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和高校學科建設的不斷深化,對高校圖書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提供更為專業(yè)的服務。而學科化服務模式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為了深化學科服務的發(fā)展程度,高校圖書館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新技術,在圖書館工作人員和學科專業(yè)人士之間建立協(xié)作關系,為提升圖書館學科服務水準提供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應用研究
圖書館是完成信息搜集、保存、探究和運用的服務部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其信息服務的水準在逐步提升。當前,用戶的需要有所調整。高等院校設置多個學科,這些用戶不僅要求圖書館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且需要它能滿足自身更加專業(yè)化的需求。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高校圖書館必須擴展原本的服務形式,給用戶帶來更加學科化的服務。
一、學科服務的相關內容
(一)學科化服務系統(tǒng)
為了達成目前用戶多樣化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必須要有效融合學科教學,完成學術互動,把之前的單項式、坐等式提供服務的形式,調整為滿足客戶需要,主動進行互動并給出知識革新的服務形式。在確保收藏、借閱等基本職能的基礎上,強化圖書館的學術資源服務能力,讓其提供更具學科性質的服務。所以,圖書館需要依據學科主題將資源展示給用戶,讓信息服務學科化、內容變得更加知識化。
(二)Web2.0融入了學科服務
近幾年,Web2.0技術開始運用于圖書館管理,建立了學科化服務的新模式,也就是學科化服務2.0,它將學科館員置于核心地位,在當前圖書館藏書的基礎上,主動滿足客戶需要,整合運用Web2.0的各類技術,指引各專業(yè)人員參加學科化資源建設,給出與學科有關的服務規(guī)劃。其主要特征在于信息組織具備更明顯的學科性,信息內容更加側重知識類型,信息運用開始均享,信息推送變得更加及時,提供的服務手段也有了更全面的網絡特征,提供的服務具有更為個性化的特點,服務開始傾向于雙向互動。為了確保學科服務的效果,組建對應的學科服務平臺成了高校圖書館的必然選擇。
首先,構建學科博客。這一平臺在高校圖書館學科建設過程中有極為廣泛的運用。學科館員借助博客這一網絡平臺的組建,將本科學的知識和資源,還有使用的用戶群體全部集中在一起,構建規(guī)模龐大的知識網絡。在此網絡系統(tǒng)之內,學科館員乃至用戶均是資源的提供者,他們能夠和用戶完成即時互動,學科資源將會變得更加完善,同時,還能保證所得知的資源均是最新的信息。用戶也可以針對學科方面的資源提出自己的疑問,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時,還可以方便探討學科方面的問題。
其次,構建學科服務平臺。這是圖書館完成個性化轉變,奠定網絡化信息服務的根基。也是推行專業(yè)化學科知識服務的基礎。它把更具備專業(yè)化的特征,用來化解用戶信息溝通、知識分享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高校圖書館依據資源管理等諸多體系完成資源整合,借助Web2.0等技術強化和用戶的溝通,推動學科信息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三)建立合作共贏關系
在當今時代,有效的合作能夠實現(xiàn)雙方甚至是多方的共贏。把用戶當做一種創(chuàng)造價值的資源并和其建立協(xié)作關系,在學科用戶同步配合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圖書館服務形式。此舉將會明顯提升圖書館的競爭力,幫助其展開服務創(chuàng)新,深化用戶的忠誠度,進而再次驗證圖書館和學科館員互動的價值。
首先,和學科使用者以及院系建立協(xié)作關系,組建館藏資源豐富的教研圖書館,為院系獲取一流的學術資源提供支撐,經費不足是一個共性的問題,和學科使用者和院系配合,讓他們參加到圖書館的資源建設過程中來,在開源的同時,也能夠進行節(jié)流,促進圖書館的長期健康發(fā)展。
其次,學科館員和專業(yè)教師建立協(xié)作關系。將信息素質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讓信息素養(yǎng)和課程教學組合在一起,研發(fā)信息資源基礎之上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完成學習的進程中全面感受借助信息技術得到且運用信息的能力。雙方協(xié)作的模式包含:讓學科館員提升教師的信息素質。之后教師再把有關知識能力揉入課程教學之內,讓學生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強化信息能力。同時,學科館員和教師配合講解有關知識,館員重點講解信息搜索、運用和評估的能力。教師則重點講解和學科探究關系密切的研究方式和技巧。
