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婧
【摘要】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統(tǒng)一,因此識字教學包括字音、字形和字義三個方面,具體來說就是學生進行識字要會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理解運用字義,并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達到會讀、會寫、會用的目標。本文從樂讀字音、巧記字形、趣解字義三個遞進的方面探討識字教學策略。
【關(guān)鍵詞】識字 小學低年級 教學策略
漢字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兒童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中介”。因此識字便成為學生閱讀和寫作的“排頭兵”,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
戴汝潛在《漢字教與學》一書中指出:“識字,指讀準字音、辨清字形、了解字義,并建立形音義之間的聯(lián)系?!睆倪@個方面看,漢字教學的內(nèi)容便一目了然了,包括字音、字形和字義三個方面的掌握,具體來說,學生進行識字就要會讀準字音、分析字形、理解運用字義,并建立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達到會讀、會寫、會用的目標。
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的學生能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但漢字教學往往比較枯燥,很難達到課標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師采用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本文試圖從樂讀字音、巧記字形、趣解字義三個遞進的方面探討識字教學策略。
一、樂讀字音
漢字字音有前后鼻音、平翹舌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學生在掌握漢語拼音后能獨立借助拼音認讀漢字,但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是讓學生反復認讀拼音以強化記憶,學習過程不免有些枯燥,教師在課堂上如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主動認讀漢字的積極性呢?
(一)標準化讀音
從讀音的角度看,漢字的讀音是復雜的,既有多音現(xiàn)象,也有方言障礙,因此,初期識字給兒童一個標準讀音十分關(guān)鍵。標準讀音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眼睛能看到的課本上書寫的正確拼音,二是學生耳朵能聽到的標準朗讀。學生學習時,首先見到的是課本上標注的拼音,經(jīng)過機械記憶學生能正確識記拼音,但是朗讀時仍可能存在問題。這時,正確的范讀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夸張的發(fā)音能幫助他們記憶和鞏固讀音,尤其是前后鼻音的區(qū)分,教師要盡可能讀出前后鼻音的不同,在反復準確的朗讀中強化學生記憶。
(二)多樣化游戲
如果一直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的方式認讀漢字,不免有些枯燥,這時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小游戲,讓識字變得更有趣,調(diào)動學生們的積極性。
認讀初期,可以玩摘果子的游戲,所認讀的內(nèi)容在果子的正面,學生任意摘果子讀內(nèi)容。讀對了,帶著大家領(lǐng)讀,并將摘下的果子作為獎品;讀錯了,從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個貼到大樹上。在這個游戲中,學生能得到屬于自己的果子,產(chǎn)生了獲得感和成就感,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認讀中期,班級大部分學生能基本掌握生字字音,教師可以和學生玩開火車、小青蛙跳跳跳等游戲,教師以“火車火車往哪開”或者“小青蛙,跳跳跳”為口令開始游戲,隨意抽取學生作為開頭,接著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認讀生字。這些游戲讓全班學生參與其中,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檢查學生掌握情況,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再次識記字音。
字音復習階段,“我畫七色花”是學生喜歡的小游戲。從所學的生字中找出前后鼻音、平翹舌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教師出示花芯(前鼻音、后鼻音等關(guān)鍵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七色花畫滿,說對一個就貼一片花瓣,錯一個要摘下一片花瓣,最后比比哪組的花開得最美麗。這個游戲,運用在學生熟練掌握讀音后,幫助他們對字音進行歸類認讀。
二、巧記字形
漢字字形就是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由基本的筆畫按一定的數(shù)量、度量和空間組合,構(gòu)成偏旁部首而形成漢字。它的表意性特點顯著,形是具體的、可感的,而意義是抽象的。寫字需要學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兒童對感知建立意義的抽象概念比較困難,因此識字初期學生掌握字形有一定難度。
