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松韜
【摘要】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材中有大量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實驗教學是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起著其他教學方式都無法替代的作用。日常的科學課堂上,筆者發(fā)現(xiàn)實驗教學往往不太被重視,教師演示實驗多,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少,造成實驗教學缺乏一定程度的有效性,達不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標。筆者針對目前初中科學課堂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優(yōu)化實驗教學的策略,力求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而高效。
【關鍵詞】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策略
初中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實驗教學就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梢?,實驗教學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日常的科學課堂上,實驗教學往往不太被重視,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使科學課堂缺乏活力,影響科學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教師對實驗教學的目的性不夠重視
實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但隨著中考實驗操作考核的逐漸淡化以及走過場式,大部分的老師認為學生的動手能力差點沒有關系,只要筆試過得了關就行。于是實驗教學就變成了老師講原理、講過程,學生記筆記,背過程,背現(xiàn)象。臨到中考實驗操作考試了,再搞搞突擊,強化一下幾個關鍵實驗,能夠應付考試就行。
(二)學生實驗意識不強,動手能力差,缺乏自信心
大多數(shù)的學生是比較喜歡做實驗的,但較多學生對實驗不夠重視,對實驗目的性認識不足,部分學生甚至認為動手做實驗對自身能力的提高沒有什么大的作用。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不強,缺乏動手能力,分組實驗中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做出與其他組同學不一樣的實驗現(xiàn)象或結果時,對自己缺乏自信心,不相信自己,不是去研究為什么,而是去更改實驗現(xiàn)象或實驗結果,缺乏主動探究的意識。
(三)實驗教學缺乏情境,課堂略顯沉悶
情境教學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最有效的辦法,合理的情境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jīng)驗,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定的場景,讓學生融入一定的情境中,用以激活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目標知識。但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都把實驗教學重心放在教會學生應對考試上,具體來說就是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對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以及實驗注意點的識記上,無形之中導致實驗教學過于偏重脫離情境的書本知識教學,導致學生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記憶方面,而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辛苦,學生筆記記得辛苦,沒有真實情境體驗,導致課堂略顯沉悶,缺乏活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疏忽實驗教學的意外
日常的實驗教學,在課前教師一般都會對整個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充分的預設、嘗試、分析,但在實際的課堂操作過程中,由于器材本身的原因或對實驗規(guī)范操作的疏忽,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的實驗現(xiàn)象。筆者發(fā)現(xiàn),大部分的教師對意外的實驗現(xiàn)象,往往不加以任何處理,甚至直接回避掉,只讓學生記住正確的實驗結論,這樣就失去了實驗教學的真正意義,無法培養(yǎng)學生認真分析、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同時,學生面對錯誤的實驗現(xiàn)象和教師強調的正確實驗結論會感到茫然,究竟該相信哪一個,從而降低了實驗教學的效果。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現(xiàn)有的這些問題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如何在教學中優(yōu)化實驗教學、提升課堂活力是每一位科學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優(yōu)化實驗教學,提升課堂活力的策略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初中科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必須創(chuàng)造多種機會讓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在親身參與科學活動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感受科學過程,獲取事實證據(jù),檢驗自己的想法和科學理論,逐步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逼綍r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在形式上雖有區(qū)別,但對于學生要說,都是學習知識和技能不可缺少的過程,是從理論和實踐兩種不同的角度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并不矛盾的。教師不因教學形式的不同而采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重講授,輕實驗,達不到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探索能力、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目標。
(二)重視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理論指出:教學不應該把現(xiàn)成的理論教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動手設計實驗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使其在解決開放性問題的實踐中不僅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學習,這正是素質教育追求的目標。新課程標準下的科學課要求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不墨守成規(guī)、勇于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科學素質,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質疑習慣??茖W課不但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如八上《電路的連接》教學中,筆者給出導線、電池、燈座、小燈泡、開關等器材,要求學生誰能利用這些器材讓小燈泡亮起來。很快就有學生完成了一個小燈泡發(fā)光的簡單電路,筆者讓他呈現(xiàn)在其他學生面前,他使用了導線、電池、燈座和小燈泡。馬上就有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老師,他缺少了開關。”筆者順勢讓該學生來連接,“加上開關有什么好處?”該生:“可以方便控制燈泡的亮和暗,和實際生活中的電燈一樣?!被趯W生已經(jīng)掌握了讓一個燈泡亮起來的基礎,筆者又提出了,能否讓兩個燈泡同時亮起來的要求。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設計電路,連接電路。有了前面的電路連接,大部分同學都能在原有的小燈泡邊上再連接一個小燈泡,完成了任務。“那么還有沒有其他的連接方法?”筆者問?!坝?,像教室里面的燈泡那種連接方式”,一學生回答。筆者乘勝追擊,“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把它連接出來?”一開始,很多學生感到有困難,但是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最終在課堂上解決了這個問題。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基本領會了電路的兩種基本連接方式: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所以,在組織學生教學時,要允許學生質疑,允許他們自主設計方案,自主實驗探究,無論實驗結果是否正確,都要敢于放手讓學生去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用實踐去驗證自己的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