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燕
[摘要]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動提高神經(jīng)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間來該院神經(jīng)外科就診的1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然后,比較兩組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為90%,對照組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為48%,實驗組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8%)明顯高于對照組(82%),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神經(jīng)內科患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能有效地降低DVT的發(fā)病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升整體護理質量。
[關鍵詞] 品管圈活動;神經(jīng)外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0(c)-0037-0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是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且患者逐年增多[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手術后并發(fā)癥,多由于久病臥床、妊娠、分娩、較大的手術或長時間的靜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緩慢、淤滯,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早期臨床表現(xiàn)為下肢淺靜脈迂曲、擴張、似蚯蚓樣,下肢皮膚色素沉著、瘙癢、腫脹,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肺栓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品管圈活動是指同一工作場所的人員自發(fā)結合組成一個團體,成員間分工合作,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運用各種統(tǒng)計工具,分析并解決工作場所發(fā)生的問題[2]。該研究選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間來該院神經(jīng)外科就診的100例患者,實驗組患者采用品管圈活動用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xiàn)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神經(jīng)外科就診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經(jīng)外科疾病診斷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實驗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齡為(45.6±1.5)歲;對照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平均年齡為(47.3±1.3)歲。排除伴有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患者。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按照醫(yī)囑進行護理。實驗組患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具體操作如下。
1.2.1 創(chuàng)建品管圈 于2017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組,由神經(jīng)外科的20名護理人員組成,護士長擔任輔導員,護理骨干為圈長,剩余成員為圈員。圈長負責對各階段活動進行安排,輔導員負責進行監(jiān)督指導,剩余成員負責執(zhí)行。確定圈名為“溫心圈”,圈義為“用我們溫暖的雙手,帶給患者關心、關懷與呵護”。
1.2.2 選定活動主題 開展圈員會議,運用頭腦風暴法列舉出護理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通過集體討論并對每個問題進行評分[3],根據(jù)評分結果,選出該次結構主題,最終確定“提高神經(jīng)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為該次活動主題。
1.2.3 原因分析 品管圈小組采用頭腦風暴法分析神經(jīng)外科患者產(chǎn)生DVT的原因。①患者因素:患者及其家屬無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意識,未遵守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內容。偏癱、手術治療時間長以及高齡的患者容易產(chǎn)生DVT。②醫(yī)護方面:醫(yī)護人員缺乏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意識,未能與患者及時溝通交流。③管理方面:對護理人員培訓不到位,沒有建立完善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防范措施。
1.2.4 制定目標 每日晨會品管圈成員進行分析討論在病房管理、護理技術、護患溝通等方面存在問題,通過改善環(huán)境,強化護患溝通,提高護理技術等措施來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1.2.5 護理措施 ①叮囑患者少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類食物,進食低脂低鹽、含纖維素豐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充分飲水,保持大便通暢。②臥床時進行直腿抬高運動,膝和足屈伸運動,下床活動時最好穿抗血栓襪、分級彈力襪。③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當患者下肢有疼痛、腫脹及顏色改變時要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處理。④治療期間避免下肢輸液,盡量不進行同一部位反復穿刺。⑤關注患者情緒的變化,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家交流,關心呵護患者。
1.2.6 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考核 針對護理人員缺乏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意識,品管圈小組通過開會討論制定出“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定期考核護理人員掌握情況。
1.2.7 定期檢查并改進 輔導員每周檢查1次品管圈護理活動的效果,及時改善,不斷進步。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品管圈活動前后護士落實DVT預防護理措施情況比較
實驗組總體落實率為48%,對照組總體落實率為90%,實驗組總體落實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2%,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品管圈活動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初,由日本品管權威石川磬博士發(fā)起[4],早前被用于企業(y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后來引入到了醫(yī)院管理中,品管圈護理活動模式可提高護士的積極性,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提升護士整體素質及護理質量。
3.1 開展品管圈活動有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使護患關系變得更加和諧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增強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和解決患者問題的責任意識[5]。護士在對患者進行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健康宣教中,使患者感受到了護士的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護理,增加了患者對護士的信賴感。由上述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8%,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82%,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實行品管圈護理活動,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3.2 開展品管圈活動護理提高了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
神經(jīng)外科病情較復雜,發(fā)生護理風險的幾率大,護理人員經(jīng)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圈員們集思廣益,共同分析、討論問題的解決方法,充分調動了護理人員參與的積極性。為了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圈成員就會想辦法找資料、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3.3 開展品管圈護理活動能提高神經(jīng)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的落實率
此次品管圈護理活動有20名護理人員參與,通過圈員共同討論、分析,集思廣益,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各級護理人員對未發(fā)疾病預防的意識。采用品管圈活動護理流程,對提高神經(jīng)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進行討論、分析,并制定了防范措施。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開展圈會議共同探討、分析解決問題的辦法。由上述結果顯示,實驗組總體落實率為48%,對照組總體落實率為90%,實驗組總體落實率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能提高神經(jīng)外科患者DVT預防護理措施落實率。神經(jīng)外科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病率很高,一旦患者發(fā)生DVT,不僅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同時患者因在原疾病上并發(fā)DVT而導致延長住院天數(shù)及治療時間[6],增加醫(yī)療費用的支出,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引發(fā)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對神經(jīng)外科患者采用品管圈護理活動是必要的,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會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現(xiàn)況[J].國際呼吸雜志,2007(15):1154-1156.
[2] 王立琦.品管圈活動在提高婦科門診護理質量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0):123-124.
[3] 王西玲,邊寰,胡晶,等.品管圈結構用于防止神經(jīng)外科術中壓瘡發(fā)生的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9):1569-1571.
[4] 潘艷紅.品管圈護理模式對神經(jīng)外科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5):169-172.
[5] 王玉果,許紅梅,肖瑩瑩,等.品管圈活動在預防神經(jīng)外科患者PICC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4):52-53.
[6] 閆海花.品管圈活動對降低神經(jīng)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發(fā)生率的效果[J].當代護士,2017(8):120-123.
(收稿日期:2018-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