最后,圖書館和科研隊伍配合。為科研部門服務始終是高校圖書館的短板所在。一方面,圖書館學科服務團體不能對其服務對象的知識建立全面的聯(lián)系,英語能力不高,學科知識背景極為單薄,他們所得的知識無論是數目,還是質量都無法達到較高的水準,進而降低服務的質量。另一方面,科研隊伍對新推出并全面的掌握本研究領域的信息有極大的需求,而且身為科研隊伍領頭人,專家教授通常身兼數職,尤其是需要能夠搜索有關文獻資料的助手。但是科研隊伍助手的水準高低不等,其最終所得到的資源,不僅不夠全面,有時候準確度也有待考證,限制了科研團隊的發(fā)展。
二、提升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策略
(一)以用戶為中心,調整學科化服務的格局
對于圖書館學科化服務,將用戶置于服務的中心位置,是提供高質量學科化服務的有效保障。為了適應新信息環(huán)境變動的需求,全部圖書館都要從傳統(tǒng)圖書館轉變?yōu)樾滦偷膱D書館。在此進程中,圖書館必須實行全面變革。在技術迅速升級的背景下,圖書館需要強化其業(yè)務系統(tǒng)的組建工作,關注運轉制度的興建。從圖書館的角度分析,對其內部業(yè)務部門做出調整,實行機構變革,可以運用最合理的管理辦法再次調整圖書館的運行程序,完成其內部架構的重組,從之前的圖書館轉型為全新的圖書館。當前,我國運用最普及的圖書館是依據業(yè)務內容組建起來的,從館長到館員執(zhí)行的是直線管理的模式。依照文獻管理程序劃分為文獻部、流通部等多個組織結構,而此種管理形式明顯受到限制,在專業(yè)方面屬于短板,不適合圖書館數字化的發(fā)展模式。構建學科圖書館是當前圖書館建設的一個全新模式,組建上下一體、職責分明的團隊,可以給圖書館提供更好的學科化服務提供保障。
(二)彰顯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針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其理念是以客戶為中心,并將之當做存在的價值。圖書館的所有工作和任務就是確保用戶能夠享受到高品質的服務,依托現(xiàn)實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加細致的服務,全面展現(xiàn)人文關懷,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想用戶之所想,急用戶之所急,重視用戶的權利,培育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供應開放的平臺,激勵用戶參加圖書館建設,主動接近讀者,探究讀者的需要,拉近讀者和圖書館之間的間距。
(三)關注新技術的運用和工作人員的培養(yǎng)
看重新的信息技術,強化它們在圖書館學科服務中的運用,這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核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造了之前從來沒有的機遇。和國內圖書館比較,國外如圖書館對于此方面的發(fā)展極為敏感,能夠在第一時間引入新技術,并且會跟蹤這些技術運用的效果。Web2.0技術的運用已經極為普遍,已然成了一種非常常見的服務。然而在國內圖書館,這一概念還比較新穎,甚至還沒有進入實踐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要引入國外圖書館的先進經驗,重視新技術的研發(fā)并進行創(chuàng)新,進而提升其服務能力。此外,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在知識搜集和服務能力方面有所改善,必須保持與時俱進的適應能力。
(四)全面建設平等互惠的關系
從圖書館的角度分析,它要和用戶維持緊密的聯(lián)系,必須給出高品質的學科服務。學科工作人員需要主動投身到工作的一線,融合到教學教研的過程中來,協(xié)助用戶辨識和過濾所需要的資料,依靠自身在信息層面的特長轉變?yōu)榭蒲腥藛T的協(xié)助伙伴,轉變?yōu)榻萄嘘犖橹胁荒苋鄙俚牧α?。在確保交流途徑通順的基礎上,全方位組建平等互惠的協(xié)作關系,讓學科服務從圖書館一方的服務,轉化為多方的互動,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圖書館在提升學科化服務水準的基礎上,要不斷革新服務理念,轉變管理模式,依據圖書館的具體情況和學科化建設的服務特征,在新的信息背景之下,深化學科化服務程度,構建真正滿足用戶需要的學科化服務制度,為高校圖書館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海英.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研究評價[J].圖書館學研究,2014(18):93~97.
[2]諶志成.“互聯(lián)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探討———以長株潭地區(qū)高校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6,36(06):71~75.
[3]李志芳.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對比分析———基于國外iSchool聯(lián)盟和國內“985”高校圖書館的調查[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1):71~79.
作者簡介:邱曄(1987.02—),女,漢族,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生,河南省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圖書資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