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斌 鄺衛(wèi)華
摘 要:“工程力學”是高職院校機類、近機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本文結合教學實踐體會,提出要在“工程力學”教學中加強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方法的訓練、標準化的訓練,并通過幾個具體的實例說明訓練的具體方法及重要性。
關鍵詞:工程力學;思考訓練;高職教學
作者簡介:李國斌,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學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鄺衛(wèi)華,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廣東 廣州 511483)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5年度課題(編號:1201532993)、2018年廣州市高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項目(編號:201709K13)、廣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編號:2017GGXJK048)、廣東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編號:pdjha0824)和廣州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2017F1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20-0053-02
日常生活中的用具設施,無論是住房、汽車還是剪刀、夾子等,無非二個基本要求:一是能用,即能承受一定的力并具有一定的功能;二是牢靠,就是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前者是理論力學所研究的,后者是材料力學分析的。工業(yè)產(chǎn)品的研制和生產(chǎn)也是從這兩個方面展開的。“工程力學”(包括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機械類專業(yè)的許多課程都以“工程力學”為基礎,它就像工程技術的殿堂大門,學生正是從“工程力學”這個課程進入到專業(yè)課。所以,從“工程力學”開始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工程技術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筆者認為針對“工程力學”本身的特點,以及后續(xù)課程學習,直到進入工作崗位,有三方面的基本訓練亟須加強。
一、科學思維的訓練
教育的任務是轉變學生的思想,把學生的日常思考提升到科學的高度,也就是用科學思維代替他們習慣的想法。這就要求教師以身作則,運用科學分析和邏輯推理,其中不能有絲毫的含糊。教師要明確地從背景中提出問題,做出合理的猜想,并且運用論證的命題化格式列出條件和結論,以及邏輯上的可能聯(lián)系,一步步地充實兩者之間的空白。在這樣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中,讓學生熟悉和掌握科學思維,在學習中不斷地探索以獲得某些準則,用這些準則去確定問題的結果。
要教會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每一個內容、每一類問題、每一個章節(jié)都是這樣的,才能把書本的知識變?yōu)榧河小_@是通過科學的邏輯結構來健全自己的知識框架,有牢固的框架才有扎實的基礎。有些學生很看重考前突擊,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實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通過總結,按科學的邏輯框圖列出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它們的聯(lián)系,并不需要死記內容、硬背公式,解起題來也一樣得心應手。而所有這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不斷總結逐步積累起來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總結,提高他們的素質。比如理論力學是研究剛體受力和運動的因果關系,材料力學通過變形體的內力和變形來研究其強度和剛度,它們之間由剛化原理聯(lián)系,變形體要滿足剛體的平衡條件,而變形體平衡又要增加自己變形的特殊條件,所以理論力學是材料力學的基礎。
現(xiàn)在學校對在校生的管理很多,有入學教育、軍訓、行政和思想政治管理等等。但缺乏自始至終知道學生學習的導師,研究生是導師制,??粕枰獙?。因為各學科的教師只負責本身課程,專業(yè)的整體指導應從入學時就進行。作為力學教師,應盡量多做此項工作以彌補空缺。
二、科學方法的練習與掌握
“工程力學”作為工科學生的技術基礎課,著重研究工程中的機構和結構。比如解靜力學問題,首先要按原則選取研究對象;其次,畫主動力和約束力,當然也有規(guī)定準則;再次,按受力圖列出標準形式的平衡方程;最后通過解方程得到結果。這如同工業(yè)生產(chǎn)整個工藝流程,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要有條件和規(guī)范。課堂上教師要在黑板上一步一步演示,總結出一套方法,然后證實它的科學性和簡明特點,定下來在以后使用,熟練后可以按原則操作,這是規(guī)范方法的最大優(yōu)越性。靜力學如此,運動學和動力學也如此,材料力學也有一套適合解題分析表達的方法。材料力學認為內力是由外力引起的,內力由截面法求出,并對構件畫出全部內力圖,一目了然地找出最大內力處作為危險截面,通過應力分析又可以找出危險點,根據(jù)危險點的應力狀態(tài)確定用強度條件或用強度理論進行強度核算,若是變形問題,對每段內力或某一位置的內力,通過公式直接計算變形,還可作剛度校核。穩(wěn)定性問題也有一套方法,這種方法一直可以沿用到涉及的后續(xù)課,甚至工程工作中的某些環(huán)節(jié)。
對于如此重要的問題,教師要布置大量的習題加強學生的訓練,并在習題課中正面指導,及時糾正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要一一改正所有點滴錯誤和不規(guī)范的表達形式,給予中肯的批語。
三、標準化的訓練
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是大規(guī)模甚至全社會協(xié)同進行的,這就要統(tǒng)一標準。每一個行業(yè)都有其專門術語,應要求學生正確使用術語,這樣才能精確表達專業(yè)的問題和結果。在作業(yè)中,名稱、性質、矢量分析圖、方法、記號、標記形式都十分重要,是標志內行或外行的分水嶺。只有這樣嚴格要求,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下面的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已知桿的內力[FN=25KN],當桿的直徑為30mm2時,求桿截面的應力,正確的表達式為[σ=25×103×4π×302×10-6=35.4×106Pa=35.4MPa]。但有的學生常常寫成[δ=25000π×0.0152N/m2=35367765N/m2]。學過“工程力學”的人看了第二種表達顯然會皺眉頭。雖然答案沒有錯,但是太不標準化了:第一,每一個字母一般固定表示一個量,[FN]中的下標表示內力,[σ]表示應力,而[δ]表示延伸率;第二,算式過程中一律以牛頓、米作為單位,所以不需要量綱,數(shù)字以給定為準,數(shù)量級一般以[103]為一級選用合適的級別;第三,各種量有其特定單位,力用千牛,應力用兆帕;第四,工程問題都有精度要求,在力學中[±5%]是一般要求,在這范圍內是可以用等號而不必用近似號,更不必用過分精確的累計數(shù)字表示。再比如材料力學中內力的正負規(guī)定十分復雜,為了在求未知內力的過程中方便并少出錯誤而必須規(guī)定:未知內力一律假定為正,求出的內力值可以直接移到內力圖的坐標中,而不必第二次規(guī)定正負。力學中這種不起眼的小事比比皆是,但是如果串聯(lián)起來,互相協(xié)調,整體一致,在計算、表達、交流、發(fā)表、報告等等場合簡直是一種語言,而且超越國界。
綜上所述,教師的作用是傳授知識,但某些基礎性的方法和技能是必須不斷重復才能熟練掌握的,這就要求教師對訓練有足夠的認識,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又學到學習方法?!肮こ塘W”是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必修的技術基礎課程,通過這三方面的基本訓練,學生能學好工程力學,并提高自己的能力,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國斌.淺議學好工程力學的方法 [J].教育教學論壇,2016,(24): 214-215.
[2] 劉巍.關于工程力學課程教材建設的若干思考[J].力學與實踐,2010,(5): 96-97.
[3] 李正峰.在工程力學教學中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收斂思維能力[J].無錫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8(6):58-59.
責任編輯 秦俊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