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歲這段時期,寶寶的免疫系統(tǒng)還沒有建立完善,很容易受病毒和細菌入侵。面對生病的寶寶,媽媽難免心情焦慮,偏偏一“百度”還老是蹦出一些恐怖的字眼。這期,就來看看媽媽們的擔心究竟是杞人憂天,還是防患未然。
0~3Months 新手媽媽煩惱多
沒有什么比新生寶寶生病更讓人焦慮的了,從迎接孩子降臨的喜悅到陷入提心吊膽的境地,這滋味真不好受。下面這些問題是否也曾經困擾過你,讓你寢食難安?
Q 新生寶寶臍部周圍有點發(fā)紅,會不會是臍炎t聽說嚴重的話會引起敗血癥,怎么辦?
A 臍部周圍發(fā)紅,不一定都是臍炎,有時候可能是局部的皮膚受損,但也有些是感染所致。當表現為局部發(fā)紅(嚴重者以肚臍為中心,整個腹壁皮膚紅腫)、腫脹、分泌物有異味或惡臭味時要引起高度重視。感染重者會出現全身表現,如發(fā)熱、精神反應弱、吃奶減少、煩躁、嗜睡等,甚至引起敗血癥。
新手媽媽應每日給寶寶進行臍部護理,用碘伏消毒,待臍帶自然脫落。同時注意觀察臍部有無異常情況,脫落后臍部愈合是否正常,如果臍部紅腫、有分泌物則需要就診。
Q 寶寶皮膚發(fā)黃,我怎么判斷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呢?萬一是病理性的應該怎么“退黃”?
A 黃疸雖為常見癥狀,但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寶寶一般情況良好,不影響吃奶及睡眠,足月寶寶2周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其膽紅素值測定一般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15mg/dL;而病理性黃疸則在生后24小時內即出現,進展較快,測量膽紅素值超標,持續(xù)時間長,或退而復現。
如出現黃疸,醫(yī)生會測量寶寶經皮膽紅素水平,結合寶寶日齡、胎齡判斷黃疸是否超標。若是生理性黃疸可以回家觀察,必要時可曬太陽或暫停母乳協助退黃。若為病理性黃疸則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尋找病因,伴有感染跡象的需要同時治療感染,不能在家等待自然退黃。
Q 檢查時說,寶寶心臟有雜音,卵國孔未閉,這種情況嚴重嗎?該怎么辦?
A 卵圓孔是胎兒血液循環(huán)的重要通路,位于左右心房之間的房間隔中部。出生后,隨著左心房的壓力增高,卯圓孔很快就閉合了,一般一兩天檢查時就閉合了。大多數孩子6個月時都閉合了,也有一兩歲甚至三歲時才閉合的,若再不閉合可能終身不閉合了。
一般卵圓孔未閉沒有癥狀,也沒有雜音,不會對心臟功能造成影響。個別卯圓孔未閉的孩子劇烈哭鬧時會面色發(fā)紫,不哭時很快緩解。所以,如果僅僅是卵圓孔未閉不屬于先天性心臟病,不用擔心。但寶寶心臟有雜音要注意還有沒有其他的心臟畸形。
Q 寶寶新生兒聽力篩查沒有通過,這是為什么呢?不會是先天性耳聾吧?我該做些什么?