但學生有很多自己的方法記憶字形,在課堂上我從不吝嗇時間給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學生常用的有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想象法等,其中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都是學生對知識的遷移,我將其統(tǒng)稱為漢字遷移法。
(一)漢字遷移法
知識的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例如學習生字“住”,學生會采用加一加(“亻”加“主”)的方法;學習“課”,學生會采用換一換(把“棵”的 “木”字旁換成“讠”字旁)的方法,這就是知識的正遷移。由于負遷移的存在,學生往往會寫錯別字,如:學生學會了“放” ,再學“游”, 總會將右邊寫成“放”;學生學會了“迎”,再學“柳”,總會少一撇。負遷移的產(chǎn)生,是學生掌握的比較牢固的舊知識干擾了新知識的獲得。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進行引導,反復強調(diào)字形的注意點,加深學生印象,以減少負遷移的發(fā)生。
(二)想象法
想象法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記字方法,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例如學習“碧”字,學生想象:“王子牽著白馬坐在石頭上”;學習“潤”字時,很多學生會把 “王”寫成“玉”,課堂上,學生合理運用了想象法,“我媽媽姓王,她總愛關(guān)上門在家里面敷面膜,她說可以滋潤皮膚,所以潤就是三點水加門加王?!睂W生的想象十分獨特,但有些復雜,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想象加以總結(jié),我在此基礎(chǔ)上編了一則記字小口訣:“門里有女王,她在敷面膜,臉上很水潤。”運用想象法巧記字形,學習過程有趣了不少,學生寫字的錯誤率也有了明顯下降。
三、趣解字義
學習漢字的根本作用是能有效使用,因此能正確認讀、書寫漢字后,了解漢字的意思,是識字的重要過程。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字義的要求并不復雜,能結(jié)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生字的意思即可,因此教學如果能貼近兒童生活,教師能走進學生的世界,以兒童的眼光理解字義,學生學習字義就會簡單有趣很多。
(一)六書解義
所謂“六書”,就是前人分析漢字結(jié)構(gòu)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將“六書”修正為: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
象形字,“日”“月”“山”,“日”的字形就像一輪圓圓的太陽,中間的點表示光點;“月”的象形字就像一輪彎月;“山”的甲骨文,就像是連綿的山峰,當中有一峰突起,惟妙惟肖。結(jié)合畫面,理解字義變得生動有趣。
形聲字,“聞,從耳,門聲”,學生通過造字法理解了字義,“從耳”——門里有個耳朵,這個字和耳朵有關(guān),學生自然就能知道“聞”的意思,和“聽”有關(guān)。理解詞句“充耳不聞”“處處聞啼鳥”“耳聞不如目見”時就簡單很多。
會意字,“休,從人,從木”,左邊是人,右邊是木,就是人靠著樹木休息的意思,理解字義就輕而易舉了。
(二)相互關(guān)系
漢字是音、形、義三者的統(tǒng)一,因此三者不可分割,且能相互促進。
一方面,理解字義能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字形。如“武”解釋為和軍事有關(guān)的事,《說文解字》中解釋:“夫武定武戢兵,故止戈為武?!?“武”有阻止動武的意思,是維護仁義、和平的實力;另一個更通俗的解釋是把戈舉起來,停止戰(zhàn)事。這樣的解釋對于學生來說太過復雜,因此需要教師用兒童化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的人民提倡和平,從不使用武力,另一個國家的國王知道了這個消息,心想:“他們的國家一定很弱小,我要去征服他們!”于是就帶著武器準備去進攻,但是剛到達,國王就發(fā)現(xiàn),他們國家竟然擁有十分先進的武器,國王預(yù)料到自己會被打敗,于是命令士兵舉起自己的武器,放棄進攻,最終兩個國家都獲得了和平?!比藗兏鶕?jù)這個故事創(chuàng)造出來了“武”字。聽了這個小故事,學生自然就知道“武”和軍事有關(guān)。與此同時,教師在講解中可以引導學生將戈上一撇(丿)想象成刀,士兵把刀舉起來了,所以戈字下面的一撇(丿)變成了武字上面的一橫(-)。由義到形,這個有趣的故事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還能鞏固學生對字形的記憶。
另一方面掌握字形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如理解“碧”的字義,“碧”分解開來就是白、玉、石,因此從本質(zhì)上說“碧”是石頭的一種,指青綠色的琥珀般的玉。比如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中這個“碧”字十分傳神,明白了“碧”的意思,學生自然就能體會到漫天青綠色荷葉的美妙景象了。由形到義,簡單有趣,幫助學生從本質(zhì)上理解字義,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意義影響深遠。
科學解析字義,不僅能讓理解字義的過程更加有趣,還能幫助學生正確地記憶、理解和運用漢字。
識字教學的方法是多元化的,教師應(yīng)該根據(jù)學生和漢字的特點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遵循漢字造字規(guī)律,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爭取讓低年級識字教學變得更加有效而有趣,幫助學生真正實現(xiàn)會讀、會寫、會用漢字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