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馨
優(yōu)雅、恬靜、溫和、知性……這是費云芬老師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隨著交流的深入,她愈發(fā)展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氣質(zhì)——那是長年累月浸潤在書本中所熏陶出的書卷氣。作為句容市崇明小學的一名骨干教師,她堅守在兒童閱讀推廣的陣地,二十年如一日,風雨不改。去年,費云芬被提名為“《中國教育報》2017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這項殊榮來之不易,但在她看來,比自身榮譽更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關(guān)注她傾注心血的事業(yè)——在孩子的童年播一顆閱讀的種子。
初見童書:通往孩子世界的“秘密通道”
“我每天都讀書,讀書于我而言,如吃飯睡覺一般不可或缺?!睆慕潭嗄陙恚M云芬已經(jīng)把讀書當成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正因如此,她才接觸到了兒童閱讀,見識了一方新天地,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走上了兒童閱讀推廣的道路。個中緣由,經(jīng)費云芬之口娓娓敘來,別有趣味。
2006年,趁著暑期休假,費云芬到揚州大學進修教育碩士,圓了自己心中重回大學校園這一夢想。進修期間,她遇到了岳乃紅老師。熱愛閱讀的她很快接觸到了岳老師的《班級讀書會ABC》一書,細細讀完,竟有醍醐灌頂之感。在費云芬的閱讀生涯和執(zhí)教生涯中,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兒童閱讀的內(nèi)容可以這么豐富,小學的語文課可以這樣魅力四射,做語文老師可以把孩子帶上這樣詩意盎然的浪漫旅程。接著,她一口氣讀完了薛瑞萍老師的《我們班的閱讀日志》、丁筱青老師的《兒童閱讀的心靈地圖》、梅子涵教授的《閱讀兒童文學》等系列圖書。她驚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童書中藏著一條條通往孩子內(nèi)心的秘密通道。很快,她的書柜被童書“霸占”了。“當時只恨自己為什么沒有早些讀到這些書,所幸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回憶起彼時的復雜心境,費云芬笑著說道。在那時,她下定了決心:用童書裝點孩子的童年!她和孩子們要在童書中一起發(fā)現(xiàn)童趣,書寫各自的童年故事。
玫瑰與巧克力:這是書籍的色香味
對一個資深的閱讀愛好者來說,如何用自身的經(jīng)驗和心得來引導一群初涉閱讀的孩子呢?費云芬展現(xiàn)出了自己身為女性特有的耐心和細致,把“讀書”裹以精心的設(shè)計和包裝,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力求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閱讀初體驗,為后續(xù)的工作打好基礎(chǔ)。
費云芬班上的孩子們在開學報到的第一天,就會收到一份“見面禮”——整整一箱的繪本,撒上玫瑰花瓣,還附送香甜的巧克力豆!孩子們一進教室,費云芬就鼓勵他們自行取書閱讀,每看完一本,就可以拿到一粒巧克力豆。新奇有趣的形式和“美食誘惑”很快就引起了孩子的興趣,整整一箱的繪本很快被一掃而空。傳閱著趣味盎然的繪本,嗅著玫瑰的香氣,吃著老師獎勵的零食,孩子們很快便忘記了新生入學的忐忑和羞澀,教室里洋溢著歡快的書香氣息。
這樣的競爭和獎勵機制承載著費云芬精心打造的“童書計劃”的第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任務(wù):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針對她所執(zhí)教的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費云芬經(jīng)常在班上舉辦小型的挑戰(zhàn)賽,主題自然是閱讀,形式卻花樣百出:有以同一本書為對象,比較誰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讀完它的比賽(要通過一個考察書中內(nèi)容的小測驗才能算讀完)。用時最短的孩子還會受到其他人的挑戰(zhàn);有以圖書知識為題的趣味闖關(guān)競賽,獲勝者將得到一份精美的小禮品(多為圖書、盆栽等)。對在比賽中獲勝的孩子,費云芬從來不吝褒獎,甚至會開設(shè)專門的公開課來表揚他們。不知不覺中,孩子們?yōu)榱四芤徽癸L采,全心投入閱讀中,費云芬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耙荒昙壓⒆拥淖⒁饬κ嵌虝憾追稚⒌模辟M云芬這樣解釋自己如此煞費苦心的初衷,“不能對他們灌輸‘不可一日不讀書‘讀書使人明智之類的大道理,那樣反而會使他們畏而卻步,適得其反?!痹谒磥?,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們最需要的是耐心的引導和巧妙的激發(fā),這樣才能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激發(fā)他們自主閱讀的積極性。
向往美好事物是人的天性,據(jù)說猶太人會在書本上涂上蜂蜜給幼兒舔舐,以人對甜食的本能性熱愛來引導孩子愛上書籍。費云芬也是從這個軼聞趣事中獲得靈感,設(shè)計了以玫瑰、巧克力、綠植盆栽等孩子所喜愛的物品為獎勵的趣味活動,在孩子們的腦海里刻下“書=美好事物”的印象,在他們心中播下了一顆閱讀的種子。
親子共讀:和孩子一起成長
在領(lǐng)導和同事們眼中,費云芬是一個追求進步的人,她精心打造的童書閱讀計劃備受好評。但這樣一個上進的人卻做了一件“怪事”:主動申請留在一年級執(zhí)教。即使升了年級,她也經(jīng)常回到一年級教語文課。其實原因很簡單:費云芬希望第一次進入校園的孩子都能有一個輕松而富有趣味的閱讀體驗。因為孩子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成長于不同的環(huán)境,對于閱讀的認識和態(tài)度也是大相徑庭。除了在校園里盡力為他們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費云芬還把心思動到了家長們身上。
在開學后不久的第一次家長會上,費云芬班上的學生家長們都會收到一份調(diào)查問卷,上面詳細詢問了孩子在家中的閱讀狀況。有些家長不理解,費云芬就會當場念誦《朗讀手冊》扉頁上的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因為,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庇袝r也會換成惠特曼的小詩《有一個孩子向前走去》:“一個孩子朝前走/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變成了他的一部分……”把家長會開成了讀書會。然后,費云芬打開投影儀,跟各位家長分享《我爸爸》《我討厭媽媽》等繪本。這樣的讀書會,既是提醒家長要給孩子做好榜樣,自己要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一定要多讀書給孩子聽;也讓家長們了解什么是最合適一年級孩子的讀物。讓他們看到童書繪本中豐富的內(nèi)容不僅有益于親子溝通,還能給孩子提供一個“體驗的過程”,讓孩子學會表達情感,認同自我。每次家長會,她都會特地給每位家長準備一份小小的“見面禮”——一本“閱讀記錄本”,并且叮囑家長:從今天起,請每天給孩子讀一個故事,最好把每天讀的故事的名字記錄在這本“閱讀記錄本”上。
一周后,家長的閱讀記錄本收上來,費云芬驚喜地發(fā)現(xiàn):閱讀本不僅被各式各樣的插圖給美化了,還有了好聽的名字:有的叫“閱讀30分”,有的叫“為夢想插上翅膀”,有的叫“播種”……翻開記錄本,家長們的記錄豐富細致:有家長把自己朗讀的故事整篇地抄錄下來;有家長在給孩子讀過書后,會和孩子探討閱讀的內(nèi)容,及時記錄下孩子的想法;還有很多家長每天都不止讀一個故事,同一個故事不止讀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