A 聽力篩查通常是通過耳聲發(fā)射儀,刺激波通過耳道傳到鼓膜,鼓膜和聽小骨的振動穿過中耳,引發(fā)耳蝸產生呼應,將反射波傳回,探測器收集到反射波,這叫“通過”。新生兒耳道非常狹小,甚至還有胎脂存留在耳道里,刺激波傳不過去肯定就“不通過”,所以42天復查再來驗證。如果42天復查還沒通過,3個月再復查。但是,3個月還沒通過篩查,有條件的可以開展聽力學評估了,最晚不晚于6個月一定要去見一次耳鼻喉科醫(yī)生,通過專業(yè)的聽力學檢查評估孩子的聽力情況,如果有異常須早期干預,以免耽誤言語發(fā)育。
媽咪更多分享
1 Months
女寶寶:孫佳宜(淼淼)
身高:55.0 cm 體重:4.5 kg
新手媽媽放輕松
前幾天寶寶不拉大便,當時心里有一點點著急,百度了下可能和奶粉濃度、寶寶腸胃功能有關,試著輕輕按摩寶寶的腹部,邊按摩邊和寶寶的腸胃“溝通”,讓它盡快“工作”!果不其然,不到半個小時,寶寶拉出了金黃色的大便。寶寶有輕微的身體不適其實也是在完善抵抗力,不要過分緊張。
育兒tips 希望每位新手媽媽都能放松自己,“過度的擔心就是詛咒”,小寶寶其實能很敏感地捕捉媽媽的情緒,如果媽媽一直很焦慮,寶寶也會因此而吃不好、睡不香。
2 Months
女寶寶:張一諾(一諾千金)
身高:63.0 cm 體重:6.5 kg
不同疹子不同對待
才1個多月,我家一諾臉上冒出了好些個一粒粒的小紅點,但是認真觀察可以發(fā)現,晚上出來的,到了第二天下午基本都消掉了,通俗來講就是胎毒需要發(fā)出來。這里也要談談中西方育兒的不同:我公婆是英國人,他們也很愛孩子,但他們看到孩子長疹子并不擔心,覺得保持清潔和經常觀察即可;但我的朋友、家人都說去醫(yī)院看看、配點藥膏擦擦。
育兒tips 嬰兒容易得的出疹性疾病特別多,而且很難自己判斷。如果越發(fā)越多、越來越嚴重,還是盡快就醫(yī)為要。
3 Months
女寶寶:漏梓歆(肉包)
身高:61.5 cm 體重:6.3 kg
接種后低燒是正常反應
那天寶寶打了第一針肺炎疫苗,當晚還洗了個澡。第二天一大早,我就發(fā)現她身上有些發(fā)燙,當時心里就很自責,不知道是自己感冒傳染給她了還是因為洗了澡導致的。后來咨詢了醫(yī)生說是肺炎疫苗的正常反應,采取物理降溫就可以。在量出肉包低燒以后,心里想了很多種可能性,擔心她會不會低燒變高燒,擔心她喝不下奶,擔心她難受會哭……
育兒tips 打疫苗后人體會跟疫苗病毒做抵抗,最后形成抗體。在這個過程中敏感的寶寶可能會發(fā)燒,此間多給孩子飲水、物理退熱、遵醫(yī)囑服退燒藥。
4~6Months 嬌嫩肌膚傷不得
寶寶的皮膚表面角質層很薄,外界的刺激、內部的身體狀況都容易使他們出現皮膚問題,要呵護寶寶完美無瑕的肌膚,媽媽面對的挑戰(zhàn)可不小。
Q 寶寶得了幼兒急疹,出疹子期不能洗澡嗎?洗了會怎么樣?
A 沒有科學依據說幼兒急疹出疹期間不能洗澡、不能招風。幼兒急疹熱退后疹子自然就出來了,洗澡、受風都不會影響病情。但是麻疹不行,在出疹期禁忌洗澡、受風,否則會加重病情,從中醫(yī)角度來講是風邪的緣故。
Q 寶寶濕疹比較嚴重,聽說但凡有效的藥膏都是含激素的,那叫人怎么放心?
A 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可以說是醫(yī)學界的一個里程碑,治療濕疹就是靠激素的抗皮膚炎癥的作用。
外用激素制劑有很多種,我們一般可分為弱效、中效、強效、超強效。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弱效或中效激素藥通常是安全的。父母通常對使用激素藥很擔心,其實這些擔心來源于強效激素藥的濫用,因為濫用會引起皮膚增厚,而兒童用的一般都是弱效和中效的激素制劑。
再反過來想,不用激素,濕疹讓寶寶既難看又不舒服,影響心情、睡眠、生長發(fā)育甚至心理發(fā)育和正常社交,難道這樣就好了嗎?更何況副作用是發(fā)生于不正確、過量及長期應用的前提下的,正確使用時完全不用擔心。
Q 濕疹會一直反反復復嗎?會留疤嗎?
