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國
七、篆書的線質(zhì)——珠圓玉潤
從某種角度看,書法就是線條的藝術,通過柔軟的毛筆所書的墨線中富有多種意象。篆書主要由直線和曲線構成。它還沒有后來楷書、隸書中的點、橫豎、撇、捺等多種筆畫,更不像楷書、行草書中那樣筆畫點線呈現(xiàn)出方、圓、尖多種形式的變化。一方面,篆書的筆法是相對簡單的,它畢竟只有直線和曲線的書寫;另一方面,篆書對線條的質(zhì)量要求很高,在看似較單一的線條中又有很豐富的內(nèi)涵與技巧性。篆書始終要謹守中鋒用筆原則,以中鋒襄毫來書寫富有立體感、富有力度、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的線條形式。
篆書線條的特征圓勁而有立體感、力量感。特別是小篆,其外在形質(zhì)給人以珠圓玉潤的感覺。所謂“珠圓”,是指小篆的線條兩端都是圓形的。前人形容其為“玉箸”,即如玉石做成的筷子頭一樣非常渾圓飽滿。而所謂“玉潤”,是指篆書的線條外形粗細均勻、光潔圓滑,如玉器表面一樣光滑溫潤。所以,小篆的線條外形光潔整齊,兩端如筷子頭般圓潤并如“鐵絲”“鋼管”“玉石筷子”一樣光滑。在書寫時要通過細膩精準的逆鋒回收,仔細地把首尾兩端收拾得飽滿圓潤,并通過中段的平穩(wěn)行筆來表現(xiàn)出篆書線條的工整、勻稱、圓潤、美觀。(圖7-1、圖7-2)
八、篆書的線質(zhì)——直曲相宜
篆書中沒有筆畫的概念,只有直線和曲線,長的線條和短的線段。構成篆書的線條中,曲線較多,直線較少,這些直線與曲線的搭配很有特色和規(guī)律。篆書中絕對的直線很少。從豎線看,只有居中的線是直的,處于兩邊的豎向線條都是呈對稱性地向外或向內(nèi)彎曲。橫線中,直挺的線條稍多,但大部分仍然為曲線。特別是與豎線構成的“口”字形、“弓”字形或其他一些復合筆畫(不是單獨的一橫線時),都是帶有弧度的。篆書的線條在彎曲中,因為其特有的弧度而使線條在彎曲中體現(xiàn)一種彈力,如弓一般,彎曲中蘊含骨力,婉轉流動中顯出柔中帶剛。篆書線條要體現(xiàn)出這種骨力內(nèi)含的特征,其彎曲度是很有講究的。它必須是一段較完整的弧線,是一個大圓周上的一段線條,而不應在一條線段上有多處彎曲。特別是一段為大彎(大圓?。?,一段為小彎(小圓弧)(圖8-1),這樣的線條就猶如煮熟的面條落在地上,或如前人所謂“如死蛇掛樹”,毫無生機與活力,毫無力量感。所以,篆書的直線應挺直(直中略帶曲),弧線則應如一段小角度的圓弧一樣,彎曲中充滿彈力,婉轉中透出骨力,婀娜中蘊含剛健。所以,寫篆書時線條的彎曲度一定要認真把握。特別是一些縱向的弧線,無論是同向還是相對、相反,都要寫成一段圓弧狀,而且要講究對稱,以體現(xiàn)篆書線條特有的綿里藏針、柔中帶剛之美。(圖8-2)
九、篆書的線質(zhì)——渾化無跡
篆書的線條總體要求圓潤飽滿,厚重而有立體感。小篆線條在飽滿圓潤的前提下還特別干凈利落,光潔圓轉;大篆線條在厚重的前提下,筆畫交叉連接處如焊接一般牢固,整體線條雖外形粗獷,但氣息是暢通的。所以,其線質(zhì)略帶有渾化無跡的特征。所謂渾化,是指線條完整通暢,特別是一些彎曲的筆畫,有的甚至如“口”字一樣乃是一個環(huán)形。在書寫中,并非一筆書寫而出,而是要分成幾筆來書寫。書寫時,各筆畫之間的連接處要不露痕跡,這樣的線條才顯得完整通暢,各筆畫間融為一個整體。無論大小篆,彎曲之線條的接筆處都要達到這種渾化無跡,使線條既是一個整體又不能外露接筆的痕跡。所以書寫時一定要練好這個技巧。凡是將要接筆的地方只要是彎曲稍大的線條,或者是作連續(xù)彎曲的筆畫,都需要接筆。為了使上下筆畫的銜接渾化無跡,在前一筆收筆時應當稍輕,并可以不做尾部的回收;而在下一筆起筆時,或從前一筆的尾部輕入筆,邊行筆邊按筆,使之覆蓋重合于前一筆收筆上,或者從另一方面轉來的收筆要與前一筆相連,可以繼續(xù)行筆使第二筆收筆的線段直接覆蓋于前一筆收筆上,便可做到線條的粗細大體一致,使前后兩筆銜接顯得渾化無跡。(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