課上課下經常提問占7%,偶爾占35%,從不占58%。試驗后,學生經常進行預習、復習占20%,偶爾占72%,從不占8%。學生課上課下經常提問占8%,偶爾占44%,從不占48%。
可見,通過模塊化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率達到了顯著提升。表明該模塊化課程設計適應了不同學生的不同知識基礎,消除了學生對數學的抵觸心理,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學習信心的比較
試驗前,學生在上課時的心情,激動占20.3%,偶爾聽一下占59%,麻木占20.7%。希望老師嚴格要求學習,同意占67.9%,不同意占32.1%。試驗后,學生在上課時的心情,激動占22%,偶爾聽一下占62%,麻木占16%。希望老師嚴格要求學習,同意占84%,不同意占16%。
可見,通過模塊化教學,使課程能循序漸進,與之前的知識連成一體,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加容易入手,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
(三)數學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
通過對同一專業(yè)不同年級學生的比較,發(fā)現兩個班的學生在學期初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相同,在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后,數學的成績對照如下:試驗班的平均成績?yōu)?7.8,最高分為98,及格率為95%。對照班的平均成績?yōu)?7.3,最高分為92,及格率為90%。根據兩個班的入學成績來分析,兩個班的差距,平均分不超過2分,現在試驗班的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這說明通過模塊化教學,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數學知識、方法的應用能力。
綜上所述,數學模塊化課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利于基礎薄弱的學生盡快適應模塊化課程,有利于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李蘭花.與專業(yè)結合的中職數學課程設計[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3).
[2]何建勇.五年制高職電氣自動化文化基礎課程體系銜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3)
[3]李亞杰.中高職銜接的職業(yè)院校數學課程體系建設探討[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4(23).
[4]韋銀幕.中職與高職數學課程體系銜接模式的構建[J].廣西教育,20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