A 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主要表現為多形性的皮疹,如紅斑、丘疹、鱗屑和滲出,容易反復發(fā)作。嬰兒期濕疹通常好發(fā)于1~6個月。父母患過敏性疾病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濕疹等),其子女患濕疹可能性大。嬰兒濕疹是病程長、易反復的疾病,其中約80%寶寶2歲左右可緩解或痊愈,無傳染性,不影響寶寶健康和生長發(fā)育。一般濕疹不可能一次性治愈,父母應配合醫(yī)生將寶寶的癥狀控制在較輕水平。一般濕疹不會留疤,如果合并嚴重感染可能會留疤,另外,不正確、不正規(guī)的治療可能帶來色素沉著等問題而影響美觀。
Q 寶寶身上突然起了大塊大塊的紅疙瘩,哭鬧不止,檢查說是蕁麻疹。網上說,蕁麻疹會反復發(fā)作,怎么辦昵?
A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風疙瘩,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局部或全身皮膚會突然成片出現紅色腫塊,發(fā)病迅速,消退也迅速,伴有劇烈的癢感。蕁麻疹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病程為幾天至6周;慢性病情遷延至6周以上,會反復發(fā)作,有的持續(xù)數年。蕁麻疹治療首先應查找原因,排除發(fā)病因素;如病因不明,可對癥處理,主要應用抗組胺藥治療。治療有效后逐漸減少劑量,以達到有效控制風團發(fā)作為標準。
媽咪更多分享
4 Months
女寶寶:趙子瀅(瀅瀅)
身高:67.0 cm 體重:7.5 kg
臍部也會得濕疹
我家寶寶1個半月時,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孩子的肚臍有點紅,還突出來一些。難道寶貝得了臍疝?但消毒和戴臍疝帶都沒起什么起色,我決定帶孩子去醫(yī)院。夜里我因擔心孩子一直睡不著,反復翻看孩子的肚臍,弄得她也被吵醒了好幾次。經過醫(yī)生的檢查,確診是因為濕疹引起的肚臍紅腫,擦些濕疹藥膏就行,真是虛驚一場。
育兒tips 如果肚臍有濕疹,應注意盡量減少刺激,不要將臍部包裹在尿布或紙尿褲里邊,衣服要選擇全棉材質的。
5 Months
女寶寶:孫嘉琪(琪琪)
身高:65.0 cm 體重:8.3 kg
經常吐奶要警惕中耳炎
之前寶寶因為經常吐奶,時間長后鼻子呼吸時就咕嚕咕嚕的,耳朵還帶點臭臭的氣味。有人說軟骨沒有發(fā)育好,有人說是輕微感冒引起的。帶嘉琪看過醫(yī)生后得知,是吐奶引起的中耳炎。人的五官是互通的,外部表現為吐奶,其實五官內也在溢奶。中耳炎不及時治療,還是很嚴重的,幸虧及時就醫(yī)了。
育兒tips 如果寶寶得了急性中耳炎,常常表現為啼哭不止,經常用手抓耳朵,伴發(fā)熱、拒絕吃奶等癥狀。應積極、徹底地治療,只要及時治療一般都能痊愈并不留后遺癥。
6 Months
女寶寶:陳菡妮(小袖子)
身高:71.0 cm 體重:9.3 kg
濕疹后膚色改變不用慌
小柚子剛開始發(fā)濕疹時,我堅持給她勤換口水巾,涂保濕面霜,也試了兩種濕疹藥膏,第一次用效果特別好,第二天就消退了,但是很快又發(fā)起來了。反復的過程中,發(fā)現濕疹附近的皮膚跟健康皮膚的顏色都有些不同,很擔心影響她以后的容貌。正猶豫要不要帶她去看病的時候,她自己的免疫系統(tǒng)突然發(fā)揮作用了,徹底好了,我頓時松了一口氣。
育兒tips 很多寶寶得濕疹后膚色會有變化(發(fā)白或變深),大多數可以自行恢復,但修復時間依寶寶自身情況而定,長的可能需要半年。
7~9Months 感冒問題一串串
感冒是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一旦感冒,各種問題就接踵而來:發(fā)燒、咳嗽、鼻塞、流鼻涕……于是,媽媽也跟著犯了“疑心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Q 寶寶斷斷續(xù)續(xù)咳嗽了幾天,雖然不嚴重,但群里媽媽說“久咳會得肺炎”。肺炎是咳出來的嗎?
