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霞 李鴻鷹 喬學工
摘 要:本文結合“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深入探討和分析了“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多元化教學的構架體。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多元化課堂教學、解決問題的課程實驗、工程實用平臺課程設計及多環(huán)節(jié)綜合評定,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微波技術與天線;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劉建霞,博士,太原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智能信息處理;李鴻鷹、喬學工,太原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電子信息類專業(yè)電磁場類課程群建設與教學實踐改革”(編號:J2016014)、山西省教學改革項目“‘互聯(lián)網(wǎng)+下電子信息類人才培養(yǎng)評價體系研究”(編號:J2017024)與山西省教育廳電子信息特色專業(yè)建設和太原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優(yōu)勢專業(yè)建設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9-0052-02
“微波技術與天線”是電氣信息類中電子、通信各專業(yè)(如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電子、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技術等)的重要專業(yè)基礎技術課程,該課程體系由微波工程和天線理論兩部分構成,涉及微波的產(chǎn)生、傳輸、輻射、傳播及應用、天線輻射、天線設計等,因此該課程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又要打下應用基礎,既突出基礎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又盡量避開繁雜的推導,還要注意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為了兼顧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及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需求,我們在該課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從教學內容設置、課堂教學方法、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課程考核方式這五個方面對“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教學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使之形成完整的多元化教學體系。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微波技術與天線”的“微波工程”涉及傳輸線理論、規(guī)則金屬波導、微波集成傳輸線、微波網(wǎng)絡、微波元器件等,“天線理論”包括輻射場理論、線天線理論、面天線理論等,每一章節(jié)都可以擴展為一本書,但在“微波技術與天線”教材中只是一章的內容。根據(jù)太原理工大學本科生培養(yǎng)方案設置,其總學時為56學時,其中課堂授課學時為48學時,實驗學時為8學時??梢?,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對所有的知識點進行全面介紹,必須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我們在教學時主要掌握以下三個準則:突出基礎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注意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盡量避開繁雜的推導。例如,為了把本課程含有的兩部分有效銜接在一起,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使學生對本門課程有全局的了解,第一節(jié)課將對整個領域進行介紹,選擇微波器件與天線的認識和應用等方面的內容,講授時不涉及任何高深理論,只簡單介紹其中所包含的理論結果,通過大量的圖片(比如同軸線、微波爐、手機、無線路由器等等)介紹和自己生活中的直接體驗,能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首先感興趣。在講授“微波元器件”章節(jié)時,盡量弱化理論推導、強調工作原理、制造和應用等方面。在實際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應獲得學生的積極回應。如學生在教學評價中,能給予本課程授課教師以“教學內容豐富,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能夠把工作與生產(chǎn)實踐相結合進行授課”的評價。
二、多元化課堂教學方式
由于“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包括微波技術和天線理論兩方面的內容,理論抽象又應用廣泛,單憑教師講授無法將問題闡述明白,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及實物展示等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在“規(guī)則金屬波導”章節(jié),首先展示標準的規(guī)則金屬波導器件,根據(jù)導波場理論介紹矩形波導工作原理,建立好理論基礎,然后采用CAI課件,將矩形波導的主要工作模式用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進一步具備電磁波在矩形波導中傳輸?shù)男蜗笏季S,將專業(yè)知識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注重集中授課與小組討論相結合,強調啟發(fā)式教學和研究型教學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基于問題解決的實驗教學
“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理論性和工程實踐性都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了8學時的實驗,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理論,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動性,我們在“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采取“問題式教學法”,將問題貫穿在實驗的不同階段(預習、實驗、總結),積極引導學生由簡單操作變?yōu)橹鲃犹剿?,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驗,在實驗中解決問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取得了明顯的教學效果。
四、基于工程實用平臺的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對“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綜合訓練,通過學習和正確使用工程實踐中常用的電磁仿真軟件,加強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相關的電磁仿真軟件有20種之多,如HFSS、ADS、Ansoft Designer、CST、Sonnet、Microwave Office等。Ansoft公司的HFSS軟件是業(yè)內公認的三維電磁場設計和分析的電子設計工業(yè)標準,該軟件能計算任意形狀三維無源結構的S參數(shù)和全波電磁場。我們在課程設計中分別設計了基于HFSS的微波器件和天線設計題目,包括環(huán)形器、濾波器、魔T、八木天線、微帶雙頻天線、圓極化微帶天線等,以期達到培養(yǎng)學生查閱資料、選取設計方案的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射頻領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與交流能力以及在課程設計中,要求學生數(shù)人合作工作,并要求學生將設計方案當眾宣講、討論、論證等教學目標。
五、多環(huán)節(jié)綜合評定考核成績
針對“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設置的多元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考核改革,通過平時成績、實驗操作與報告、課程設計答辯及報告和結課考試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綜合評定。在結課考試的試卷中包括課堂講授的基礎理論與應用(占比90%),還包括實驗操作過程、與基礎理論對應的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等(占比10%);課程設計采用“設計過程+設計報告+結題答辯”考核方式,設計過程包括資料收集、方案設計、軟件建模、結果分析、結構優(yōu)化等,結合設計過程寫出設計報告(占比70%),相關課程的授課教師形成答辯小組聽取學生的結題答辯(占比30%),最終給出課程設計的成績。通過以上考核方法的改進,盡可能使考核的覆蓋面更加全面,以考核促進教學,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建霞,李鴻鷹,等.問題式教學法在微波實驗課中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14,(8):75-76.
[2] 蔣鈴鴿,黃繼翔.“通信原理”多元化教學的探索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3):95-97.
[3] 趙小燕,張朝暉,侯慶文.“微機電系統(tǒng)”課程多元化教學方法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3,35(3):109-111.
[4] 閆慧蘭,雷飛,徐萍萍. “模擬電子技術”多元化教學的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2(5):86-87.
[5] 郭慧玲,胡律江,等.多元化模式教學法在中藥藥劑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探索[J].Journal of Education in New Century,2014,(12)1:16-18.
[6] 陳穎,王春芳,童凱.工程光學多元化教學模式研究[J].教學研究,2014,37(2):89-92.
責任編輯 陳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