A 首先,肺炎不是咳出來的。肺炎是肺部有感染,其中很重要的癥狀是咳嗽、咳痰。有些感冒,會有咳嗽的癥狀,但一般不厲害,一周左右基本好轉。如果孩子感冒后咳嗽時間長,或者進展比較快,癥狀不斷加重,表現為咳嗽的頻率加強、咳嗽得較深,似乎從肺部較深處咳出,痰多,伴有或不伴有喘息(像拉風箱的聲音),要警惕肺炎,需要及時就診。特別注意,肺炎不一定發(fā)燒。
Q 通常寶寶感冒我都給他服用艾暢,但是有個兒科大V曾發(fā)文說在美國是不允許給4歲以下兒童使用的,那么究竟會不會引起嚴重副作用?能不能用呢?
A 艾暢是一個混合制劑的感冒藥,含有右美沙芬和偽麻黃堿,能緩解感冒癥狀,如咳嗽、鼻塞、流涕,是讓孩子在感冒時得到舒適體驗的對癥藥物,之前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是可以用于嬰幼兒的。但是,本藥屬于OTC,有些家長購買后不正確使用還是有潛在風險的。所以,2007年美國FDA建議不要給2歲以下兒童使用OTC感冒藥。2008年一些廠家在這類藥上標注了“不要給4歲以下兒童使用”,也就是從安全角度建議4歲以下兒童最好不要用,但也并非明令禁止用。2018年6月1日起中國FDA已經注銷了艾暢在中國的注冊,之后中國市場上不再有艾暢,也不建議4歲以下兒童用艾暢。
Q 霧化還能不能做?網上說給寶寶做霧化等于口吸抗生素,而且會產生依賴,以后不做病就好不了。
A 霧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針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手段。主要是通過霧化裝置將藥物(如支氣管擴張劑、吸入激素、化痰藥)打成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作用于氣道,起到直接的治療作用。簡便、無創(chuàng)、無痛苦,能大大減少全身用藥的量,減少對其他臟器的影響,特別適用于兒童。所以,只要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正規(guī)使用不會產生依賴。但是,現在有些家庭購置了霧化機,認為霧化是治療呼吸道疾病的萬能方法,只要感冒、咳嗽就霧化,這是不合適的。
Q 寶寶之前發(fā)燒時曾引起過驚厥,聽說一旦驚厥過一次,以后一發(fā)燒就會抽,是這樣嗎?驚厥會不會引起大腦損傷,影響智力發(fā)育呢?
A 熱性驚厥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抽搐原因,發(fā)病年齡多為3個月至6歲,高峰發(fā)病年齡為6個月至5歲。據統(tǒng)計2%~3%小于5歲的寶寶有過熱性驚厥史;有30%的寶寶第一次熱性驚厥后,會在今后的發(fā)熱時反復。危險因素包括:18月齡之前發(fā)??;發(fā)作時體溫<38℃;有熱性驚厥的家族史;發(fā)熱時間短即出現驚厥(往往在發(fā)熱1小時之內出現)。
一般來說,短時間內頻繁發(fā)作(如1天或數小時內多次發(fā)作)或單次長時間發(fā)作(如持續(xù)半小時以上)對大腦影響較大。非頻繁發(fā)作或抽搐時間較短的一般不會影響智力發(fā)育。
媽咪更多分享
7 Months
男寶寶:申屠予添(侃侃)
身高:72.0 cm 體重:8.8 kg
臍疝絕大部分能自愈
之前侃侃的肚臍眼掉痂之后里面沒有收干,還有白乎乎膿一樣的東西,這下我可著急了,各種胡思亂想。出了月子沒多久臍疝了,看著肚臍眼慢慢地鼓包,阿姨也表示沒有遇到過,百度一查那是各種說法都有,寶媽群里一問,都說趕緊去醫(yī)院。去了兒保,護士一看說“沒事的,回去吧,前面一個來看了也回去了。”難道能自愈?
育兒tips 據統(tǒng)計,有臍疝的寶寶出生后6個月內有90%、1年以內有95%會自愈。也可以使用臍疝帶,覆蓋寶寶肚臍部位,一般一個月左右可以痊愈。
8 Months
男寶寶:潘彥豪(潘小潘)
身高:73.5 cm 體重:10.2 kg
發(fā)燒不會燒壞腦子
寶寶出生到現在已經發(fā)了3次燒了,雖然3次都是打疫苗或長牙不適的反應,持續(xù)時間并不長,溫度也沒有超過39℃,但這個過程還是相當折磨人的。家里恨不得每個人都能幫他來受這份罪,總是擔心他會不會燒壞了,后來才知道其實小寶貝只要不是持續(xù)41℃以上的體溫是不會燒壞的!
育兒tips 寶寶發(fā)燒通常是不會燒壞腦子的,除非是超過41℃的超高熱或顱內感染引起的發(fā)燒。不過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狀態(tài),如果不愿意吃奶、沒有精神或者煩躁不安等,應及時就醫(yī)。
9 Months
男寶寶:陸禹豪(牛頓)
身高:74.0 cm 體重:9.0 kg
及時發(fā)現環(huán)境中的有害物質
因工作比較特殊,牛頓每周有兩三天跟著我出差,住在公司安排的房子中,好幾次住2天以上就會發(fā)很多紅疹子。懷疑是甲醛超標、床的材質不環(huán)保,于是把床撤掉只睡床墊;可發(fā)現還是有氣味,叉懷疑是地板不好,干脆換了房子。就這樣還是很擔心,擔心之前在里面住的日子,可能對孩子的健康已經有影響。
育兒tips 媽媽不必過于擔心,因為發(fā)現得比較及時,而且接觸時間短,一般對健康的影響有限。平時注意增強寶寶體質、適當鍛煉身體、合理膳食,不要再接觸有害環(huán)境就好了。
10~12 Months 意外傷害真揪心
對于安全意識薄弱的寶寶來說,唯有大人提高警惕、做好防護才能杜絕“意外”的發(fā)生。而當意外發(fā)生時,能否冷靜地進行合理、恰當的處理也是對家長的一大考驗。
Q 寶寶被燙傷起泡了,網上有的說要挑破,有的說不用,究竟該怎么辦?
A 如果是熱液燙傷,可以在燙傷后立即用自來水浸泡10分鐘至出水后疼痛減輕,這樣能夠有效減少余熱接觸時間、減輕損傷和疼痛感。但創(chuàng)面過大時則不適用,如全身大面積燙傷,小嬰兒也不適于冷水沖洗。當燙傷處有衣物覆蓋時,先不要著急著脫掉衣物,以免撕裂燙傷后的水皰。可在冷水沖洗降溫后,用剪刀將衣物剪開,小心地去掉衣物,以免皮膚和衣服粘在一起。
出現水皰的話,一般直徑小于2cm的可以保留,待其吸收;大于2cm的皰需要抽出皰液,但需要消毒,由醫(yī)生進行無菌操作,抽出皰液,但保留水皰的皮。
Q 寶寶從床上摔下來了,哭得厲害,會不會是腦震蕩?
A 寶寶墜床很常見,如果墜床后,馬上哭吵,大部分是由于局部磕疼了或者嚇了一跳。如果孩子墜床后馬上哭眇、沒有驚厥(抽搐)、沒有昏迷、沒有意識不清,家長不必過于緊張??纯淳植坑袥]有流血,如果出血了,局部按壓止血然后去醫(yī)院急診;如果僅有一個大包,馬上用冰袋冰敷,緩解疼痛和減少血腫。
如果受傷時無昏迷,傷后神志清楚,僅是有些精神萎靡、嗜睡、嘔吐,睡醒后精神還可以、無痛苦表現,可能是頭外傷后有輕微腦功能受損,也就是俗稱的腦震蕩,讓寶寶充分休息,一般1—3天后會逐步好轉。
如果摔傷的當時有一過性抽搐、昏迷,或者觀察后發(fā)現孩子嚴重嗜睡、不易喚醒,或者特別煩躁、頻繁嘔吐,或者鼻孔里流出血水或清亮的液體,就需要立即就診。
Q 寶寶被家里的貓給抓傷流血了,真擔心會得狂犬病,要不要去注射疫苗?
A 被貓及其他寵物抓傷、流血時需要到醫(yī)院處理傷口,一定要接種狂犬病疫苗,首次注射疫苗的最佳時間是受傷后的48小時內。具體注射流程是:分別于當天和第3、7、14、30天各肌肉注射1支疫苗。如因諸多因素未能及時注射疫苗,應本著“早注射比遲注射好,遲注射比不注射好”的原則使用狂犬疫苗。
同時,根據計劃免疫接種的時間長短,可能還需要注射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注意,除了貓狗以外,被其他動物,特別是野生動物咬傷后也建議咨詢醫(yī)生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疫苗。
Q 以前磕傷破皮都會用紅藥水、紫l藥水、碘酒,現在這些據說不能用了,為什么?那怎么處理傷口呢?
A 紅藥水、紫藥水因為對傷口沒有什么刺激性,涂抹后傷口不疼,所以,過去用得比較多。但是紅藥水含汞,且和碘酒在一起會形成碘化汞,有毒性;紫藥水用后有些傷口會形成痂下積膿,顏色也不好看;碘酒對傷口的刺激性比較大,用上很痛,所以,這三種消毒傷口的藥物目前基本不用了。
磕碰傷無論傷口深淺、傷口大小均可以用碘伏。如果是小傷口,沒有什么臟東西,直接用碘伏消毒即可;如果傷口沾了泥土、沙礫,可以用醫(yī)用的生理鹽水沖洗,再用碘伏消毒;如果出血多,先壓迫止血,然后用碘伏消毒;碘伏也可以用來濕敷傷口,安全、無刺激。
媽咪更多分享
10 Months
男寶寶:夏睿澤(睿睿)
身高:73.5 cm 體重:9.0 kg
做好預防墜床的措施
有一次我們哄睿睿午睡后,就把他單獨留在大床上離開了一會,不知怎么寶寶醒了,從床上滾落到地下,當場嚎啕大哭。我們沖過去一看,除了額頭有點紅印,身上沒有淤青,安撫了一下寶寶情緒就穩(wěn)定了,還好床不是很高,周圍沒有尖銳硬物,否則后果不堪設想。后來觀察了幾天,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平穩(wěn),我們大人才真正安心。
育兒tips 如果寶寶在大床睡覺,建議在床的四周裝上護欄,也可以在床邊的地面上鋪些具有緩沖作用的物品,如游戲墊、厚毛毯、泡沫拼圖地墊等。
11 Months
女寶寶:唐歆雨(小雨)
身高:75.0 cm 體重:10.0 kg
“保守治療”不是萬能的
寶寶生病時最糾結的就是用藥還是不用藥的問題。前段時間小雨咳嗽,我們一直沒敢用藥,采用了所謂的“保守治療”,煮點雪梨湯、銀耳湯給她喝,還有就是搓背,聽老人說把背搓熱了就不咳嗽了。但是幾天過去了,小雨還是沒好轉,最后還是去看了醫(yī)生。遵醫(yī)囑吃了幾天藥,咳嗽就逐漸好了。
育兒tips 雖然說“是藥三分毒”,但只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是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的。并不是所有疾病都能靠居家護理而痊愈,必要時還是得借助專業(yè)的力量。
12 Months
女寶寶:蔣梓鈺(小魚兒)
身高:73.5cm 體重:10.3 kg
體溫過高須退燒
寶寶扁桃體紅腫發(fā)炎過三次,每次都持續(xù)三五天,其中一次,體溫最高紀錄達到了40.2℃。我們每次都堅持只吃藥和做小兒推拿,而且用藥都盡量用中藥或者中成藥,因為擔心西藥對寶寶身體有傷害,不知道我們的處理方法正不正確。
育兒tips 雖然發(fā)燒本身對寶寶并無危害,但是當溫度超過38.5℃時容易引起高熱驚厥,所以必要時還是應該使用退燒藥物,這樣也可以使寶寶舒服一些。